徐嘉偉 賀偉 金強


摘 要:上海關港港池水域總體情況比較復雜,多個碼頭集中一狹窄水域,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風險。本文通過對該水域碼頭作業、船舶通航現狀的分析,結合該水域特點和典型事故的原因剖析,提出相應的監管措施,以消除該水域安全風險,確保該水域安全形勢穩定 。
關鍵詞:關港港池;事故;措施;效果
中圖分類號:U698?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6—7973(2021)04-0044-03
1 研究背景
(1)關港港池于1990年12月建成,為挖入式內河港池,形態呈鼓形 ,港池軸線和黃浦江航道軸線夾角接近90,港池全長約500米,港池岸線長度約為 1070m ,港池中段寬90 m,口門段寬50 m,最漸縮至10m接通曹家港河道[1](見圖1)。
(2)港池內碼頭和船舶作業秩序長期存在著不規范現象,該水域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風險。2019年發生的與港池有關的險情達8起,規范關港港池水域作業秩序已迫在眉睫。為保障該水域安全生產形勢穩定,規范碼頭和船舶作業秩序,需找出行之有效的監管措施。
2 關港港池水域作業現狀
目前關港港池水域總體情況比較復雜,同一狹小水域內同時存在著多家經營單位,船舶無序擠占水域、黃浦江側碼頭船舶停靠時占用口門水域等,容易造成船舶碰擦或在口門外長時間滯留等現象。
關港港池口黃浦江側上下游有關港煤炭碼頭和棉花倉庫碼頭,均可供大型船舶停靠作業,港池口內凹且寬度較小,港池內泊位長期均有船舶靠泊,港池北邊岸線4個砂石料碼頭和2個水泥碼頭。港池池口上游為關港碼頭1號泊位,可以停靠大型船舶,會有船舶長度超過泊位長度導致船尾或船頭突出在港池口水域的情況,當有船舶進出港池時易發生擦碰。池口下游棉花倉庫碼頭停靠泊大型船舶時,由于視線遮擋上行船舶看不到港池口情況,容易造成和港池內出口船舶發生緊迫局面。港池內泊位有靠兩檔船舶的情形,影響港池通航安全。港池由于寬度限制,船舶出港池時基本為倒行出去,容易出現盲區,特別是在黃浦江上船舶密度較大時可能會出現緊迫局面。
3 典型案例分析
2019年12月14日15:00時,重載船“寧東湖2XXX”在關港港池口準備駛入港池時,與停靠在關港港池口的“浙嘉興貨02XXX”發生碰擦,造成“浙嘉興貨02XXX”船尾右側局部凹陷,生活區左側2m×2m凹陷變形,“寧東湖2XXX”輪基本無損,兩船無人員傷亡,無污染(見圖2)。
經對該起事故調查得知:事故發生時正值漲潮期間,港池口水域船舶轉彎時船速、轉向幅度不宜操控,操作難度較大。“寧東湖2XXX”輪重載乘潮進入黃浦江后計劃進入關港港池靠泊碼頭,由于駕駛員未能謹慎駕駛,沒有根據周圍環境及風、流影響采取安全轉向操作,未能控制好船位,對與他船的碰撞危險估計不足,船舶重載且在水流的影響下,在港池口碰觸到“浙嘉興貨02XXX”輪。
4 關港港池水域安全管理措施
4.1加強對港池水域碼頭監管,督促碼頭落實安全主體責任
碼頭管理是廣義的,既是源頭管理,也是綜合治理,是連接船舶、船員、貨物、業主、經營人的一個樞紐。每個環節與安全都有一定的關系。因此,碼頭主體責任是否落實到位與轄區的水上安全形勢息息相關,是開展水上安全治理的核心舉措之一。
(1)嚴格執行船舶動態申報制度。碼頭船舶動態申報制度可以全面精準掌握進出轄區的船舶動態,要求港池內碼頭按照要求嚴格執行碼頭船舶動態申報,所有靠離泊船舶都要及時申報,不得出現遲報漏報情況。對于落實不力的碼頭將升級監管措施,暫停該碼頭作業,并對靠泊船嚴格檢查,適時約談碼頭單位。
(2)合理安排船舶進出港池計劃。港池碼頭單位應科學合理制定船舶調度計劃,碼頭上船舶未離泊清空前,下一擬靠船舶應避免在碼頭前沿水域待泊滯航,避免船舶靠離泊在碼頭前沿水域形成交匯局面,確保碼頭船舶靠離泊作業有序[2]。對進入港池水域的船舶實行總量控制,港池內每個泊位允許靠泊一檔船舶,靠泊船舶不得超過碼頭靠泊等級,嚴格限制碼頭接靠船舶的噸位。港池口棉花倉庫碼頭最多允許靠泊一大一小兩檔船舶,關港1泊位靠泊船舶長度不得超過泊位長度。
(3)實行港池水域碼頭分級管理。對港池水域碼頭實行分級管理,將碼頭分成較安全、一般、不安全三類。把碼頭落實安全主體責任、靠泊船舶違章情況、船舶裝載情況、證書及配員情況、碼頭船舶動態報告情況、接靠船舶是否發生事故、是否為協查和重點監管船舶等情況納入碼頭等級評價指標。對于評價結果較為安全的碼頭,在日常監管中可以減少監管頻次,減少對企業生產帶來的影響。對于評價結果較為差要開展約談碼頭單位,增加船舶檢查頻次,擴大檢查范圍,提高檢查嚴格程度。對于碼頭靠泊船違章行為、碼頭不落實安全主體責任等不良行為進行積分。積分制結合碼頭分級措施、雙隨機等舉措進行管控。
4.2加強港池水域船舶安全管理
船舶是水上交通的主體,日常監管中應加強港池水域船舶安全監管,確保船舶適航、船員適任、貨物適裝。通過各種方式提醒船舶盡量避免黃浦江高潮期間進入港池水域,要求港池內船舶應按規定做好開航前船舶安全自查,提前4小時辦理進出港報告,船舶自動識別系統設備應按規定開啟,船員定期核實AIS 信號,確保周圍船舶能夠發現本船。船舶甚高頻無線電話應當按規定使用和守聽,進出港池時應當提前發布船舶動態,穿越黃浦江時也應提前發布本船動態,盡可能以與航道的交通總流向成直角的船首向穿越,并避讓沿航道航行的船舶[3]。船舶應當保持船容船貌規范、整潔,應當按規定設置船名標識,并保持清晰完整,夜間航行時船名燈箱必須亮化。
4.3構建港池水域長效監管機制
(1)創新監管模式。為提高海事監管效率,需要豐富、創新監管方式,充分發揮信息化技術在港池水域安全監管中的作用,加強對港池水域船舶動態監控和預警。把港池水域納入重點監管水域,結合閔行海事局監管手段盡快實現動態監管、靜態監管、遠程監管等多種監管措施并舉的監管措施,加強對重點時段、惡劣氣象狀況時港池水域船舶動的監管,及時掌握船舶動態,以便及時發現和處置船舶在港池水域的異常情況。動態監管、靜態監管、遠程監控之間統一協調,對港池水域監管實現動靜結合、上下聯動、遠近互補,在海事內部形成監管的閉合回路,提高監管效能。
(2)加強船舶監督檢查.在對港池水域船舶開展監督檢查過程中,采取“教、查、糾”相結合的方式。一“教”,加強針對碼頭管理人員和作業船舶船員的安全知識培訓和崗位技能培訓,提高從業人員對船舶安全航行重要性的認識,規范船員的安全行為,自覺杜絕違規操作。二“查”,查找碼頭落實安全主體責任的情況,檢查船舶技術狀況、船員配備和適任狀況,以督促碼頭、船舶、船員等有效執行相關法律法規,確保港池水域作業秩序有序和船舶航行安全。三“糾”,即對檢查發現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對涉及碼頭單位的要求其迅速采取整改措施并做好安全隱患的跟蹤整改工作[4]。在船舶檢查中,發現適用行政強制、行政處罰的違法行為,不僅要求糾正整改,還要適當加大行政處罰力度,致使船舶違法成本提高,從而促使船舶加強安全管理、船員提高安全意識,自覺遵守水上交通安全法律、法規。
(3)加強安全知識宣傳。為使船員認識到水上交通事故給家庭、社會帶來的危害,日常監管中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船員安全意識,提高違法成本,營造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氛圍。港池水域日常利用巡邏艇巡航開展現場宣傳,提高宣傳效率,增強宣傳效果。持續開展較受船員歡迎的水上安全知識送船頭等宣傳活動,針對特定時節、特定知識開展專題講解活動,運用船員樂于接受的形式把水上交通安全知識送到船上,通過活生生的典型案例講解切實提高船員安全意識。宣傳活動開展過程中盡量擴大覆蓋范圍,做到宣傳一次受眾一片。
5 管理應用效果
2020年,關港港池水域進出船舶約3600艘次。在通過各方共同努力,落實各項管理措施后港池水域全年未發生一起險情事故,有效確保了該水域安全形勢穩定。雖然關港港池水域安全問題屬于長期問題,解決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但是海事部門通過構建長效監管機制,充分利用創新手段加強現場監管,碼頭積極主動落實安全主體責任,保證船舶適航、船員適任、貨物適裝,能夠徹底改善關港港池通航環境,消除該水域風險隱患。
參考文獻:
[1] 蔡崢.上海港關港作業區工程簡介[J].水運工程,1991(10):21-24.
[2] 屈浩東.廈門港新建碼頭"后石三號"靠離泊作業注意事項[J]].中國水運(下半月),2019(04):13-14.
[3] 蘇鵬.港口水域船舶碰撞危險預警模型及應用[D].集美大學,2015.
[4] 陳小昕,高路.關于建立渡口渡船安全監管長效機制的思考[J].華東片船舶監督論文集,2012(09):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