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斌,馬 蕓
(甘肅省莊浪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甘肅 莊浪 744699)
莊浪縣是馬鈴薯產業大縣,常年播種面積2.67萬hm2以上,地膜覆蓋率達95%以上。為了降低土壤污染,廣大農戶在收獲后和整地前反復進行殘膜清理,但污染問題依然存在。為了實施綠色生產,有效保護耕地,2020年進行了保水劑替代地膜在馬鈴薯生產中的應用研究,現將結果總結如下。
地膜為0.012 mm×1 200 mm 的農用黑色地膜,由天水天寶塑料廠生產;保水劑為固體小顆粒(袋裝),由甘肅海瑞達生態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馬鈴薯品種為莊薯4 號原種,由隴源薯業公司提供。
試驗采用隨機區組法設計,4 個處理,3 次重復,小區面積為4 m×5 m=20 m2。T1:露地壟作(雙作);T2:露地壟作+保水劑(200 g/hm2)。T3:全膜壟作穴播+ 保水劑(200 g/hm2);T4:全膜壟作穴播。株距30 cm、行距50 cm,播種密度66 000 株/hm2。
試驗設在莊浪縣通化鎮通邊村,前茬作物為高粱。4月25日結合整地底施馬鈴薯專用肥750 kg/hm2、尿素225 kg/hm2,后期追施尿素75 kg/hm2。4月30日播種,成熟后每小區隨機抽取10 株考種,按小區單收計實產,其他管理措施同當地大田。
由表1可知,T1與T2的生育期均為111 d;T3與T4的生育期均為126 d,較對照長15 d。

表1 生育期記載
由表2可知,各處理對馬鈴薯的出苗率沒有影響,均為98%;主莖數、株高、莖粗、單株塊莖數、單株產量、商品薯率均表現為T3>T4>T2>T1,其中T3較T1(對照)分別高0.5 個、7 cm、0.3 cm、1.18 粒、0.212 kg、23.6%;平均單薯重T4最重,T3次之,分別較對照處理T1高22.06 g、19.75 g。
由表3可知,T1折合產量最低,為24 882 kg/hm2,居第四位;T3折合產量最高,為38 874 kg/hm2,較對照增產13 992 kg/hm2,居第一位;T4折合產量為37 257 kg/hm2,較對照增產12 375 kg/hm2,居第二位;T2折合產量為26 466 kg/hm2,較對照增產1 584 kg/hm2,居第三位。對產量結果進行方差分析,F=8 260.039>F0.01=6.992,說明各處理的產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

表3 產量結果
綜合性狀表現最好的為全膜壟作穴播+保水劑,商品薯率與折合產量最高,分別為77.3%、38 874 kg/hm2;其次為全膜壟作穴播,商品薯率與折合產量分別為76.7%、37 257 kg/hm2;露地壟作+保水劑與露地壟作(雙作)折合產量差異不顯著,分別為26 466 kg/hm2、24 882 kg/hm2。說明保水劑對提高產量和緩解干旱有一定效果,但在馬鈴薯生產中與地膜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