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
內部審計是內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對內部控制工作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完善的內部控制是有效貫徹和落實內部審計的關鍵。為此,行政事業單位應該正確開展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工作,充分發揮二者的協同效果,制定完善的協同策略,為行政事業單位的健康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行政事業單位中內部控制工作的主要內容為管理單位的具體經濟和業務活動,而內部審計則是評估單位內各項活動和各種控制工作,分析各項工作是否符合相關標準和要求,從而實現工作目標。在行政事業單位管理工作中,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是兩種必要管理手段,實現二者的協同管理是重要方向。
實現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的協同管理,有助于提高行政機構公共服務水平。近年來,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工作在我國行政機構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實際工作中,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在運用內部審計和內部控制時存在一定的問題,在實際工作中二者不能有效地相互協調,這樣不利于公共服務水平的提高。因此,行政機關建立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協調制度已成為必然趨勢。
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存在以下本質聯系,是二者實現協同管理的基礎:
二者目標具有一致性。內部控制工作是指按照財務管理制度和具體審計職責來保證業務的有序進行,建立具有真實財務信息和安全資產的管理系統。內部審計是指監督和管理單位內部控制和管理系統的部門。行政機關積極運用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可充分發揮社會資源優勢,積極履行職責使命,提升行政管理機構的完善性,提升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從以上內容我們可以看出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的目標具有一致性。
在單位管理中二者息息相關。在內部控制中,內部審計是重要內容。內部審計是必要的控制活動,也是實施內部控制的重要途徑。同時,內部控制作為實施內部審計的基礎,有利于幫助行政機構行使權利和職能。行政機構通過制定內部控制制度來管理部門內的各種經濟活動,并且建立合同管理、資產管理等部門的有效溝通和協調,進而發揮其在內部控制中的積極作用。內部審計是監督和評價工作開展的基礎,如果沒有內部審計工作,就不可能建立完整的內部控制系統。通過執行內部審計工作,行政機構可以全面測試內部控制系統實施的有效性,分析各種管理問題出現的原因,與管理人員合作以改善內部控制系統的完整性,促進內部控制系統的充分使用。
內部審核和內部控制工作。在內部控制方面,內部審計對于其他部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內部審計不僅是內部控制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內部控制目標的重要途徑。行政機構必須認識到內部審計在內部控制中的積極作用,并為不同的審計任務提供靈活、優質的審計方案,才能為提高審計質量提供重要保證。通過檢查和監督內部控制,可以有效糾正行政事業單位管理中發生的偏差,使相關業務能夠按照預定目標實施,并在有效的內部控制下提高操作的完整性和標準化。
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無法充分發揮協同效果。在現階段,許多公共機構存在內部控制建設不完善,執行不力的問題。很多行政事業單位在開展財務工作時,仍然使用財務管理制度來替代內部控制制度,預算管理意識嚴重不足,編制的預算缺乏合理性和科學性,經常出現嚴重超支的問題。同時部分行政事業單位沒有制定完善的內部控制系統,這大大增加了內部審計工作開展的難度。
不合理的監督評估體系。許多行政機構無法合理地建立內部審計機構,它們將內部審計工作隸屬于財務部,沒有設置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這嚴重阻礙內部控制管理水平的提升。還有一些行政機構已經建立了專門的內部審計機構,并且任命了專門的內部審計師,但是并不能客觀、公正地評價審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缺點。近幾年,我國很多行政事業單位對內部審計工作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他們錯誤地認為財政部門實施了國庫集中支付資金、制定了物資購買制度,所以不需要開展內部審計工作。有些行政事業單位的領導人員認為內部審計就是紀檢監察,錯誤地認知內部審計工作的職責和積極作用,這些誤解不利于行政機構內部審計水平的提高。
合理設置和科學定位內部審計機構。為了滿足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需求,內部審計部門和人員要重新定位,建立健全內部審計機構,為審計人員營造良好工作氛圍,進一步增強行政機構內部審計的權威性、獨立性和科學性。在內部審計工作開展中,設置內部審計組織機構是重要前提,內部審計機構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有利于提升內部審計管理水平。因此,在定位和建立內部審計機構時,必須嚴格遵循權威和獨立的原則,審計機構地位的提升,獨立性的增強將會促使審計人員更加有效地落實監督職責,為內部監督職能的履行提供有力的保證。
領導人員要重視單位內部控制工作。行政事業單位的領導人員要在思想層面充分了解內部控制工作的意義,從而積極制定相關制度,派遣專業人員開展內部控制工作。同時,要著力培養員工的內部控制意識,為內部審計工作職能的轉變提供有力支持。隨著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外部監督制度的完善,內部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網絡技術應用范圍的不斷擴大,財務問題便會隨之減少。在這種情況下,行政機構的內部審計工作必須從傳統的檢查錯誤轉變為面向服務,同時必須改變內部審計工作的重點。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人員,不僅要及時向領導人員和管理人員匯報發現的財務舞弊現象,而且要針對單位內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給出改進措施和有建設性的意見,配合管理人員更加有效地開展各項經濟活動,充分發揮國家資源的作用,為行政事業單位履行自身的公共管理服務職能提供重要保證。
整合信息資源,完善監管體系。在行政機構的運作和管理中,內部控制工作貫穿于整個過程,包括預控制、事件中控制和事件后控制。在內部控制中審計部門是重要抓手,為此審計部門要加強和監察部門的聯動與溝通,進一步擴大監督范圍,以便及時、準確發現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和缺陷,以風險為導向,側重于安排年度計劃以確定審計范圍和審計的關鍵內容。監督部門要全面,積極地收集內部審計數據,保證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協同能夠順利進行。
分享成果并建立監督合力。行政機關必須有效利用日常監督和外部監督的結果,對于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開展專項審計,并全面跟進問題,積極落實整改措施。對于內部審計中發現的問題,應將其視為監控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了解問題的原因,從而使內部審計的內容與內部控制可以相互擴展、評價結果相互借鑒。對于那些因個人原因造成的重大經濟損失,堅決零容忍,同時要結合當前社會發展新形勢制定完善的防控政策和制度。
在行政事業單位中,內部審計和內部控制工作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相互依存的。相關管理人員要認識到這一點,全面了解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協同中遇到的問題,有效整合各種信息資源,提升對內部控制工作的重視程度,科學定位和合理設置內部審計機構,從根本上提升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水平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