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文軍,李衛東,陳祖方,周飛云,楊玲玲,羅 穎,呂柏榮
(1. 衡南縣農業農村局,湖南 衡南 421001;2. 常寧市農業農村局,湖南 常寧 421500)
再生稻是指利用頭稻收割后,稻樁上休眠芽萌發成為再生蘗,進而抽穗成熟的水稻。再生稻一種兩收,生育期短,省種、省工、節水、節藥,有生產成本低、稻米農藥殘留低、經濟效益高等優點[1-2]。發展種植再生稻有利于提高稻田復種指數和稻田的綜合生產能力,以確保糧食生產安全和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隨著農村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日益缺乏,糧食生產由雙季改為單季,甚至拋荒現象時有發生[3],為提高稻田復種指數,增加稻田單位面積稻谷產量和經濟收入,確保糧食生產安全和可持續發展,衡南縣委縣政府在全縣大力推廣一季中稻加再生稻的農業生產模式[4]。為篩選出適宜衡南縣種植的高產優質、再生能力強、經濟效益高的再生稻新品種,2019年衡南縣農業農村局對種植面積較大的12個再生稻品種開展了品比試驗,旨在為衡南縣再生稻生產新品種引進和推廣提供依據。
試驗于2019年3—10月在衡南縣寶蓋鎮樟樹村進行,該地屬丘陵地區,海拔高60 m,稻田土壤屬黃泥土,土壤肥力中等且均勻,地勢平坦、集中連片,溝渠相連,排灌方便,無禽獸危害,無檢疫性病害,符合試驗田的選擇要求。
以Y兩優1號為對照(CK),對當地種植面積較大的12個再生稻品種進行品比試驗,分別是Y兩優900、Y兩優9918、Y兩優1998、兩優688、C兩優華占、隆兩優1377、隆兩優97、隆兩優1319、隆兩優1988、隆兩優華占、晶兩優華占、準兩優608。
以Y兩優1號作對照,每個品種種植333.3 m2,不設重復;12個品種種植同一丘塊,隨機排列;四周設置保護行,保護行大于5行。各品種統一于2019年3月30日播種,農膜水育秧,5月3日移栽,移栽密度為16.7 cm×23.3 cm。
1.4.1 施肥與管水 大田施用45%“西洋”牌三元素復合肥30 kg/667m2、46%尿素10 kg/667m2作基肥,插后10 d(即5月13日)施46%尿素7.5 kg/667m2、50%鉀肥7.5 kg/667m2作追肥。試驗田插秧后灌淺水促分蘗,施藥期、施肥期、抽穗揚花期灌淺水層,苗數約18萬株/667m2時排水曬田,曬至田中開絲坼時復水,其余時間采用濕潤管理。齊穗后15 d施用46%尿素10 kg/667m2、50%鉀肥10 kg/667m2作促芽肥,有利于頭季稻功能葉保持青綠,延長老根壽命,對提高產量效果較明顯。頭季收割后立即灌淺水,并追施46%尿素10 kg/667m2作促苗、發苗肥,促進再生芽生長,出苗整齊,達到按時抽穗揚花,提高結實率。當再生苗長出約5 cm時,灌入淺水層促進再生芽的生長,并施46%尿素5 kg/667m2,抽穗期噴施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增加粒重。
1.4.2 適當留樁 頭季收割一般留樁高度在20~40 cm,具體根據頭季稻收割時間確定,留樁高度的確定應以確保再生稻能夠在9月18日前安全齊穗為原則。留樁高度也可以在倒2節腋芽上方10 cm左右,留住倒2芽,同時保留較多份額的稻樁干物質,收割后促使營養向再生分蘗輸送。
1.4.3 嚴控頭季稻病蟲害 機收再生稻靠低節位芽成穗,需比手割再生稻更加嚴格田間管理,保持基部腋芽活力,才能提高成功率。重點是防治紋枯病、稻瘟病、二化螟、稻飛虱,確保稻株莖稈、葉鞘的活性。參試品種頭季稻共防治二化螟4次,防治卷葉螟、稻飛虱3次,防治紋枯病、稻瘟病3次,均按衡南縣病蟲情報預測適期施用對口藥劑防治,未發生病蟲為害現象。1.4.4 適時收割頭季稻 頭季稻成熟時及時收獲。Y兩優9918因倒伏,8月13日采取人工收割。其他11個品種頭季稻于8月18日成熟度至90%以上,采用小型收割機收割,小型收割機自重輕,碾壓損傷小,有利于再生稻生長。
2.1.1 頭季稻生育期 由表1可知,參試品種頭季稻生育期在136~145 d之間,生育期最長的品種是隆兩優1377和隆兩優1319,最短的是準兩優608;未倒伏的11個品種中生育期長于對照(141 d)的有7個,短于對照的有3個,與對照相當的有1個。
2.1.2 再生稻生育期 由表1可知,參試品種再生稻生育期在63~72 d之間,生育期最長的品種是兩優688、隆兩優1377、隆兩優1319、隆兩優97、隆兩優1988,最短的是C兩優華占;成熟期收割的11個品種中生育期長于對照(69 d)的有6個,短于對照的有4個,等于對照的有1個。2019年,衡南縣未出現寒露風天氣,未倒伏的11個參試品種再生季未受寒露風影響。但是,根據衡南縣往年寒露風發生的一般規律,為確保再生稻安全,齊穗期應不遲于9月18日。兩優688、隆兩優1377、隆兩優1319、隆兩優97、隆兩優1988這5個品種再生稻齊穗期在9月20日,生育期過長,再生季存在遭遇寒露風不能安全齊穗的風險。

表1 各參試品種的生育期
綜合來看,參試品種兩季全生育期在200~217 d之間,平均211.5.3 d,生育期最長的品種是隆兩優1377、隆兩優1319,為217 d;生育期最短的品種是準兩優608,為200 d。未倒伏的11個品種中生育期長于對照的有7個,短于對照的有3個,與對照相當的有1個。兩優688、隆兩優1377、隆兩優1319、隆兩優97、隆兩優1988這5個品種兩季全生育期過長,均在215 d以上,作再生稻種植再生季存在遭遇寒露風不能安全齊穗的風險。
2.2.1 株 高 由表2可知,頭季稻Y兩優9918植株最高,株高為124.1 cm;C兩優華占植株最矮,株高為111.6 cm。
2.2.2 株 型 由表2可知,Y兩優900、準兩優608株型緊束,其他品種株型適中。
2.2.3 穗粒性狀 由表2可知,參試品種頭季稻有效穗以兩優688和晶兩優華占較多,分別為20.6萬和20.1萬穗/667m2,準兩優608有效穗最少,為16.5萬穗/667m2。參試品種頭季穗總粒以Y兩優900最多,為196.9粒/穗,其次是隆兩優1377,為196.1粒/穗。結實率以隆兩優華占最高,為89.3%;Y兩優900結實率最低,為81.8%。
2.3.1 頭季稻產量 由表2可知,參試品種頭季稻產量為593.75~656.9 kg/667m2,平均為628.34 kg/667m2;隆兩優1377產量最高,為656.9 kg/667m2;C兩優華占產量最低,為593.75 kg/667m2。未倒伏的11個參試品種中頭季稻產量低于對照品種(604.65 kg/667m2)的為C兩優華占和準兩優608,減產不明顯,其他9個品種頭季稻產量均高于對照品種。
2.3.2 再生稻產量 由表2可知,參試品種再生稻產量為220.25~250.32 kg/667m2,平均為234.55 kg/667m2;Y兩優900再生稻產量最高,為250.32 kg/667m2;其次是晶兩優華占,為246.26 kg/667m2;再生稻產量最低的品種是隆兩優97,為220.25 kg/667m2。未倒伏的11個參試品種再生稻產量低于對照品種(226.58 kg/667m2)的為隆兩優97和C兩優華占,其他9個品種再生稻產量均高于對照品種。
綜合來看,參試品種兩季稻合計產量為817.39~898.37 kg/667m2,平均為862.89 kg/667m2;其中,晶兩優華占兩季稻合計產量最高,為898.37 kg/667m2,其次為Y兩優900和隆兩優1377,分別為895.26和892.56 kg/667m2;兩季稻合計產量最低的品種是C兩優華占,為817.39 kg/667m2。未倒伏的11個參試品種兩季稻合計產量僅C兩優華占低于對照品種(831.23 kg/667m2),其他10個品種產量均高于對照品種。
由表2可知,參試品種兩季稻合計產值為2 170~2 385元/667m2之間,平均為2 290元/667m2;其中,晶兩優華占產值最高,為2 385.0元/667m2;其次為Y兩優900和隆兩優1377,分別為2 377.7和2 367.7元/667m2;C兩優華占產值最低,僅2 170.0元/667m2。未倒伏的11個參試品種兩季稻合計產量只有C兩優華占低于對照品種(2 206元/667m2),其他10個品種均高于對照品種。

表2 各參試品種的農藝性狀、經濟性狀、產量及產值
2.4.1 分蘗能力及生長勢 由表3可知,參與統計的12個品種中,兩優688、晶兩優華占分蘗能力強,準兩優608分蘗能力弱,其他品種分蘗能力中等;各參試品種的生長勢均為強。
2.4.2 再生能力 由表3可知,Y兩優900、隆兩優華占、準兩優608、晶兩優華占再生能力強;Y兩優1998、兩優688、隆兩優1377、隆兩優1319、隆兩優1988再生能力較強;C兩優華占、隆兩優97和對照品種Y兩優一號再生能力一般。

表3 各參試品種的分蘗再生能力以及倒伏、發病情況
2.5.1 抗倒性 由表3可知,Y兩優9918成熟收割前80%面積倒伏,抗倒性較差,可能是因為植株較高(124.1 cm),劍葉較寬較長(劍葉寬2.3 cm、長53.2 cm),下雨葉片承壓過重導致的。其他參試品種成熟前田間未出現倒伏現象,抗倒性較強。
2.5.2 抗病性 由表3可知,Y兩優9918中度發生葉瘟病外,其他參試品種均未見葉瘟癥狀;田間調查顯示,Y兩優1988全試區約5%面積葉片發病,葉片平均病斑數為5個/片,病斑數量較少。兩優688、C兩優華占、隆兩優97、隆兩優1988輕度發生紋枯病,其他品種未見相關癥狀;田間調查顯示,各發病品種大約有4%的面積發病,僅病株基部葉片部分發病,對產量沒有影響。各參試品種均未發生穗頸瘟、稻曲病和白葉枯病。
試驗結果表明,Y兩優900、Y兩優1998、隆兩優華占、晶兩優華占這4個品種高產優質、再生能力強、經濟效益好,且生育期適中、再生季能安全齊穗,可作為再生稻品種大面積推廣種植;準兩優608再生能力強,生育期短,有效穗少,豐產性稍差,建議在寒露風偏早地區作再生稻種植;Y兩優9918抗病能力一般,不耐肥不抗倒,存在一定的種植風險;兩優688、隆兩優1377、隆兩優1319、隆兩優1988生育期較長,再生季有遭遇寒露風不能安全齊穗風險,對上述有風險品種建議進一步試驗。C兩優華占、隆兩優97再生能力不強、經濟效益不高,建議不作再生稻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