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瑋瑋
摘 要:信息化技術已經成為當前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主要分析的是在信息化條件下初中數學新課程的實踐策略,其中包括營造課堂氛圍,提高學習熱情;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率以及豐富教學資源,掌握學習技巧等。
關鍵詞:信息化;初中數學;新課程
社會發(fā)展速度的不斷加快,推動著我國教育工作的積極改革。為了能夠在新課改背景下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學習機會,初中數學教育者需要盡快調整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將信息技術合理運用到數學課堂中。唯有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才能夠幫助他們打消對數學課程的畏懼心理,進而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各項教學活動中。
一、營造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熱情
在初中數學新課程中,合理運用信息化技術,一方面能夠增強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減緩學生的學習壓力。另一方面則可以打造出更具個性化特點的課堂結構,促進師生與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教授初中階段數學課程中十分經典的雞兔同籠問題時,教育者則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來營造課堂氛圍。問題內容如下:小雞和小兔被裝到了同一個籠子中,籠子內共有30個頭和88只腳,請各位同學計算一下有多少只雞和兔?當學生看到上述問題時,會覺得絲毫沒有頭緒,很難憑借自己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來加以解答。為此,教育者則可以利用動畫視頻和PPT展示來幫助學生理清思路,讓他們能夠直觀地看到籠子中現有的頭和腳,進而給出多種解題方式。首先,假設籠子中的30個頭全都是小雞的,那么則可以得出以下算式:(88-2×30)÷(4-2)=14(只)。而后,30-14=16(只),得出結論:籠子中有16只小雞和14只小兔。再如,假設30個頭全部都是小兔的,可得出的算式如下:(4×30-88)÷(4-2)=16(只)。而后,30-16=14(只),同樣也能夠得出正確答案,又或者可以通過動畫的形式,設每種動物的數量分別為x,y,然后根據動畫所展示出來的數量關系列出方程組,從而生動形象地幫助學生找到等量關系。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學生的解題思路變得更加清晰,不僅能夠順利給出問題答案,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發(fā)散思維和舉一反三的能力,找到解題樂趣。
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率
數學課程之所以令很多學生感到畏懼,主要是由于其具有抽象、復雜的特點。為此,數學課堂不能只是簡單的數字羅列,而是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利用信息技術來擴大學生的想象空間,將他們的注意力不僅僅局限于數學教材中。在日后的初中數學課堂中,教育者要基于教學主題和教學大綱,將靜、動、畫三者緊密結合在一起,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為他們提供生動有趣的畫面,讓靜態(tài)的數字“動”起來,使整個數學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教授有關函數的相關知識時,教育者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在函數圖象上進行上下左右的平行移動,同時也能夠將十分復雜的幾何圖形拆分成簡單的圖形,從而達到變靜為動的教學目的。再如,在教授角的概念這一課程時,教育者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在多媒體屏幕上展示出一個亮點,而后利用不同顏色的畫筆以此亮點為中心,畫出兩條射線,將由亮點和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展示給學生,讓他們直觀地了解角是怎樣形成的;其次,通過加亮射線與亮點,讓學生分別認識組成角的各部分名稱;最后,保持一條邊不動,將另一條邊移動,進而形成不同大小的角。通過以上的演示能夠讓學生很好地理解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叉開距離有關,而兩條邊的長短變化則不會影響角的大小。
三、豐富教學資源,掌握學習技巧
首先,在教授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這一課程時,教育者可以將課前準備的圖片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給學生,并以此作為新課程的導入內容。需要強調的是,圖片的內容選擇應當盡可能地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以此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探究欲望。其次,通過模擬動畫來進一步突破教學難點。在初中階段的數學課程中,各種各樣的概念和法則是令師生都倍感頭痛的教學難點,由于這部分知識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因此僅憑文字理解無法讓學生進行合理的記憶與消化。為此,教育者則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動態(tài)化”特征,將圖形在屏幕中進行移動、定格和閃爍,搭配教材內容來加以解說,使學生的注意力一直停留在課堂中,以此來加深理解。在學習有關軸對稱的內容時,教育者則可以提前制作教學課件,將滿足軸對稱條件的圖形通過大屏幕加以展示,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的旋轉、重疊以及閃爍功能來動態(tài)模擬出圖形軸對稱的內涵。再如,在教授圓的相關課程時,教育者可以利用動畫視頻向學生展示蕩秋千的軌跡,以此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圓心、半徑和直徑的概念。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對初中數學課程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輔助手段,在日后的教學中,教育者需要合理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構建輕松愉快的數學課堂。此外,教育者還要平衡好信息技術與傳統(tǒng)教學內容之間的關系。一方面要保證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另一方面也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他們逐步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解題技巧。
參考文獻:
[1]洪秀滿.試論提高信息技術與中學數學教學整合效度[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7(6).
[2]林玉娟.信息技術與中學數學課程的整合[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16,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