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齊賢

日子,得過得簡單利落。
5月20日對田茗來說是個再普通不過的日子。
這天,連續加班幾天的她調休在家。她6點半出門,先是去兩個菜市場買了3天量的菜。回到家帶著兩歲的兒子去社區打疫苗,10點又跑到超市買了一些速凍食品把冰箱塞滿,然后麻利地做中飯,還特意做了一道女兒愛吃的砂鍋魚豆腐,11點半,騎著電動車去接上初中的女兒放學回家。
下午,女兒去上學了,田茗推著小推車帶著兒子去電器商場,給女兒的臥室買了臺電扇吊燈。回到家再一鼓作氣,打包壓縮了8床被子,收拾了4大袋舊物……
忙活停當,她看到桌上花瓶里的百合謝了,于是隨手給老公桃子發了條消息:“家里的花謝了喲。”桃子回道:“晚上我來安排,請指示!”然后發來一個520元的微信轉賬,上面留言寫著:“520!”
哈哈,田茗這才意識到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5月20日,520,諧音“我愛你”,桃子突如其來的表白讓她樂了,竟忘了發微信給桃子是要做啥,桃子提醒道:“需要買什么花?”“哦,對了,花謝了,今天別買了,肯定貴,明后天再說吧。”田茗一邊打字,一邊發了個咧嘴笑的表情。
“會過日子啊!”
“那當然!”
后來,田茗在朋友圈發了和桃子的這段對話,戲謔地說:“曬一下老夫老妻的‘節日’,是不是不夠浪漫啊!”引來眾人點贊。
第二天,90后的同事曉曉有些苦惱地問田茗:“田姐,你和姐夫怎么就那么恩愛呢!我男朋友就不懂我。”
曉曉偶爾會和田茗吐槽自己的男朋友,木訥,沒情調,遇到節日也不懂表達。兩人最尷尬的狀態就是——一個暗自生氣:你怎么就那么不懂我呢?一個只覺奇怪:我到底做錯什么了?莫名其妙地就成了出氣筒。
田茗揚了揚嘴角:“丫頭呀,情感關系里,把話藏著掖著,沒人會懂的。”
對于這點,田茗有著切身體會。田茗和桃子是在大學開始戀愛的,那時候的田茗就和曉曉差不多,總覺得談戀愛嘛,三分靠說,七分靠猜,你要是猜不出我的想法那就不是真愛。
于是,田茗和桃子之間一個不說,一個費勁地猜還屢屢出錯,彼此間總感覺哪里不對勁兒,別別扭扭的。
心理學中有個“透明度錯覺”。“哎呀,他肯定知道我在想什么,我得矜持點。”“他怎么這么不理解人呢,真是越想越氣!”我們往往會高估自己對別人心理狀態的了解程度,也會高估別人對我們狀態的了解程度。
就這樣,田茗和桃子漸漸走進婚姻,有了一雙兒女。在柴米油鹽的煙火氣里,在陪兒伴女的忙碌和幸福中,田茗不知不覺有了改變。“沒有那么多時間去兜圈子,沒有那么多精力你猜我猜,還是有話直接說,有話好好說更讓人舒心。”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我不問,你不說,這就是距離;我問了,你不說,這就是隔閡;我不問,你說了,這就是信任。——默契就是在好好說話中形成的。
現在的田茗覺得,生悶氣、抱怨是換不來理解和關懷的,有時候還會適得其反。小心思是年輕人才有空去玩的戀愛游戲,老夫老妻的日子里,直接清晰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對方才能清晰明白地接住,情感關系也才更融洽。
所以,家里花謝了,就直接說出來,下班買束新的來。至于不巧趕上“520”這樣的日子,花貴著呢,還是省省吧,改天再買。
日子,得過得簡單利落。猜來猜去也猜不明白,還是別讓人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