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利
【摘? 要】社會治理理論主張治理主體多元化,對各參與主體的治理能力有較高要求。論文以吉首市為個案研究,堅持問題導向,分析吉首市開展州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存在的問題,提出堅持黨對社會治理工作的全面領導、培育與壯大社會組織、完善社會治理機制制度化與規范等推進吉首市社會治理現代化的路徑,促進吉首地區社會和諧發展。
【Abstract】The theory of social governance advocates the diversification of governance subjects, which has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governance ability of each participant. This paper takes Jishou City as a case study, adheres to the problem orientation,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odernization of prefecture social governance in Jishou City, and puts forward some paths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social governance in Jishou City, such as adhering to the Party's overall leadership of social governance, cultivating and strengthening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improving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social governance mechanism, so as to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in Jishou.
【關鍵詞】社會治理現代化;吉首;困境;路徑
【Keywords】social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Jishou; dilemma; paths
【中圖分類號】D630?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1)06-0144-02
1 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科學內涵
社會治理現代化是繼承發展與綜合運用治理理論的時代產物,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包含社會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就是使社會治理體系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程序化、精細化,使社會治理者善于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法、法律制度治理社會[1]。社會治理現代化包含以下幾個特征:
第一,參與主體的多元化。從宏觀上來看,社會治理現代化對國家、社會與市場三方積極有序參與社會事務提出更高要求,并注重發揮三者在治理領域的協調制衡與良性互動[2]。從微觀角度來看,社會治理現代化強調除政府外,也鼓勵和支持企業、人民團體、非營利組織和公民個人等多主體參與對社會事務的治理。
第二,治理方式的法治化。社會治理的參與方式及其過程是法治化和規范化的過程,各個社會治理主體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堅持依法治理、授權治理,主張用法治方式與法治思維推進社會治理體系的現代化。
第三,注重參與主體治理能力的現代化。與傳統管理體制的被管控、被動參與不同,社會治理對參與主體的治理能力有著很高要求,主要表現在治理主體要善于運用已有的制度安排和規范秩序轉化為治理的效能,推動社會治理的現代化進程。總之,社會治理理論強調治理主體多元化,主張建立多中心治理模式[3]。而社會治理現代化是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從政府治理到社會治理的多主體共同協調參與的制度化、規范化與科學化的過程,對完善和發展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重要意義。
2 吉首市開展州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面臨的困境
2.1 吉首市概況及其社會治理
吉首市坐落在湘、渝、鄂、黔四省市邊區武陵山中心腹地,地處典型的“老、少、邊、山、庫、窮”地區,是湖南省湘西州的地級行政區首府。吉首市總面積約為1078km2,建成城區面積約為38萬公里,下轄1鄉5鎮6街道,全市戶籍總人口約為31萬,常住人口約為36萬人。吉首經濟總量常年穩居湘西州第一,占湘西州GDP總量的27.7%,是湘西州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多次成功創建湖南省文明城市,但也是湖南省開發重點地區和扶貧攻堅主戰場。
近年來,吉首市在社會治理領域取得較大成績,相繼出臺了《關于加強州府吉首城市社區共建共治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強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堅持黨建引領,突出資源整合,彰顯服務為要,推動州市聯動共建共享,在探索黨建進小區、文明創建進小區、微改造進小區、物業管理進小區、網格化管理進小區“州市共建、五進小區”城市基層治理模式取得明顯成效,有力推動了吉首市社會治理現代化進程,受到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肯定評價,得到了市民的認可與贊揚。然而,吉首市要進一步推進州域社會治理現代化仍面臨不少困境,需要政府、市場與社會等多主體協調合作,繼續探索社會治理現代化路徑。
2.2 吉首市開展州域社會治理面臨的困境
2.2.1 社會組織力量仍比較薄弱
作為武陵山中心腹地、少數民族聚居地的吉首市,經濟與社會發展相對我國其他中東部地區仍較落后,市場機制發揮程度與市場資源配置效率均不太高,加之社會組織力量本身就很弱小,這就可能導致社會組織逐漸成為行政的附庸,獨立自主性弱,社會力量難以有效發揮。此外,吉首市社會組織發展仍較緩慢。一方面,吉首市依據《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和《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有關規定,準予吉首市蜂業協會、吉首市創業者協會等10個協會成立登記;另一方面,按照規定又及時將湘西自治州企業家協會、湘西自治州內部審計師協會等9家社會組織注銷登記,成立與注銷的社會組織在數量上大抵相同,組織發展較為緩慢。
2.2.2 社會治理機制制度化與規范化仍不夠
社會治理現代化需要制度化與規范化的治理機制作為制度支撐,吉首市開展州域社會治理面臨社會治理機制不完善的問題。一是吉首市群團組織助推社會治理體制有待健全。當前,吉首市的群團組織雖有一定發展,但受制于組織本身規范化程度不夠,各群團組織職責不清等因素影響,導致群團組織在助推社會治理的作用上有限。二是公眾參與社會治理的渠道不暢通。吉首市民作為社會治理的重要主體,主要是通過村委會、居委會等自治形式參與公共事務,加之社會組織力量比較薄弱,導致公眾參與的渠道比較單一與不暢通,間接影響了公眾的表達訴求與權益保障。此外,社會失范行為的存在不利于吉首市開展社會治理。社會治理機制的制度化與規范化不夠,阻礙了吉首市開展州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
2.2.3 社會主體治理能力仍不強
吉首市各社會治理主體在治理能力上存在明顯短板。一是政府主導社會治理的過程仍未充分遵從與運用法治方式、法治思維與法律制度,個別地方在執法過程出現機械剛性、簡單粗暴等管理行為。二是市場由于固有的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等弊端,需要政府加大對市場治理的監管與調控。三是吉首不少地區公眾參與社會治理的綜合素質與能力難以適應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需求。少數民眾參與以及自主治理意識較低,加之受到的科學文化教育不高,導致難以正確處理社區共同體治理與自我管理的關系。公眾參與治理能力不強制約了社會治理現代化進程。
3 吉首市開展州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可行路徑
3.1 堅持黨對社會治理工作的全面領導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吉首市開展州域社會治理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一是完善吉首市黨的領導體制,發揮黨對社會治理工作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二是加強城市基層黨組織建設,構建吉首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局;三是健全黨領導下的民主協商制度。堅持黨對社會治理工作的全面領導是吉首市開展州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根本保障。
3.2 積極培育與壯大社會組織力量
社會治理現代化離不開社會組織的培育與壯大。一是吉首各級政府要轉變對社會組織的認知;黨和政府要為社會組織的成立與發展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為社會組織培育提供基礎設施、資金與專業指導等支持。二是吉首市要減少對社會組織的行政干預,保持自身的獨立性。三是引導社會組織關注民生與公共事務,增強民眾對其的認可度與支持度。四是吉首市各級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強對社會組織的綜合監管。
3.3 完善社會治理機制制度化與規范化
社會治理機制的制度化與規范化是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本質,吉首市開展州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需要完善社會治理機制制度化與規范化。一是完善吉首群團助推體制,充分發揮群團組織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二是建立健全全市公眾參與體制,暢通公眾參與的制度化渠道;三是嚴格打擊各類社會失范行為,推進更高水平平安吉首的建設。不斷創新吉首市社會治理體制機制,全力化解矛盾糾紛,深入推進平安吉首建設。
3.4 全力提高各主體社會治理能力
提高各社會主體的治理能力是實現社會治理工作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第一,吉首市要完善政府主導社會治理工作的方式方法。首先要嚴格依據法律法規制度治理社會,提高吉首各級政府依法治理社會的能力;其次,要整合政務資源,推動建立吉首市綜治信息中心平臺,實現各類治理信息實時集成共享,提高政府社會治理的反應能力。
第二,克服市場固有弊端,提高市場自我調節能力。要尊重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推動市場現代化治理能力的提高。
第三,積極開展公眾、社會組織人員的培訓,提高其業務能力。要普及法治與科學文化知識,提高公眾等主體的參與和自主治理意識。提高各主體的社會治理能力其實質是促進“人”的現代化過程,人的現代化必然有利于實現社會治理的現代化。
【參考文獻】
【1】徐猛.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科學內涵、價值取向及實現路徑[J].學術探索,2014(05):9-17.
【2】王華杰,薛忠義.社會治理現代化:內涵、問題與出路[J].中州學刊,2015(04):67-72.
【3】代山慶.論習近平社會治理思想[J].學術探索,2015(03):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