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姍
(臨沂市蘭山區水務局,山東 臨沂 276000)
水價作為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促進有效節水的經濟手段,發揮著重要的調節作用[1]。開展灌區水價標準研究,科學核定固定資產投資分攤和管理投入,測算水資源開發利用成本,建立節水型灌區非常必要。合理適用的水價標準測算方法,可以更好地實現水價的市場調節功能[2]。臨沂市蘭山區花園灌區按照水利工程受益類型,分為橡膠壩、攔河閘、塘壩、泵站等的水利工程,按照灌溉類型有自流灌溉和泵站提水灌溉,按照種植結構主要有經濟作物和糧食作物,這給完善終端水價帶來了挑戰,如何客觀合理,分級分檔制定測算水價是本文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臨沂市蘭山區位于山東省東南部,臨沂市中部,周圍與5個縣區相鄰。蘭山區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項目區計劃面積為2.44萬畝的花園灌區,涉及棗園鎮、半程鎮和金鑼萬畝荷塘農業用水大戶。
引河(庫)自流灌區的供水成本主要包含固定資產折舊費、維修養護費、大修理費、管理費和水管員勞務費用。
2.1.1 固定資產折舊費
引河(庫)自流灌區成本主要包括橡膠壩、攔河壩、塘壩工程的建設投資,固定資產原值1097.88萬元。固定資產折舊按照平均年限法進行折舊,橡膠壩、攔河壩的折舊年限都按照50年計算,則固定資產折舊費見表1。

表1 自流灌區年折舊費計算表 單位:萬元
2.1.2 維修養護費用
維修養護費按照固定資產原值的1.0%~2%的范圍內進行計算?;▓@自流灌區按照固定資產的2%提取維修養護費用,年維修費用=1097.88×2%=21.96萬元。
2.1.3 村級水管員管理費用
配水人員勞務費用是指用水戶協會在供水期內聘用配水人員所支付的勞務費。根據灌區工程規模以及現狀管理需要,花園自流灌區共涉及29個村級會員單位,村級水管員管理費用=日常管理費用+灌溉期間費用=(305×10元/天+60天×70元/天)×29=7250×29=21.03萬元。則供水站管理費用為21.03萬元。
2.1.4 協會管理費用
花園引河(庫)自流灌區擬設2個人專職管理,分別負責工程維護養護、灌區協調管理等工作,工資2500元/月,養老金及其他政策性費用18000元/年,協會管理費用=2500×12×2+18000×2=9.6萬元。計算得出協會管理費用9.6萬元。
2.1.5 成本測算
匯總以上各種成本,可得出自流灌區的總成本和運行成本。將計算出的自流灌區的供水成本,除以自流灌區的年用水量261.13 m3,可計算得出自流灌區的水價:自流灌區運行成本水價P運=85.52/261.13=0.2429元/m3;自流灌區全成本水價P全=128.47/261.13=0.3269元/m3。
泵站灌區的供水成本包含固定資產折舊費、維修養護費、大修理費、提水費用、管理費和水管員勞務費用。
2.2.1 固定資產折舊
泵站灌區分攤固定資產原值192.72萬元。按照固定資產折舊計算規則,泵站工程年折舊費的計算基數為固定資產-凈殘值,殘值率取固定資產原值的3%,所以泵站工程的年折舊費的計算基礎為192.72-192.72×3%=186.94萬元。
2.2.2 運行維護費用
泵站灌區的供水成本包含固定資產折舊費、大修理費、維修養護費、管理費、水管員勞務費用和提水費用。提水費用根據現狀,提水電費主要為燃料動力費用,電費=耗電量×電費單價,見式(1):
(1)
式中:Q全為年供水量,m3;η為水泵的效率,85%;K為單臺水泵的功率,kW;Q單為單臺水泵的流量,m3/h;P為農業生產用電價格,0.7489元/(kW·h)。
測算所得泵站灌區的總成本和運行成本,見表2。

表2 泵站灌區總成本計算表
將表2計算出的泵站灌區的供水成本除以泵站灌區的年用水量651.07萬m3,計算得出泵站灌區的水價。泵站灌區運行成本水價P運=105.82/651.07=0.1625元/m3;泵站灌區全成本水價P全=112.05/651.07=0.1721元/m3。
農戶對水價的承受能力是衡量農業水價制定是否合理,水利工程灌溉、管理、運行能否持續的重要指標。
2.3.1 調查依據
農戶對水價的經濟承受力主要考慮畝均水費與畝均農業純收益、水費與人均純收入之間的比例關系。農戶用水的承受能力應在此比例范圍內,即以水費占畝均產值比例(5%~8%)或畝均純收益的比例(10%~13%)來衡量。計算方法見式(2):
C=max(V×R,B×r)
(2)
式中:C為農戶水費最大承受能力,元/畝;R為水費占畝均產值的比例;V為畝均產值,元/畝;r為水費占畝均純收益的比例;B為畝均純收益,元/畝。
2.3.2 農民水費承受能力調查
根據統計的作物種植比例和畝產值,結合當地情況,可得棗園鎮灌區現狀的農戶投入產出見表3。
農民水費承受能力范圍:①水費占畝均產值的比例R取5%~8%,則農民水費承受范圍為165.54元/畝~264.86元/畝;②水費占畝均純收益的比例r取10%~13%,則農民水費承受范圍為191.211元/畝~248.574元/畝;③年灌溉毛定額為390.96 m3,可分別計算農民可承受水價。

表3 蘭山區投入產出表
計算得農戶水費承受能力理論值為165.54元,可承受的最高水價達0.5元/m3。與項目區實際情況比較,大于現在年均45元的水費支出,遠超出用水戶心理承受能力,因此,在水價的制定上,應結合蘭山區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水價。
2.4.1 分級制定農業水價
按照價格管理權限分級管理農業水價,即政府定價大中型灌區,具備條件的可協商定價;末級渠系、小型灌區和社會資本籌建的工程實行協商定價。蘭山區水價分級見表4。

表4 各類灌區分級水價
2.4.2 分檔水價
實行農業用水定額管理,以定額內用水量作為基準,按照“多用水多付費”的原則,確定階梯和加價幅度,推行超定額累進加價,促進農業節水。為進一步鼓勵節水、遏制浪費,實行階梯計價。以計算出的用水定額為基礎,在用水定額范圍內的水量,按照基礎水價收??;超出用水定額部分實行累進加價。對農業用水超出基本用水定額部分實行階梯計價,總共劃分為三檔定額水量。一檔定額為基礎定額水量,二檔定額比一檔定額水量增加10%,三檔定額比二檔定額水量增加10%。
2.4.3 分類水價
按照農業種植結構、供水水源類型及區域政策實行分類水價。原則上經濟類作物和養殖業水價應高于其他種植類型,糧食作物水價應達到供水成本,一般經濟作物達到全成本水價,高附加值作物和養殖業水價應能滿足一定的盈利要求,見表5。

表5 蘭山區農業水價改革執行水價 單位:元/m3
測算灌區終端水價是實現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目標的基礎,合理制定終端水價是發揮價格杠桿,督促激勵節約用水,完善農業集約化用水方式的核心。蘭山區按照自流灌區和泵站灌區實行采用不同的水價,嚴格依據農戶水價承受能力,堅持水價改革推行超定額累進階梯水價,按照分級分類分檔測算出終端水價,為水價綜合改革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