耑潔
摘要:對孩子來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解釋都很難理解,因為它的主要含義比較抽象,這與孩子的思維方式完全不同。由于兒童的成長特點,主要的思維方式是以特定的形象進行思維。因此,如何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兒童教育中的輸入,通常從日常生活中的三個方面來實施,包括:參與日常教學活動、與家庭和社會合作、開展主題活動。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良好品德
引言:
經過高度提煉和總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被高度概括為“繁榮、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愛國、奉獻、誠信、友愛”等24個字。我們在校園的文化墻上可以聽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作為幼兒園老師,身上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讓孩子們互相學習,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表率,對于孩子的培養不能放松。
一、堅持以幼兒的日常生活為載體,強化滲透,將核心價值觀融入各項活動與游戲中
(一)融入課程教育
1在幼兒參與的主題活動中滲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為了讓孩子們在教學中更好地理解各種意義,教師應該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利用生活的現實,對孩子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比如,幼兒園可以開展主題活動,了解自己成長的地方。活動之初,以現有的建筑和交通為例,我們的家鄉有高樓大廈、鐵路和飛機場,學生們被分成幾個小組去尋找家鄉的特點。這樣,我們就可以在家鄉文明和諧的活動中,引導孩子們認識家鄉,激發他們的主動性,感受國家的繁榮昌盛和民主。
2.在游戲中培育幼兒良好的行為品德
在兒童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游戲是一種比較基礎的教學活動,加入游戲有利于兒童的成長和發展。通常老師會在游戲前進行場景創作,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不同生活場景帶來的不同樂趣。因此,他們可以讓學生在選擇游戲主題時感受獨立。參與游戲就是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想要的游戲素材。在游戲區,他們可以自主選擇,也可以自由選擇同伴。這樣,孩子們就可以在自主選擇的過程中感到自由和平等。
(二)利用游戲的特征,對幼兒進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由于家庭原因,往往缺乏合作意識。因此,在兒童的訓練過程中,培養兒童的合作意識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有效地促進兒童的社會化。因此,在游戲的過程中,老師在講游戲規則的時候可以和同學一起講解游戲規則。在游戲的誘惑下,孩子們產生了合作的欲望,讓孩子在合作的過程中感受到合作的好處。教師應鼓勵孩子的合作行為,讓孩子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
二、與社會、家庭溝通合作,讓幼兒時刻接受核心價值觀的熏陶
(一)開展社會實踐,借助社會力量與家庭的資源讓幼兒更多的感受到核心價值觀
在幼兒園社區,利用社區資源開展幼兒社會實踐活動。學生成長的地方,是孩子們學習、生活、玩耍的天堂。生活中有更多的教育資源可以有效地教育孩子。因此,在此基礎上,以培養學生為目標,在社區開展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可以是一些探索和體驗的活動,使孩子在探索中提高自我意識,具有一定的實踐能力,有利于孩子的全面發展,但這樣的活動需要社區和家庭對幼兒園的配合和支持,因此有必要讓他們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幼兒園,增加幼兒教育的輻射范圍,培養孩子的誠信。
例如,在以“為人民服務”為主題的社會活動中,我們需要家長的配合。我們需要把學生帶到社會上去,讓孩子們了解人們的生活方式。我們可以重新站起來,觀察伯伯下班前的狀態和早餐店老板的辛苦工作。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了解服務業人士的生活,家長可以帶著孩子一起買車做飯、做飯,通過親身體驗,感受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感受社會文化的豐富,從而感受社會的和諧。
(二)大力開展家長進課堂活動。
班主任可以利用家務勞動讓學生回家和父母一起做家務,讓學生在做家務的時候能親身感受到父母的努力。他們還可以讓家長與學生交易,并解釋原則。在購買蔬菜時,可以讓學生了解更多種類,豐富大腦知識。如果可能的話,他們可以與社區溝通,進入農民莊園,帶他們到父母家領到種子播種,體現“誰知盤中餐,五谷難登”的真情。通過“家鄉節”主題活動,引導孩子們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通過親身體驗看、聽、做,感受家鄉的民俗風情。比如中秋節,通過家長和助教的互動,組織孩子們開展“做蛋糕”、“做月餅”活動;元宵節,組織孩子們做燈籠圈,體驗舞龍舞獅等民俗活動,盡情享受,在社區里猜燈謎;在端午節,組織孩子們學習和體驗各種傳統節日的民俗活動,如搓彩繩、做粽子、打水仗等。在活動中,讓孩子們體驗、操作、傳承、感受家鄉的民俗特色。此時,核心價值觀已經開始在孩子們心中萌芽。
三、結合教育實際,以《指南》精神為引領,借助主題活動的開展,讓核心價值觀有機滲透
小班的孩子剛剛步入集體生活,對于集體生活會不適應,會有較強的個人意識,從而忽略集體意識的重要性,那么在幼兒的活動開展中更多的是對于集體意識的培養,例如”幼兒園是我家””我愛我家” 的主題活動能夠在一定上對認知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進行培養。在集體活動中感受到快樂。
進入中班生活后,學生會有一定的集體,我們選擇開展“我們住的地方”和“多彩世界”,讓孩子在從身邊最了解的人開始,感受生活中所存在的美好。在通過學校學習活動的開展有對祖國有更深的的認識,例如:文學活動、科學研究和社會實踐,在活動中讓學生感受祖國的富強和文明。同時還能萌發孩子們探索環境、熱愛自己生活的興趣。
在大班的孩子們的知識面更廣了,那么根據因人施教的特點,教師也應該開展更具有代表性的主題活動例如——我是中國人。這一主題又細分為一系列活動,如我們熱愛祖國、偉大的中國人民、民族團結、中國名勝古跡等,在活動中能夠讓孩子因為自己是一名中國人而感到自豪,心中對祖國的熱愛油然而生。
從小班到大班,學生的心理狀態有有了一定的成長,在學習中跟隨主題活動的開展讓孩子從身邊事物開始漸漸的了解到更多的人文情懷,也建立了自己核心主義價值觀,將中國夢與學生的夢想相融合,使得祖國的發展更加美好。
四、總結
一個人的價值觀就是其實際行動的指南,在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同理可得,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觀對我國是我們國家和社會的維系和支撐,是我們祖國發展的主導力量,是一種精神上的力量,因此在幼兒教育中加入核心價值觀的培養是十分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何燕梅.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家園合作的策略[J].甘肅教育,2019(16):37.
[2]蘇嬌嬌.從自身出發做好幼兒的心理教育工作[J].貴州教育,2019(16):25.
(31677部隊幼兒園?河北?保定?0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