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欣瑜
【摘? 要】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稅收作為對市場經濟活動實施宏觀調控的重要經濟杠桿,在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目前,我國新建立起了全面的生態稅收體系,而體系中的稅種與企業的生產和經營息息相關。因此,論文主要探討了生態稅收體系改革的意義,以及在生態稅收體系改革大背景下,企業應如何應對并進行納稅籌劃,并簡要對未來的生態稅收體系改革給予了一定的政策建議和設想。
【Abstract】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ditions for human survival and soc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der the market economy system, tax, as an important economic lever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macro-control of market economic activities, has unique advantages in protect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promoting soc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t present, China has newly established a comprehensive ecological tax system, and the taxes in the system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of enterprises. Therefor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form of the ecological tax system, as well as how enterprises should deal with and carry out tax plann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form of the ecological tax system, and briefly gives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and assumptions for the future reform of the ecological tax system.
【關鍵詞】生態稅收體系;納稅籌劃;資源稅
【Keywords】ecological tax system; tax planning; resource tax
【中圖分類號】F812.42;F205?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1)06-0076-02
1 引言
目前,我國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峻,水污染、大氣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等環境問題已經引發了一系列資源問題,如水資源短缺、其他不可再生資源短缺、土地荒漠化等。為改善生態環境的現狀,實現可持續發展,消除經濟貿易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國借鑒了國外征收生態稅的經驗,現已構建起了全方位的生態稅收體系,并以此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產業結構和推動技術改革,具有一定經濟意義。同時,企業根據新的稅收政策對其自身的生產和經營作出相應調整,進行合理及時的納稅籌劃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2 生態稅收制度建立的背景
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發達國家的生態稅收制度經歷了從零散到個別再成體系的過程,逐漸發展并成熟,到目前已建立起較完善的環境稅制。環境稅也由一開始的籌集資金向激勵減污轉變,產生了多個稅種類型。環境保護稅,即生態稅、綠色稅,廣義概念下可泛指一切與環境相關、促進生態良性發展的稅收。美國作為首個提出環境稅這一概念的國家,其稅制體系相比其他國家來說較為完備;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美國迅速建設環境稅制,20世紀90年代中期至今,美國環境稅收體系進入了成熟階段,同時,美國以“綠色財政”為中心出臺了相關政策,使環境稅層次分明,稅收體系更加趨于完善。
想要改善嚴峻的環境形勢,我們有必要借鑒其他國家開展綠色稅收的歷史經驗,揚長補短,并將環境稅收政策置于國家治理體系中,推動社會綠色發展。此外,綠色經濟浪潮翻涌,影響著每個國家的經濟結構和經濟增長方式。如今,眾多國家對單位與個人進行無償、強制的征稅,將保護環境作為稅制改革的重要政策目標,以實現政府宏觀調控職能,消除經濟發展對環境的負面影響。目前,我國已然構建了一套完整的生態稅收體系,其中包括環境保護稅、資源稅、耕地占用稅等8個稅種,以下將這8個稅種組成的生態稅收體系簡稱為生態稅。
3 我國建立生態稅收體系的意義
建立生態稅收體系,意味著將多個以環保類型的稅種結合在一起,相互配合協調,全方位促進了全社會綠色發展。同時,征收的稅款可增加財政收入與環保資金,并作為專項資金,大力支持環保事業。可見,開征生態稅收,助力低碳經濟發展。
此外,開征生態稅還可以有效促進社會公平化與管理效率化。與普通環境管制對比,環境稅更加體現社會公平。與此同時,征收生態稅還可以促進市場經濟平等競爭。綠色稅收是促進市場經濟平等競爭的最佳手段,在體系設計中對有利于環保的生產經營行為采取稅收優惠政策,減輕符合環保要求企業的稅負,引導企業循環發展,將企業的外部成本內部化、利潤水平合理化[1]。
征收生態稅還能夠推動產品研發與技術革新,政府通過稅收進行宏觀調控的同時,可以倒逼企業進行環保技術上的革新。此外,還可以防止外國投資者資本轉移。某些外國投資者在我國未開征資源稅之前,曾試圖進行污染垃圾的資本轉移。因此,為防止對環境有害的產品和技術流入,實行征收資源稅、環境保護稅等可以有效保護環境衛生和國內市場的健康發展。
4 生態稅收體系改革下的納稅籌劃
4.1 傳統工業企業納稅籌劃(以煤炭行業繳納資源稅為例)
資源稅是生態稅收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其納稅對象為各種特定的自然資源,尤其是一些不可再生的或者稀缺的資源,例如,煤炭、石油、天然氣等。我國于2019年8月通過該稅稅法,2020年9月1日正式開始實施,該稅種充分體現了資源的有償使用性。煤炭行業資源稅的征收工作,主要是針對原煤和加工 后的洗選煤進行的。2020年6月28日,財政部和稅務總局聯合發布了《關于資源稅有關問題執行口徑的公告》,煤炭選用從價計征的方式,稅率為10%~20%。需要注意的是,原煤、洗煤、選煤等其他產品都包括在煤炭這一類目中,但事實上,資源稅原則上只對原煤征稅,因為其他煤炭產品都需要通過一定的折算率的轉化成相當于原煤的標準才能進行征稅。原煤的稅額是按外銷價格與市場價格共同計算的自用煤炭金額計算的。另外,如果因煤炭連續加工而不能計算原煤價格的,則按成品煤折算率計算,計稅依據為實際的成品煤數量和自用煤折算原煤價格。
4.1.1 充分利用折算率進行納稅籌劃
煤炭企業再生產原煤或并且連續加工成洗選煤和其他煤制品時,可以參考以下思路進行納稅籌劃。在了解稅務機關選用的折算率低于企業的實際折算率的情況下,在選擇折算率時,如果根據相同行業的平均折算率折算企業應稅產品數量,可以相對減少稅收負擔。但是,采用這種方法還需要補充一個假設,即該公司所采用的煤炭加工技術比較先進,使得其產品加工生產的轉化率相對于同行業的其他企業要高。
例如,某企業最終生產的洗選煤和其他煤制品為500萬元,而該企業的折算率為90%,與此同時,同行業的折算率為80%,則實際征收基礎為500×90%=450萬元,而稅務機關最終認定的數額為500×80%=400萬元。
4.1.2 充分利用稅收優惠政策進行納稅籌劃
在很多情況下,選擇外購原礦與自采原礦混合洗選是很多煤炭企業加工選礦產品的方式。另外,由于在洗選加工過程中難免會產生一定的增值或者損失,我國稅法為了確保稅收的公平性,規定在計算應稅產品銷售額時,應根據《關于資源稅有關問題執行口徑的公告》,使用其規定公式計算準予扣除的外購應稅產品的購進金額或購進數量。
例如,某煤炭企業將采購的200萬元原煤和自采的400萬元原煤混洗加工用于洗選煤銷售,銷售額600萬元。地方原煤稅率為3%,選煤稅率為2%。計算應稅產品銷售額時,允許抵扣的購進應稅產品進項稅額=購進原煤金額×(當地原煤適用稅率+當地選煤適用稅率)=200×(3%÷2%)=300萬元。通過上述案例可以看到,如果通過合理、充分利用稅收優惠政策,企業就可以達到減輕稅負的目的。
同時,企業可以根據其他稅收優惠計劃進行規劃。例如,2014年12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如果企業是小規模納稅人,對充填開采替代煤炭減半征收資源稅,企業也可就此點進行充填開采,爭取在有限的優惠期間避稅。
4.2 新能源企業納稅籌劃
國家“十四五”時期的目標要求企業在質量效益顯著提高的基礎上提高創新能力,據此,新能源產業可以通過加強環保技術或設備的研發和相關技術的轉讓來減輕企業稅負。同時,從事公共廢物處理、海水淡化、節能節水項目還可以免征或者減征企業所得稅。根據上述規定,企業在這個領域增加投資不僅可以減少當前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從長遠來看,投資項目可以進一步實現節能減排,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率,從而減少應納的有關生態稅收的稅額。
5 生態稅收體系改革的建議
除了從企業角度出發,探討企業如何在生態稅收體系改革下進行納稅籌劃,我們更應該關注政府如何建立更加完善的生態稅收體系,以此引導企業,同時,便利企業進行相關調整和籌劃。
首先,征稅的范圍應根據我國當前的環境問題和環保政策完善相關稅收政策,既要考慮我國自身產業結構調整,又要考慮國際貿易的競爭格局。分階段、有計劃,啟用稅改試點的方式有條不紊地進行。
其次,稅收征管模式應進一步科學化,各級稅務機關與生態環境、財政、工業和信息化等部門應相互配合,分工合作,共同構建信息共享、協作共治的征管機制。同時,納稅服務應更加細致體貼,問題收集處理機制要不斷優化更新,及時做出回應,爭取不斷提高納稅人享受優惠的便利度。
6 結語
為進一步實現可持續發展,生態稅收制度將進一步深化改革,環境保護稅、資源稅等稅種將繼續發揮其作用。所以,企業應時刻關注我國稅法變化,做到合法合理避稅,使企業的納稅籌劃與時俱進。同時,在稅收籌劃的過程中最需要注意的是,我們應在對企業自身以及對納稅制度的全面了解和合法運作的基礎上再進行籌劃。但在追求自身利益時,也要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注重對環境的保護。
【參考文獻】
【1】韓曉英.煤炭企業資源稅納稅籌劃分析研究[J].煤炭經濟研究,2017,37(10):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