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自閉癥也被稱作孤獨癥,是一種兒童疾病。為拯救自閉癥兒童,研究人員進行了多維度的醫療手段應用探究,音樂康復是其中一種重要的治療手段。文章對音樂治療方法進行簡要闡述,說明了其在自閉癥兒童治療中的重要作用,并對自閉癥兒童的音樂康復實施方法提出一些看法,希望為該問題的探討起到借鑒作用。
[關鍵詞] 自閉癥;音樂治療;兒童康復
自閉癥是發育障礙中的一個類別,表現為神經系統失調,患有自閉癥的兒童往往社交水平低于健康兒童,無法與他人進行正常溝通,且一般表現出較為異常的行為模式。對其發病原因,至今尚無被廣泛接受的解釋,也尚未發現可將其根治的手段。音樂治療結合醫學、心理學及音樂學科的知識,是一種綜合性的治療手段,可在自閉癥兒童康復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音樂治療概述
在諸多學科中,音樂治療屬于“后來者”,其起步時間較晚,然而,在無數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音樂治療已經日漸成熟,漸漸發展成一個具有高度應用意義且相對完善的學科。雖然音樂治療至今未能躋身主流學科之列,但是其作用不可忽視。音樂治療所涉及專業知識廣泛,是以音樂為主要治療手段,以醫學和心理學為理論基礎,對各學科理論知識進行有機融合,從而實現綜合利用的重要學科。音樂治療涉及的體系龐雜,存在不同的思想派系,治療過程存在一定的個性化特點,其實施方式與實施效果因治療師思想傾向與理論傾向不同而表現出差異性。在當前的音樂治療領域中,人們對音樂治療這一概念并無統一被認可的解釋,一般認為,通過音樂活動或利用音樂手段對患者進行音樂引導或音樂刺激,使其產生相應回饋,從而幫助其康復的治療方法,皆可稱為音樂治療。
二、音樂治療在自閉癥兒童康復中的作用
(一)改善自閉癥兒童的認知功能
將音樂治療應用于自閉癥兒童康復治療中,可有效提升兒童的認知水平,刺激其認知功能的進一步發展。在使用音樂療法對自閉癥兒童進行治療時,可采取音樂活動等多種方式,使其在音樂刺激下產生感知。例如,引導自閉癥兒童隨著音樂節奏擊打節拍,或引導其隨著音樂起舞,或隨著音樂節奏變化做出相應的反應等,可以刺激自閉癥兒童的視覺,使其在不同的音樂環境下,產生不同的感覺和知覺。通過感知刺激,自閉癥兒童的注意力可以短暫地集中,經過不斷引導與效用深化,其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也會相應延長,從而達到良好的康復效果。“奧爾夫教學法”正是這樣一種教學方法,并取得了可喜的進展,在該教學方法的應用中,學者深度發掘了患兒的主動性,激發了患兒的創造性,引導患兒主動參與互動,并利用音樂節奏進行引導,發揮旋律的基礎作用,對自閉癥兒童進行全方位、綜合性的引導,以求改善其認知功能。
(二)穩定自閉癥兒童的情緒
自閉癥兒童因為先天性神經系統失調,所以對情緒的控制能力普遍較低,其在受到環境刺激后,極易出現情緒失控的情況。采用音樂治療,對自閉癥兒童的情緒進行科學化積極引導,可以對他們的情緒起到一定的安撫和穩定作用,對其情緒障礙起到改善效果。相關研究顯示,當自閉癥兒童的年齡處于1~2周歲時,會表現出明顯的情緒不穩定性,即情緒障礙,常見臨床表現為暴躁易怒、哭鬧不止,甚至是通過抓、打等動作對周圍的人造成傷害,出現初步攻擊行為等。針對有此種表現的自閉癥兒童,可采用積極的音樂引導形式對其進行引導,提升其情緒的穩定水平。
(三)加強自閉癥兒童的社會性
患有自閉癥的兒童,往往社會交流能力薄弱。該種患病兒童無法長期保持對某件事物的注意力,在社會交流中抗拒與他人目光接觸。科學的音樂治療,可有效改善這一癥狀,延長患兒注意力的集中時間,緩解其社會交流方面的抗拒行為。在實施音樂治療時,可通過《你好歌》等歌曲的引導,提高自閉癥兒童與他人接觸和問候的頻率,采取語言與動作并用的方式,鼓勵其與他人發生目光接觸。在此過程中,自閉癥兒童會循序漸進地感知與他人交流互動的過程,實現有積極意義的自我突破。
(四)增強自閉癥兒童的語言應用能力
促使自閉癥兒童開口說話是音樂治療的努力方向之一,利用音樂治療的方法,對自閉癥兒童的語言應用能力進行開發。在運用音樂治療的方式進行患兒語言誘發時,可采用歌詞引導的方式,在曲調簡單的音樂中加入易于患兒理解的歌詞,誘使自閉癥兒童跟隨音樂節奏進行反復唱誦,在歌唱中放松情緒,通過簡單、重復式的歌唱訓練進行語言應用能力訓練,提升其語言水平。音樂具有情感熏陶作用,恰當的音樂可對兒童情緒產生影響,幫助兒童與外界建立情感的交流渠道。同時,選擇恰當的音樂進行治療,還可以對自閉癥兒童的記憶神經產生正向的刺激作用,在該刺激過程中,自閉癥兒童可提升自身的記憶水平,提升其語言學習能力。
(五)提升自閉癥兒童的協調性
在音樂治療中,音樂活動為必要治療手段之一。自閉癥兒童在音樂韻律中產生情緒反應,或者隨著不同的音樂節奏起舞,或伴隨著音樂緩急變化做出相應的動作和情感反應。一方面實現了肢體協調性的有效鍛煉,另一方面也鍛煉了其內心感受與肢體動作之間的協調性。
三、自閉癥兒童音樂康復的方法
(一)聆聽法
聆聽法是為自閉癥兒童播放具有治療效果的音樂,使其在聆聽該音樂的過程中,緩解緊張情緒,放松肌體狀態,將自閉癥兒童的情緒與身體放松狀態調節到最佳水平,是通過自閉癥兒童的聽覺訓練而實施的綜合治療方法。在治療手段分類方面,該方法屬于生物治療方法。在自閉癥兒童聆聽音樂的過程中,音樂旋律會對自閉癥兒童的大腦皮層產生相應的刺激,刺激后的大腦皮層神經會對該刺激做出反饋,向身體發出動作指令,使身體各部分協調運作。針對不同外在癥狀表現的患兒,我們應科學選擇音樂風格。
(二)再造法
再造法即是對自閉癥兒童進行音樂教育,通過教授其演唱,使其愿意掌握節奏技巧,從而激發其對群體活動的興趣且有意愿參與群體音樂活動或音樂團體表演等。該方法不必刻意設定情境,而是應使自閉癥兒童在輕松氛圍中進行平和情緒的情感表達,并在此音樂學習過程中獲得良好的音樂審美體驗。在運用此方法進行治療時,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引導自閉癥兒童的情感,也可進行自我抒發,對其情緒、情感發展及社會性提升,皆有積極意義。
(三)即興法
即興法是在音樂治療中,并不限定固定演奏曲目,而是給自閉癥兒童以最大化的表達空間,使其可以在科學的指引下自由地演奏音樂,通過看似毫無章法的演奏行為,加強其自我認知能力,實現其情緒、情感的自我表達,抒發其內心無法用言語表述的潛在心理體驗。在進行即興法治療時,不必限定樂器類別,可以隨意挑選簡單的樂器,交由自閉癥兒童自行使用。在該治療方案中,可以實行單獨治療,也可進行群體治療,前者可以通過學習與使用樂器,建立治療師和患兒之間的交流平臺,使治療師有機會深入分析和了解患兒的思維狀態,體會其情感變化,促進彼此之間的互動和建立信任感;后者可以通過群體活動的氛圍,引導自閉癥兒童進行社會交流,逐步融入學習群體,建立其與社會的聯系。
(四)創作法
創作法的應用范圍并不廣泛,其應用也不具有普遍性,一般只針對具有音樂天賦的兒童。對該類型的自閉癥兒童進行創作法音樂治療,是通過科學引導,鼓勵他們采取多樣化手段,創作音樂作品。在其音樂創作過程中,注意力水平會得到提升,其注意力表現一般會呈現逐漸增強、持續時間延長的良性發展趨勢。幼兒在進行創作時,可利用音樂元素進行情感表達,其情緒會在此過程中被無意識調節。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音樂治療在自閉癥兒童康復方面可以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在自閉癥兒童的治療中,科學應用音樂療法可以有效提升患病兒童的認知、語言、情緒表達及肢體或身心協調等多方面的能力水平。在運用音樂療法幫助自閉癥兒童進行康復治療時,有效運用聆聽法、再造法、即興法、創作法,或將其綜合使用,可對自閉癥兒童的康復產生正面影響。
[作者簡介] 賈燕玲(1974—??? ),女,甘肅臨澤人,張掖市特殊教育學校,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特殊教育和音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