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樹麗
(靖遠縣畜牧獸醫技術服務中心,甘肅 靖遠 730600)
犬細小病毒病發病急、死亡快,治療不及時死亡率極高,嚴重危害犬的健康,1歲以內的犬易感(占總發病數的86.0%),其中1~3月齡的幼犬最易感。由于病犬的嘔吐物和唾液中含有病毒,所以無癥狀的帶毒犬也是犬細小病毒的重要傳染源。
2020年3月26日犬主帶一例3月齡金毛巡回獵犬來動物醫院就診。主訴:3 d前洗澡后當日不進食水,晚上開始嘔吐,嘔吐物為白色泡沫黏液狀液體,隔日出現腹瀉,腹瀉物為黃色水樣大便。自行喂服阿莫西林膠囊1粒、媽咪愛1包,癥狀未見好轉,此后嘔吐物轉為褐色,大便轉為褐色腥臭味水樣。該犬發病前5 d接種過1次美國輝瑞衛佳伍疫苗,未做過體內外驅蟲。
犬細小病毒病主要以病犬的臨床癥狀及熒光測定或膠體金試紙進行確診。經測定該犬體溫39.7℃、呼吸45次/min、心率114次/min,該犬體格消瘦、被毛粗亂、精神沉郁、不愿久立、肛周被毛被糞便嚴重污染、皮膚回彈較弱、眼球下陷、嚴重脫水、鼻鏡干燥,掰開上下顎發現可視黏膜(口腔牙齦)蒼白,觸摸腹部時病犬弓背收尾、頻頻回頭,可見腹部有明顯疼痛感,在動物醫院治療4 d后癥狀有所緩解,但不久后嘔吐癥狀突然加重,排黑紅色黏液狀大便,躁動不安、頻繁起臥、頻頻回顧腹部,右下腹觸摸到一堅實而富有彈性、移動自如、形似香腸狀的腸管,疑似腸套疊。
糞便檢查:用潔凈的棉拭子于該犬直腸中采集新鮮糞便置于試管中,與1 ml生理鹽水充分混合,用滴管取混合液2~3滴于潔凈的載玻片中央,加蓋玻片,置于顯微鏡下暗視野觀察,低倍鏡觀察后未發現可疑蟲卵。
血常規檢查:采集病犬血液約0.5 ml于EDTA抗凝管中搖勻,使待測血液與抗凝劑充分混合后靜置2 min,將混合樣本加入血細胞分析儀中自動計數,結果見表1。

表1 血常規檢查結果
膠體金試紙檢查:用潔凈的棉拭子于該犬直腸中采集新鮮糞便放入犬細小病毒抗原稀釋液中充分攪拌混勻,靜置30 s,取一次性滴管吸取上清液,將4滴上清液緩慢滴入試紙加樣孔內,可見C線和T線均顯示紅色色帶,臨床意義均為陽性。根據T線顏色深淺可判斷病毒含量的多少[1]。
影像學檢查:X光射線檢查發現腸道內有大量積氣,B超檢查發現腸套疊部位出現低回聲與強回聲相同的同心圓。
根據臨床癥狀懷疑該犬患有傳染病或寄生蟲病,通過顯微鏡糞便檢查與膠體金試紙聯合診斷,發現該犬未被寄生蟲感染,所患疾病為細小病毒病。進一步做熒光定量診斷可知該犬病毒攜帶量已達到163.75 AU,屬強陽性。根據影像學檢查,確診該犬在治療后期出現腸套疊。綜合上述結果,得出該犬患細小病毒病并繼發腸套疊。
評估脫水程度,計算輸液量,根據輸液量調節機體電解質,避免體內電解質紊亂。根據病犬情況進行對癥治療,利用干擾素、細小抑制蛋白、細小單克隆抗體等生物制劑從根本抑制細小病毒,當出現嘔吐癥狀時禁食禁水,消化道出血時可使用止血藥物,防止出現并發癥。3月26日病犬重度脫水,體重2.7 kg;3月27日病犬嘔吐3次,排便2次、帶血、有強烈的腥臭味,排尿3次、每次約5 ml,體重2.3 kg;3月28日病犬嘔吐3次,拉稀6次、為黏稠狀血便,排尿3次、顏色發黃,體重2.5 kg;3月29日排便1次(不成形軟便),無嘔吐,精神狀況好轉,體重2.6 kg。具體治療方案見表2~5。采取輸液療法、對癥療法等治療措施后,該犬病情得到有效緩解,后期繼發腸套疊后采取了手術治療,療效顯著,15 d后犬主帶該犬來動物醫院復查,未復發腸套疊,采用膠體金試紙檢測細小病毒抗原,結果顯示為陰性。

表2 3月26日治療方案
大多數犬主在犬出現嘔吐、腹瀉癥狀后,通常以為是采食過多、消化不良或吃了不干凈的食物,并未引起足夠重視,自行喂服阿莫西林、諾佛沙星等藥物,導致病犬不能得到及時救治,影響治療效果。犬細小病毒病引發腸套疊的原因較為復雜,一般認為是犬細小病毒感染導致腸黏膜受損、腸道蠕動障礙,從而引發腸套疊[2]。及時發現并準確診斷可為后續治療贏得寶貴時間,否則腸管出現壞死時需切除壞死腸管,對機體損傷更大,常預后不良[3]。

表3 3月27日治療方案
獸醫的工作原則是“防重于治”,給犬只按正規的免疫程序進行預防接種,可有效預防細小病毒病。此外,加強飼養管理可有效切斷病原的傳播途徑。
疫苗的保存和運輸須有完整的冷鏈系統,儲存溫度須保持在2~8℃,犬主應到正規的寵物醫院進行免疫接種,并在接種疫苗后7 d內不給犬只洗澡,以免免疫失敗。

表4 3月28日治療方案

表5 3月29日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