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速,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西方音樂逐漸進入人們的生活并成為主流,相比之下傳統民族音樂卻被大眾慢慢淡化。本文分析了我國音樂文化產業研究現狀和發展現狀,針對性給出了音樂文化產業的發展路徑。旨在為我國音樂文化產業從業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音樂;文化產業;發展路徑
一、中國音樂文化產業研究現狀
所謂“音樂”,既是一種文化活動,也是一種藝術活動。音調、節奏、動態都可以是音樂的一種。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我國唐代詩人李白曾作詩“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貝多芬也曾說:“音樂是精神生活和肉體生活間的媒介?!薄?梢娎靡魳穪肀磉_情感、宣泄情緒、放松身心,從古至今,從國內到國外都是社會大眾的普遍選擇。我國音樂文化發展由來已久,其發展道路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改革開放后,我國的音樂文化與西方音樂文化相互碰撞,不斷交流與融合,學術界諸如王安國、賀敬之、汪毓和、沈洽等最初對于傳統音樂的定位、現狀、出路及與西方音樂如何融合有過探索、疑惑、爭執,但最終達成了一致共識,即主張對我國音樂文化之路加以:挖掘、保護、弘揚和發展??v觀我國音樂文化整個變化發展過程,其現狀問題爭議點在于國樂是否落后。諸如蔡仲德、魏廷格、形維凱等學者認為國樂已然落后,而更多學者諸如徐冬、沈洽、趙諷等則持相反態度,認為國樂并非落后。雖然在此過程中,我國音樂一直在不斷發展,但對于其理論的研究在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卻幾乎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開展中國音樂文化產業研究,分析其現狀及發展路徑十分有必要。
二、中國音樂文化產業發展現狀
一是中國音樂文化產業發展缺乏一個完善的市場體系。一個完善的市場體系,是保證一個產業健康發展的基礎土壤。目前,我國的音樂文化市場還不夠完善,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制作和銷售兩大方面。制作和銷售兩者是相輔相成,共同促進的關系。有序的銷售市場,會進一步增強制作市場的競爭力;同樣,規范、競爭力強的制作市場,也會反過來促進銷售市場的繁榮。而當前,原創優質音樂的匱乏,互聯網“免費音樂”的沖擊等多種因素都極大程度對音樂銷售市場產生了巨大沖擊。銷售市場的萎縮、低迷,對于傳統制作公司對新音樂、新人的推崇熱情、培養熱情也同樣有著極大的反作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各類音樂產品,尤其是新興音樂產品的自由流動,不利于音樂文化資源最大限度地合理配置??傮w而言,對于中國音樂文化產業發展很不利。
二是中國音樂文化產業發展忽略了對豐富文化資源的利用。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不同,其音樂文化也大不相同,可謂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甚至有很多民族的音樂文化因其獨具特色而異彩紛呈,已然成為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其珍貴性不言而喻。近年來,由于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的加大,音樂主流文化也越來越通俗化。且眾多民族音樂文化的開掘與傳承需要一個漫長而耐心的過程。許多制作人為了滿足大眾審美需求,追求較高經濟利益,逐漸摒棄了對傳統民族音樂文化的挖掘和保護,轉而傾向于一些創作時間短、語言通俗易懂、節奏輕快而能更多引起聽眾共鳴的作品。換言之,大量多彩的文化資源得不到開發和利用。
三是中國音樂文化產業缺乏有效的管理模式。首先表現在音樂文化產業方面法律法規的欠缺。無論是我國音樂制作市場還是銷售市場,相關的法律法規都不夠健全。盜版光碟沖擊著本就已經萎縮的唱片市場、盜版音樂充斥著整個互聯網正版音樂。尤其是對于互聯網音樂的法律保護,更是乏善可陳??傮w而言,對于原創正版音樂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規來保護。其次表現在我國音樂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的機構或部門職責不清晰,職能交叉明顯。產生利益時,二者互相爭搶,發生沖突時,二者互相推諉扯皮,嚴重制約了我國音樂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三、中國音樂文化產業發展路徑
一要完善中國音樂產業市場體系。國家要加大對于音樂產業的扶持,既要對優質原創音樂制作人給予充分的鼓勵和充足的資金支持,保證中國音樂制作市場的發展,又要同推動經濟發展一樣,把推動音樂產業市場發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可以設立一些音樂產業基地、音樂產業園區,既培養各類音樂人才,又搭建大的平臺,使整個音樂產業市場充分交流、融合,優化音樂文化產業結構,以使其更能適應時代,并最終實現健康、有序發展的良性循環。
二要充分開發、利用我國豐富的音樂文化資源。以地域為主,劃分不同的音樂圈,為廣大音樂制作人,創設一個良好的交流平臺,鼓勵其發展原創音樂。與當地的電視臺、音樂管理部門聯合,多推出一些大型原創音樂培訓選拔比賽。用充足的時間和足夠的耐心做好一檔節目,使廣大音樂愛好者,深入民間,了解不同民族的不同音樂風格、音樂特點,并結合自身專業素質加以創作,致力于培養一些優秀的原創歌曲人才,打造一些既符合大眾需求又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優秀的音樂品牌。并及時將我國優秀的民族原創音樂推向世界,讓更多的人了解民族音樂,認識民族音樂。
三要加強對中國音樂文化產業的管理。首先要完善音樂文化產業法律、法規,出臺諸如《音樂文化產業促進法》、《音樂文化制作法》等具體的規范措施。其次要明確各音樂文化產業管理部門職能,加強對諸如盜版、壟斷等嚴重不利于音樂文化產業健康發展的行為的監督、管理。特別是對于一些嚴重侵犯知識產權,擾亂音樂文化產業市場的行為,更是要加大懲處力度。力爭創設一個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為音樂制作市場及銷售市場的健康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項菲, 劉冠宏. 中國音樂在美國的傳播現狀與國際展望——評《美國視野:中國音樂的國際傳播》[J]. 新聞界, 2020(04):97-97.
[2] 鄭雪飛. 新時期我國社區音樂文化發展現狀與探究--評《我國社區音樂文化可持續發展研究》[J]. 中國教育學刊, 2019, 000(006):后插12.
[3] 李偉, 李佳珂. 音樂產業經濟運營模式思考——評《音樂產業運營與管理》[J]. 江西財經大學學報, 2019, No.125(05):142-143.
[4] 王淵. 再談我國流行音樂研究與教學體系的建構[J]. 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 2019, 129(01):135-144.
[5] 胡惠林. 改革開放與中國文化產業研究——寫在《文化產業發展的中國道路》出版之際[J]. 長白學刊, 2019, 000(003):146-151.
作者簡介:楊真真(1986.11-),女,河南洛陽人,本科學歷,講師,主要從事民族聲樂方面的研究工作。
(四川文化藝術學院?四川?綿陽?6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