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德國特約記者 林日 青木 ●任重 ●本報記者 李雪
美國向跟新疆做生意的企業發出了新一輪恐嚇。美國國務院等六部門7月13日聯名發布一項新的商業警示公告,呼吁與中國新疆有供應鏈和投資關系的企業退出新疆,否則“有很大風險面臨法律后果”。這份長達36頁的“更新版”公告,比一年前特朗普政府頒布的公告多了整整17頁,增添的內容包括將中國政府在新疆的活動定性為“種族滅絕”和“反人類罪行”,以及將涉疆制裁進一步細化。洛杉磯基金管理公司TCWGroup董事總經理洛文格13日對彭博新聞社說:“很明顯,拜登政府領導下的美國將延續特朗普政府的做法。我們對拜登政府有些失望。投資者原本期待一種不同的方式。”而一家在新疆和美國都設有工廠的德國大企業主管對《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表示,在新疆的歐洲及其他地區的多家企業都已聲明不存在“強制勞動”,但美國卻孤注一擲進行指控,顯然是想制造輿論,打壓中國經濟和政治。據他所知,這些國際企業并沒有搬遷的打算,相反希望對新疆等中國西部地區進行更多投入。
以疆制華的險惡圖謀
據法國國際廣播電臺報道,當地時間13日,美國國務院、財政部、商務部、國土安全部、貿易代表辦公室與勞工部等跨部門機構聯合發布更新版新疆供應鏈商業警示,提醒企業涉及新疆供應鏈與投資可能面臨的風險,包括觸犯美國法律。
據報道,美國去年7月首次就所謂中國新疆地區存在“嚴重的強迫勞動和侵權行為”發布商業警示公告,今年7月13日發布的公告是對去年公告的更新,而聯名發布的政府機關又增添了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和勞工部。《華盛頓觀察家報》13日稱,去年的公告只有19頁,稱中國政府在新疆推動“壓迫運動”。今年的公告長達36頁,并將中國在新疆的活動定性為“種族滅絕和反人類罪行”。具體列出的“罪行”包括“監禁、折磨、強奸、強制絕育以及迫害”,還有“強迫勞動、全面限制宗教或信仰自由、言論自由以及行動自由”。
這份公告列出了美國公司可能與“侵犯人權”的實體合作的4個領域,包括協助中國政府開發監視工具,從新疆或使用其產品的地區獲取勞動力或商品,向新疆的實體提供美國技術,以及協助政府在該地區建設和運營“拘留中心”。路透社14日稱,新公告加強了對美國公司的警告,指出如果它們的業務與中國政府在新疆“龐大且不斷增長的監控網絡”有哪怕是“間接的”聯系,就有違反美國法律的風險。
公告列出了被認為有使用“強迫勞動”的20大產業,包含農業、手機產業、棉花制品、糖業、紡織業、建筑業、電子產品組裝、假發與發飾等。公告又稱,名單并不完全,上榜也不代表該產業所有商品都涉及“強迫勞動”。但公告特別強調中國政府“主導”了全球太陽能供應鏈,稱“越來越多證據表明,太陽能產品和生產過程中幾乎每一步的投入,從硅原料開采到最終太陽能產品的組件組裝,都與已知或可能的強迫勞動項目有關”。
美國政治新聞網14日稱,美國國土安全部和其他聯邦機構已經禁止棉花和太陽能等某些行業的公司從新疆進口產品。但這份公告傳遞了一個更廣泛的信息,即各類美國公司都應該將供應鏈從該地區“撤出”。不過,該公告“僅是解釋性的”,本身不具有法律效力。
一名匿名的國際問題專家1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美國口口聲聲稱保護少數民族人權,現在卻又不讓企業雇用新疆維吾爾族人,相對來說,外企在新疆地區工資是比較高的,美國這樣做,考慮過當地維吾爾族人的人權了嗎?他表示,美國政府最新的做法才是對新疆人權最粗暴的踐踏。
中國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教授李海東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拜登政府更新針對新疆供應鏈的警示,完全不顧市場經濟規律,是以硬性、政治強力干涉的方式,試圖將美國企業與新疆剝離的過程,也是企圖將新疆棉花等相關產業鏈剝離出全球產業鏈的過程,這一招十分陰險和歹毒。
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4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美方接二連三發布涉疆報告,重復的都是陳詞濫調的謊言。美方應該認識到,不管花多大精力編造涉疆謊言,他們以疆制華的險惡圖謀都只會失敗。
國務院新聞辦14日發表《新疆各民族平等權利的保障》白皮書。白皮書介紹,7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權理念,始終把生存權、發展權作為首要的基本人權,把人權的普遍性原則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不斷豐富和發展治疆方略,堅持依法治疆、團結穩疆、文化潤疆、富民興疆、長期建疆,新疆人權事業不斷得到新的發展和進步。
多家外企否認“強制勞動”
環球時報2021-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