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霽珣
【摘? 要】國有企業資產從根本上決定了國有企業的業務競爭實力,國有企業有必要進行創新改革促進資產增值保值的目標得以實現。論文圍繞混合所有制話題,通過分析“承包+混改”新模式對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效果,結合現階段成功實例,提出針對目前國企運營中的“承包+混改”新模式保值增值的途徑:強化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觀念,建立科學的決策機制;資產使用管理工作的完善;國有資產內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健全。
【Abstract】The assets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fundamentally determine the business competitiveness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t is necessary for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o carry out innovative reform to promote the goal of maintaining and increasing the value of assets to be achieved. Focusing on the topic of mixed ownership,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ffect of the new mode of "contract + mixed reform" on promoting the maintenance and increase of the value of state-owned assets, combined with successful examples at this stage, in view of the new mode of "contract + mixed reform" in the operation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e ways to maintain and increase the value of state-owned assets are put forward: strengthening the concept of maintaining and increasing the value of state-owned assets, establishing a 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 perfecting the management of the use of assets;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system of state-owned assets.
【關鍵詞】“承包+混改” 新模式;國有資產增值保值;途徑
【Keywords】new mode of "contract + mixed reform"; maintaining and increasing the value of state-owned assets; ways
【中圖分類號】F123.7?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1)06-0110-02
1 引言
隨著國有企業運營不容樂觀的發展狀況,2015年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企改革的指導意見》,意在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來改善國企的虧損狀態。在當前,多數的國有企業都已認識到資產保值增值的必要性,國有資產流失問題也成為政府亟需解決的現實問題。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需要完善國有資產管理機制,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提高國有資本配置效率、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是實施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標之一。2018年國家推行“雙百行動計劃”,其中“承包+混改”新模式,推動人員向一線流動,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輕資產運營,利用市場機制推動利潤水平提升。本文通過分析“承包+混改”帶來的效果與實例,來對其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途徑進行探究。
2 “承包+混改”新模式對于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效果
國有資產構成了國有企業賴以實現企業正常經營的根本支撐與保障,國有企業的各項基本業務開展都必須建立在國有資產作為保障之上,否則很可能就會阻礙到國有企業的正常經營過程。王琦瑋(2021)的觀點中寫到,傳統國有企業存在多目標治理沖突,需要履行促進就業、增加稅收等社會責任,同時也需要兼顧經營收益,自然就容易出現資源配置的扭曲問題。而目前依然存在國有資產使用效率低、浪費嚴重、監管不到位等問題。國企需要在保證國有資產不流失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國有資產的價值。廖志超和王建新(2021)通過實證研究提出,在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地區,混改的深入性與國有企業資產保值增值呈正相關。加大混改的力度、混改的創新改革便成了改善國企弊病、實現資產保值增值的重要途徑。在此次雙百工程試點的計劃中,深化改革行動使得“承包+混改”很好地進行了融合,其效果使國企改革煥然一新。
2.1 “承包+混改”新模式使國企由重資產向輕資產轉型
棄掉重資產包袱,業務分工得以專業化。國有企業將附加值能力低、不具競爭優勢的較為劣勢業務外包給運營公司,自己的主要精力則投入研發設計等核心且附加值高的業務。同時市場風險分散化。在輕資產模式的影響下,混改企業多采用多元化融資戰略,通過與不同戰略伙伴合作取得融資,節約公司銷售的成本,融資渠道多樣化使得投資者與運營者不僅實現利益共享且共擔了風險,一定程度上使得財務風險分散到參與的各方。而公司自身能夠充分發揮競爭優勢,提升無形資產影響力,實現資產增值,還可以與運營公司實現共贏,從而推動國企的分工精細化和管理規范化發展。
2.2 “承包+混改”新模式實現了企業業績的增效
“承包+混改”模式摸索出了解決改革過程中遇到現實障礙的一條有效途徑,解決了資源配置效率低下的問題,有效提升了企業的業績。運營企業所擁有的支配范圍擴大,可以進行支配的資源增多,資源得到有效利用的同時,隨著審批鏈條的減少,后臺的支撐能力提升,真正實現“混”與“改”的融合,運營企業的員工從吃國家飯改為為自己勞動,成為創業者,積極性得到提升,資源利用起來了,員工也為資產的增值而改變,精神面貌發生較大變化,也充分表現出了混改過后的市場的活力。
2.3 實現“混”與“改”的深入融合
混改的目的不僅是混,更多的在于改。國有企業雖依然控股,但退為參股地位,通過增發股票、設立新的運營公司等方式吸引眾多民營企業參與,激發了員工的參與積極性,實現了“混”的目的。同時,承包運營的方式在原本的經營機制上,給予原來體系激活的時間,能克服原來體系的短視效應,同時,員工也真正實現身份的轉換,從參與者變為創造者,混改深入融合機制革新效果,能夠使“混”更加持久。
3 國有企業開展“承包+混改”新模式的實例
國企近幾年的運營狀況并不樂觀,某國有企業大型通訊公司,業績衰退尤為嚴重,用戶數在通信行業中最少,實力最弱。混改政策完善后,企業的第一次改革是從2017年開始通過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方式,引進了民營企業戰略投資人并進行限制性股票激勵,國企與民營企業形成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狀態。到了2018年,集團全面深化改革,利潤實現快速增長,2019年雙百工程試點,企業進行第二次改革,分公司加入“雙百行動計劃”。隨著該國企分公司與承包單位簽署了委托承包運營協議,該協議規定,分公司授予承包商在授權范圍內以分公司名義經營業務,并擁有對分公司部分資產的支配權,且約定目標,運營公司對目標利潤負責,低于目標利潤部分由運營公司補足,超額由其自身享有。
該分公司的運營模式首先通過引進市場化社會資本成立混合所有制運營公司,其進行承包的方式是把自己已經有的通信資產和運營權利,通過確定利潤目標的形式,授權給新成立的運營公司進行全權管理,而該國企分公司獲得每年目標利潤,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同時實現了資產與運營分離,把原公司體制切分為重資產部分和輕資產部分,國企分公司實現了輕資產部分的混改和市場化激勵,而運營公司依靠市場化機制推動利潤水平的提升,使重資產部分的收益提升。此次混改的方式其實就是通過“承包+混改”的方式,實現了公司資產與運營分離的效果,進而期望通過市場化活力的釋放,對原有國有資產實現保值增值。此案例也可以幫助廣大國企找到市場化突破的新道路,突破混改過程中遇到的現實障礙。
4 運用“承包+混改”新模式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途徑
4.1 強化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觀念
強化員工對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觀念,提升運營企業的運營能力,建立科學的決策機制,避免改變原有業務的平衡和自身優勢。對員工開啟相應培訓,強化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觀念,同時也要對運營企業的承包人管理能力和整個團隊的經營業績加以考評,以權責為導向完善考核機制,其考評目的是通過對經營管理與資源利用效果進行綜合評價,圍繞“承包+混改”模式,通過業績考核在職級晉升和管理人員選拔錄用方面提供更科學、公平的依據,以此使承包者能夠不斷提升門店運營的能力,使創新改革的激勵作用得到切實發揮,從而形成門店經營承包的良性循環。
4.2 做好資產使用管理工作
在資產使用方面,國企及其運營單位應建立法人代表責任制度,將資產的使用管理工作細化,分別落實到執行人、負責人身上,實行各組織之間的相互制衡、相互監督,確保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防止內部腐敗問題。針對企業日常管理工作,國有企業需在參考國資委的意見指引、經驗基礎上,結合自身業務項目特點等,標準化規章制度。國企信息化建設力度也有待加強,應及時引入更先進的系統等,由國企管理者及運營企業負責人制定出更為科學的管理決策。
4.3 建立健全國有資產內部管理制度
國有企業有序且科學地使用國有資產的前提是完善的資產管理制度。國資委應督促國有企業加快對國有資產清查核驗、監督考核、產權登記及轉讓等方面的管理制度,規范國有企業使用和管理國有資產的行為,確保國有資產的使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國有企業也應做好溝通協調工作,明確最新的政策制度,根據企業自身經營特征,選擇相應的國企改革方案,針對“承包+混改”后的情況,踐行相關職責。
5 結語
經過分析可見,“承包+混改”的革新方式具有控制國企經營成本,實現企業增效以及促進混與改進一步融合的重要實踐價值,因此,值得被推廣于國有企業的各個業務經營環節中。隨著經濟全球化,各個領域的國有企業都需要面對更加激烈的行業競爭,進而決定了國有企業應當不斷革新,增大保護國有資產,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舉措能夠落實于國有企業。
【參考文獻】
【1】王琦瑋.國有企業運營中的弊病分析及混改模式探究[J].商場現代化,2021(01):111-113.
【2】廖志超,王建新.混合所有制改革程度對國有企業資產保值增值的影響研究[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4(01):126-135.
【3】許鈴麗.國有房企財務風險控制——基于輕資產模式的研究[J].市場周刊,2020,33(12):125-127.
【4】賈珍.國有企業內部審計提升資產保值增值的途徑[J].財會學習,2021(03):152-153.
【5】欽培豪.政府審計、資產證券化與國有企業保值增值[J].財會通訊,2021(01):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