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將《人民日報》中政治新聞報道作為研究對象,以評價理論為基礎,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從詞匯層面討論了新聞語篇中情感、判斷和鑒賞資源的具體分布情況與語言特征,并對語篇中的態度資源進行具體解析從而了解新聞媒體所傳達的人際意義。
關鍵詞:評價理論;態度系統;新聞報道
新聞話語雖具有客觀的語言特征,但往往隱藏著集體的意識形態和立場態度。政治新聞則可以反映出新聞媒體就事件傳達的人際意義和態度立場。而Martin的評價理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分析評價資源、了解文本隱藏的情感和態度的系統工具。處于評價理論中心的態度系統可以集中解析出新聞話語中潛藏的態度與情感。基于此,本文結合新聞語料與評價理論,以《人民日報》中2020年休斯頓總領事館事件相關新聞為例進行了態度資源分析,以考察新聞媒體對該事件的態度立場。
一、評價系統理論框架
Halliday所創建的系統功能語法傳統理論側重于人際功能中短句和語法的研究,在人際評價方面并未形成完備的理論體系。James R. Martin博士看到了這一盲點,他以2000年發表的“Beyond Exchange: APPRAISAL Systems in English” 為標志,創立了評價系統的理論框架,對系統功能語言學進行了新的發展,填補了系統功能語法對語義評價研究的缺失。
Martin (2000) 將評價理論定義為:“文本中的各種語言手段所表達出來的情感和綜合態度,以及所有使讀者與作者的態度一致的方式。”評價理論主要包括三大次系統:介入系統、態度系統和級差系統。其中“態度是指心理受到影響后對人類行為,文本或過程,及現象做出的裁決和鑒賞”(王振華,2001)。態度系統主要包括三個子系統:情感系統、判斷系統和鑒賞系統,它們都包含正面和負面意義。而態度系統作為三大系統中的核心可以集中體現文本的態度傾向和情感狀態。
二、態度資源分布與案例分析
本文依據評價理論的理論框架,結合前人總結的各系統情感詞匯,得出休斯頓領事館事件相關新聞中態度資源的具體數量及比例,如表1:
如表中所示,《人民日報》中該事件相關新聞中共發現124例表態度資源的詞匯,其中情感系統中最多,有57例;判斷系統次之,有39例;鑒賞系統中最少,有28例。由此可知該事件文本中主要表達了情感反應,其次對該事件做出了社會評判,對該事件的美學鑒賞則較少。其次,表示積極態度的詞匯有40個,占總數的(32%),表示消極態度的詞匯有84個,占總數的(68%),消極詞匯明顯比積極詞匯多,由此可知,中方新聞媒體對此事件主要持消極態度,對美方的行為表示反對和否定態度。
(一)情感系統
情感系統作為態度系統的中心,最能直接的解析文本中的情感態度。依據積極和消極情感,情感系統被分為四類:非快樂/快樂、非安全/安全、非滿意/滿意、非傾向/傾向。該事件新聞語篇中的情感系統典型代表詞匯如表2,例句如下:
1.反觀美方,去年10月和今年6月兩次對中國駐美外交人員無端設限,多次私自開拆中方的外交郵袋,查扣中方公務用品。由于近期美方肆意污名化和煽動仇視,中國駐美使館近期已經不止一次收到針對中國駐美外交機構和人員安全的威脅(情感,-快樂)。
2.多年來,包括駐休斯敦總領館在內的中國駐美使領館,始終根據《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和《維也納領事關系公約》規定在美履職,致力于促進中美兩國的交往合作,增進兩國人民互相了解和友誼(情感,+傾向)。
例1中連續使用了多個表達非快樂的消極情感詞匯,文本明顯地反映了對關閉大使館的行為的批評和否定的評價。結合詞匯和語境,我們可以了解到《人民日報》堅決的持有著對該事件反對的態度和立場。
例2使用了表達傾向的積極情感詞匯,表達了對和平發展,友好邦交的愿望,并贊揚了事件發生之前中美兩方使館工作人員對兩國關系發展做出的努力,這代表了《人民日報》對未來中美關系的改善持有積極樂觀的態度。
總的來說,就情感而言,文中使用了大量消極情感詞匯直接地表達不滿、譴責等情感,可以確定文本所持態度基本是消極的。語言方面,文中詞匯的類型也不局限于形容詞、副詞,還使用了許多成語和小句,極具中國語言特色。
(二)判斷系統
判斷系統根據倫理道德的標準來評價語言使用者的行為。它對行為的判斷分為積極和消極兩種。“判斷系統次系統化為社會評判和社會約束兩類。社會評判包含三個子系統:行為規范即某人如何不同常人,且其行為如何循規蹈矩;做事才干即某人如何發揮自身能力去完成任務;堅忍不拔即某人如何可靠,毅力堅定。社會約束與法律和道德相關,包括事件真實可信與否,行為正當合法與否 ”(王振華,2001)。該事件新聞語篇中的判斷系統典型代表詞匯如表3,例句如下:
3.美國近來向中國派遣了一些“可以說中文”(判斷,+做事才干)的外交官,并稱這“反映了整個世界的大趨勢(判斷,+真實可信),以及美國政府所提到的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系”(判斷,+真實可信)。一面說著重要,一面又做些小動作(判斷,-真實可信)。
4.美國輿論也在掂量“關閉領館風波”可能帶來的后果(判斷,-行為規范)。《華盛頓郵報》認為:“以牙還牙(判斷,+堅忍不拔)地關閉領事館可能會傷害美國的‘眼睛和耳朵,而不是中國的。
就表達判斷資源的詞匯而言,《人民日報》基本上從行為規范、做事才干、堅忍不拔、行為正當四個方面對中方表達了肯定和贊揚的態度,如例3與例4中使用了大量積極詞匯,肯定了駐中的美國大使館工作人員的努力與中美兩國的友誼。而對于美方的描述多使用了指責和否定的判斷資源詞匯,例3中運用“一面說著重要,一面又做些小動作”這樣的表達方式來體現對美方的質疑態度。
判斷系統在語言方面,與情感系統相比,文中表達判斷資源的詞匯相對較為隱晦,不再直白。文本中廣泛使用了許多區別于英語的中國特色語言,除去成語的大量使用,還通過使用雙引號,比喻等方式隱晦的執行評判功能。
(三)鑒賞系統
鑒賞系統屬于美學范疇,指對文本/過程及現象的評價,同樣擁有正面和負面含義。“該系統主要分為三方面,即反應、構成、和價值。反應進一步分為影響和質量,影響指文本/過程的吸引力程度,質量指文本/過程對情感有多大影響力。構成進一步分為平衡和細節,前者指文本/過程是否均衡發展;后者指文本/過程是否因為復雜而無法理解。價值是指用社會標準判斷文本/過程是否重要,是否有價值”(王振華,2001)。該事件新聞語篇中的鑒賞系統典型代表詞匯如表4,例句如下:
5.同時,單就中美駐對方國家使領館數量和外交領事人員數量而言,美方遠遠多于中方。美方不要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鑒賞,-平衡)。
6.有中國學者表示,以往美方對我駐美使領館施壓很常見,但這次“直接下手”,性質已完全不同。美國媒體認為,互關總領館事件表明,中美兩大經濟體之間的關系近年來惡化到“令人擔憂的程度”(鑒賞,-價值)。
例5中使用表不平衡的鑒賞資源詞匯,運用“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這一習語相對隱晦的表達了對美方行為的不認可的態度。例6從社會價值的層面進行分析,消極詞匯大量使用表達了對美方行為的價值否定。
從鑒賞系統的角度來看,文本在評價事件發生之后的中美關系和美方行動時,都使用了消極詞匯以表達否定與消極的態度。語言方面,鑒賞資源的運用也相對隱晦,不論是認可還是否定態度都較少使用直白的表達方式。
三、總結
研究發現,《人民日報》對休斯頓領事館事件主要表達了反對態度,對中美友誼,中國政府的舉措和中美雙方大使館工作人員的努力持肯定意見。語言特色方面,中文新聞有著與英語新聞與眾不同的表達方式,詞匯選擇不拘于形容詞、副詞等評注性詞語,成語和習語的頻繁使用使語言風格緊湊且有力,而習語的使用也使態度資源的表達變得隱晦婉轉,更加意味深長。本文的研究可以為評價理論視域下新聞話語的分析提供一定參考,有助于進一步推動評價理論的態度體系的傳播和應用。
參考文獻
[1]Halliday, M.A.K.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London: Edward Arnold,1994.
[2]Martin, J.R., White, P.R.R. 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M].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 2000.
[3]李戰子.評價理論:在話語分析中的應用和問題[J].外語研究, 2004 (05).
[4]王振華.評價系統及其運作——系統功能語言學的新發展[J].外國語, 2001 (06).
作者簡介:
趙文燁,1995年08月10日出生,女,漢族,籍貫:陜西西安,現就讀于陜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2019級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
(陜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陜西?西安?71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