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衍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青少年必然經歷的兩種教育方式,在教育過程中,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在面對青少年各種各樣的成長難題時,難免會感到困惑。如何幫助他們化解教育難題,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至關重要。本欄目將聚焦家長及教師在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及家校共育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難題,結合實際,用專業的知識助力解決問題,為青少年成長保駕護航。
孩子升入初中后,我和愛人因感情破裂離了婚,這對孩子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而且,孩子正處于青春期,學習的壓力,情緒的不穩定,我很擔心孩子的心理狀態。我該做些什么,讓他能在單親家庭里,度過一個健康、平穩的青春期?

近年來,離婚年齡降低,離婚夫婦增多已成為一種社會現象。對于有孩子的家庭來說,單親家庭如何教育孩子成為一個重要的教育難題,孩子由此而產生的心理問題,也需要家長們引起重視。那么,單親家庭的家長如何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更好地教育孩子呢?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
家長要承擔教育職責,多陪伴、多溝通
青春期的孩子已經能明白一定的事理,因此家長可以認真、耐心地向孩子解釋父母雙方分開的原因,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也讓孩子明白這是父母雙方慎重考慮的結果,從而理解父母的選擇,不會因此心生怨恨,讓自己陷入負面情緒當中。
家長在獨自跟孩子一起生活后,要注意表達對孩子的愛與呵護,讓他感覺到自己是被愛的,在心理上獲得足夠的安全感。還要給予孩子足夠的陪伴,多與孩子溝通、交流,及時了解孩子的學習和心理狀態,適時作出引導。
有些單親家庭的家長,因為婚姻問題,轉而對孩子抱有極大的期望,把自己的人生希望寄托到孩子身上,覺得必須把孩子教育成才。其實,對孩子過于嚴苛的教育,反而會增加孩子心理壓力,更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長。所以,家長要盡己所能,為孩子創造和諧、溫暖、舒適、愉快的家庭生活環境,減少對孩子造成的情感傷害。
培養孩子責任感,承擔家庭責任
對于單親家庭的父母,通常會因為愧疚感而對孩子進行一些補償性行為,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對孩子百依百順,甚至過于放縱,或者對孩子過度溺愛,而采用包辦、替代的教育方式。這些都會對孩子成長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家長應該采用正確的教育理念,并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家庭是需要夫妻雙方及孩子共同經營的,對于單親家庭來講,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判斷能力,家長有必要讓孩子知曉家庭的各種情況,甚至可以讓孩子參與到家庭事務的決策中來,提升其家庭責任感,也有助于加深孩子對家長的理解,建立起和諧的親子關系。

鼓勵孩子積極參加集體活動
父母離異,孩子肯定會受到影響,有些孩子會情緒低落,不喜社交,甚至封閉自己的內心。家長應多鼓勵孩子參與集體活動,與朋友一起游戲、學習等,讓孩子心情舒暢。還可以鼓勵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充實精神生活,轉移注意力,盡早從父母離異的陰影中走出來。此外,家長可以為孩子創設人際交往的環境,拓展孩子的社交圈,讓孩子在與人交往中,避免形成孤僻、自閉的性格,更加陽光、健康地成長。
培養孩子的受挫能力
有人說,單親家庭的孩子本身就遭遇了人生的一個重大的挫折,再也經受不起挫折和失敗,這其實是一種教育誤區,這種“補償式”心理,不利于孩子成長。不過,對孩子多些關愛理所應當,只要家長正確引導,讓孩子勇敢地面對現實,他們就能早日走出心中的陰霾,以積極的人生態度學習、生活,面對困難和挑戰。
總之,單親家庭的教育原則是坦誠溝通和積極鼓勵。家長對孩子多些關心與陪伴,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用愛的教育,幫助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編輯 安思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