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國致
摘 要:農田水利設施廣泛分布在我國地區,因為一些水利設施規模較小對于農田水利問題往往缺乏重視,存在“最后一公里”問題。小型水利工程建設、使用、管理問題,處理得當,才能夠將水真正的送入到田地中,保證農作物的吸收和灌溉,水利農田設施不能夠正常發揮作用,對農業產量影響嚴重,本文筆者根據當地的農業發展現狀,就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管理提出具體方案,保證農民收入,為農村的繁榮提供堅實的水利基礎。
關鍵詞: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問題解析
我國政府對農業水利設施的建設給予了一定重視,但是在建設過程中,水利設施不配套,制度管理出現一定漏洞,導致農田水利工作在進行過程中,效率不高,持續時間不夠長,特別是“最后一公里”問題,農業經濟對我國經濟影響巨大,但是,因為農業經濟的特點,對于地理環境和天氣環境的要求比較高,惡劣的天氣和地理環境嚴重制約了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為改善這種情況,政府部門需對“最后一公里”問題提出針對性的解決辦法。
1.農田水利工程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隨著國家農業生產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節水灌溉的方式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應用廣泛,通過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業水資源短缺的現象,但是,從宏觀角度出發,我國水資源的現狀和相關節水技術發展速度相比嚴重滯后,配套服務設施質量比較差,而且設施維護效果比較差,缺乏配套的服務。而且農田水利措施建設缺乏資金投入,限制了農業發展[1]。農田水利的數量和質量存在問題,無法滿足農民種植和當地農業發展的需求,對于已經建造的水利工程,許多功能沒有落實和應用,農民希望政府能夠投入資金和技術來改善水利工程的現狀,隨著包產到戶等政策的實施,集體資金收入不足,無法滿足農田水利建設的需求,各級政府資金投入不到位,而且工作人員之間的責任劃分不明確,水利設施出現問題之后沒有及時進行解決。
2.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問題解析
2.1完善整體規劃,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管理人員需對“最后一公里”問題給予相應的重視,在農田水利建設整體規劃中,完善資金投入方式和管理機制,政府部門需要站在農業經濟長期發展的角度上,通過多種方式獲得社會上的資金,并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嚴謹的資金使用計劃。農業的發展,土地是重要的資源,為改善農田灌溉的條件,需制造大規模的水利建設措施,提高農業的現代化建設水平,土地整理需因地制宜,根據土地情況來建設田間水利措施,改善當地農業建設條件,應當以政府投入為主,避免增加農民生產生活的負擔,政府加大資金投入的力度同時,需要拓寬社會資金渠道,才能夠給予農業發展堅實的經濟基礎。
2.2完善農業標準化生產
我國農產品發展主要還是以傳統散戶的形式來進行,這樣的方式不利于特色農業的大規模發展。生產單位較為分散,生產方式比較落后,導致農業水利發展受到限制,不利于現代化標準農業建設[2]。有關部門需要加強農業的基礎設施建設,將水利設施和農業生產有機配合,形成科學的發展模式,將農作物的布局和標準化生產高度統一,生態條件和當地的市場需求進行有效對接,政府給予當地農業發展科學性指引,標準化專業機構和農業科技的共同努力,將市場上的企業、農民、專業部門有機協調,共同推動農業的發展。
2.3加大管理力度,明確工作內容
農村在進行農業種植過程中,對農田水利相關設施,只使用,不保護。造成了許多農田水利設施破舊不堪,不能夠在農業種植過程中發揮作用。對農業發展的規模和質量造成了一定影響,當地政府部門需要組織專門的設備養護維修團隊,提升水利設施的管理力度,從而能夠提升社會經濟效益,推動當地農業的發展。明確管理主體,根據實際情況國有企業和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在一些情況下會采取委托或者承包的形式來進行管理,在這樣的管理過程中,相關管理人員需要,明確管理主體和相關責任,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指導和鼓勵,明確專業化的管理方式,從而保證農田水利工程長久的實施。
2.4民間資本的參與和使用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穩步推進,需要在合理的范圍內開放民間資本的參與和準入,通過合理的方式將骨干工程和田間工程進行劃分,通過科學高效的管理模式,提高工程建設的工作質量。工程的主要部分由政府投入資金建設,而其他方面可以通過引用民間資本的方式進行自行運營。民間資本的進入過程中,需要進行明確規范,通過制定招商文件和具體的評比方法來進行選擇,媒體發布招商公告之后,開設專門的現場陳述和問題解答的會議,招商過程中,要明確政府部門、農民、企業三方的權力,從實際情況出發細化評比的標準和內容,保證民間資本能夠更加科學規范的參與到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中來。民間資本參與建設之后,工程的產權需歸民間資本所掌握,從而保證民間資本和合法權益,民間資本在法律范圍內享有轉讓、轉租、抵押等權[3]。我國政府部門對企業資本也給予一定保護政策,在不可抗拒因素的影響下,投資企業資本收益受到損害,政府需要給予一定補償。降低企業投資的風險。
2.5完善公益性農業基層水利服務體系
我國在建立健全農村基層水利服務體系,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別為基層水利服務機構、農民用水合作組織和準公益性專業化服務團隊,水利設施服務強調公益性,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使用短期性和管理的長期性,公益性能夠有效的保證基層水利服務建設,工作中需要明確各級政府承擔農田水利設施運營的成本,在保證工程質量的情況下,維護正常的費用比例。農田水利工程的產權和使用權,有效的解決主體問題,從而建立長期責任的機制。農村基層水利服務設施的建立,對當地農業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但是農田水利設施存在著許多問題,例如投資不足、管理形式粗獷等問題,完善農業基礎水利服務建設,采用精細化管理方式,保證農民的根本利益。
結束語
我國農業經濟雖然發展迅速,但是在水利設施的搭建上還是存在著許多的問題,例如地方政府的重視程度不夠、管理制度不夠全面、設備使用和維護出現問題。在農村經濟建設過程中,需要嚴格落實政府制定的相關政策,政府對農田水利措施采取專項貼補,完善農田水利措施相關設備建設和購置,保證資金不會出現用途不明確的現象,各個部門的工作人員工作劃分明確,從而提升農田水利設施的質量和數量,推動農業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蕾,曾心韻. 我國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供給發展現狀分析——來自181個村莊的微觀數據[J]. 江蘇農業科學, 2020, v.48(17):313-318+331.
[2]康鐵鎖.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現有問題分析及應對策略[J]. 農業開發與裝備, 2020, 000(004):107-108.
[3]張雅玲.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問題探析[J]. 農業科技與信息, 2020, No.589(08):91-92.
(安徽省安慶市潛山市紅旗水庫管理所?246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