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嬌,曲莉君,張 志
(吉林農業科技學院生物與制藥工程學院,吉林 吉林 132101)
在當今時代,中國傳統中醫藥文化逐漸走進大眾視野,并在全世界范圍內備受青睞。以“安全有效”“純天然”而著稱的“中草藥”化妝品已然成為業內普遍關注的一大領域。同時,一系列由社會工作壓力以及環境問題導致的皮膚問題(過敏、發炎、毛孔粗大等)愈發引起人們的關注。相關調查發現,敏感性肌膚的發生概率在30%以上[1]。因此,針對上述問題天然藥物活性成分的治療功效已然成為制作美容護膚品的新方向[2]。赤芍(Paeoniae Radix Rubra)屬于毛茛科,是芍藥或川赤芍的干燥根[3]。赤芍的主要化學成分有芍藥苷、羥基芍藥苷、苯甲酰芍藥苷等,其中,含量最高的為芍藥苷[4]。近些年,人們對于赤芍的抗炎抗氧化美白皮膚方面有所關注,研究發現赤芍有較好的抗氧化及修復舒緩皮膚的能力[5,6]。以芍藥苷作為研制抗炎修復霜的主要成分,利用中醫藥美容的悠久歷史和獨特效果,研制具有一定抗炎舒緩修復效果的藥用乳霜產品,并對此乳霜進行評價和檢測,達到理想效果。
赤芍提取物20∶1(西安圣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液體石蠟(沈陽市新化學試劑廠);氫化癸烯、氫化蓖麻油聚氧乙烯醚、1,3-丁二醇、1,2 戊二醇(山東優索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異硬脂酸異硬脂醇酯(廣州艾比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尼泊金乙酯(天津市福晨化學試劑廠);單硬脂酸甘油酯(天津市興復精細化工研究所);卡波姆940(北京市海淀會有化學品有限公司)。電子分析天平(AR522CN 型,奧豪斯儀器常州有限公司);低速離心機(LD4-2 型,北京醫用離心機廠);電熱鼓風干燥箱(WGL-230B 型,福州八方聯眾科學儀器有限公司);旋轉粘度計(NDJ-1 型,上海精密儀器儀表有限公司);可調高速勻漿機(方科儀器常州有限公司)。
2.1.1 芍藥苷標準溶液的配置及標準曲線的繪制精確稱取芍藥苷對照品5 mg 于25 ml 容量瓶中,加80%乙醇定容至刻度,搖勻,得到濃度為0.2 mg/ml芍藥苷對照品溶液。根據查閱資料得知,在230 nm處有最大的吸收峰。精密吸取芍藥苷對照品溶液1 ml、0.8 ml、0.6 ml、0.4 ml、0.2 ml 于10 ml 的試管中,在230 nm 處測定其吸光度值(A),求得回歸方程并繪制出芍藥苷對照品的曲線[7]。
2.1.2 樣品中赤芍苷含量測定 精確稱取5 mg 的赤芍提取物粉末用80%乙醇溶解后置于25 ml 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即為樣品待測溶液。依照“2.1.1”方法在230 nm 波長處測定吸光度,代入回歸方程計算樣品中芍藥苷的含量。
查文獻得到赤芍抗炎舒緩修復霜預配方[8],如表1所示。精確稱取出A 相、B 相,分別加熱至80℃至融解完全。將B 相加入反應罐并攪拌均質5 min 左右,加入C 組,使之混合均勻,再將A 組物質徐徐加入B 組,使之充分接觸,進行乳化。攪拌冷卻至55℃加入D 組,50℃停止攪拌,冷卻至室溫。

表1 預處方
2.3.1 A 相(油相)基料含量配比篩選 稱取液狀石蠟(X)、氫化癸烯(Y)和異硬脂酸異硬酯醇脂(Z)5份,其中液狀石蠟用量固定為9.0%,上述三者按照不同配比(X∶Y∶Z):3∶1∶1、3∶1∶3、3∶2∶2、3∶1∶2、3∶3∶3,每份中氫化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單硬脂酸甘油酯用量為6.0%(用量比為2∶1),赤芍提取物用量4.0%(范圍內最小用量),按預處方加入1,3-丁二醇、卡波姆940、1,2-戊二醇、氫氧化鈉(10%)、尼泊金乙酯,考察液狀石蠟、氫化癸烯與異硬脂酸異硬酯醇脂不同配比制備的樣品。以樣品的外觀性狀、鋪展性、均勻性、黏稠性、耐寒/耐熱穩定性總評分為評價指標進行評分,篩選油相基料的用量。
2.3.2 乳化劑含量選擇 稱取氫化蓖麻油聚氧乙烯醚與單硬脂酸甘油酯5 份,氫化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單硬脂酸甘油酯(2∶1)含量分別為1.5%、3.0%、4.5%、6.0%、7.5%,每份中按預處方加入1,3-丁二醇、卡波姆940、1,2-戊二醇、氫氧化鈉(10%)、尼泊金乙酯、赤芍提取物4.0%(范圍內最小用量),液狀石蠟、氫化癸烯和異硬脂酸異硬酯醇脂用量按
2.3.1 中篩選結果制備樣品。以樣品的外觀性狀、鋪展性、均勻性、黏稠性、耐寒/耐熱穩定性總評分為評價指標進行評分,篩選乳化劑的用量。
2.3.3 保濕劑的用量 1,3-丁二醇與1,2-戊二醇同為處方中的保濕劑,但由于1,3-丁二醇保濕性更好,還有一定的抑菌性、安全性,故作為主要保濕劑原料。稱取1,3-丁二醇5 份,含量分別為4.0%、5.0%、6.0%、7.0%、8.0%,每份中按預處方加入卡波姆940、1,2-戊二醇、氫氧化鈉(10%)、尼泊金乙酯、赤芍提取物4.0%(范圍內最小用量),液狀石蠟、氫化癸烯和異硬脂酸異硬酯醇脂用量按2.3.1 中篩選結果,氫化蓖麻油聚氧乙烯醚與單硬脂酸甘油酯用量按2.3.2 中篩選結果,制備樣品。考察1,3-丁二醇用量,以樣品的外觀性狀、鋪展性、均勻性、黏稠性、耐寒/耐熱穩定性總評分以及保濕率為評價指標,并測定保濕率,確定保濕劑最優含量。
測定保濕率的方法:稱取一定量的樣品,將其置于適宜大小的培養皿中,室溫下23℃左右,在相對濕度為43%與81%的環境中放置24 h,稱量質量變化,計算保濕率:m-m0/m0×100%。m0與m 代表放置前后樣品質量,單位:g。保濕率越小則保濕率越好。
稱取赤芍提取物5 份,用量分別為4.0%、5.0%、6.0%、7.0%、8.0%,按預處方每份中加入卡波姆940、1,2-戊二醇、氫氧化鈉(10%)、尼泊金乙酯,液狀石蠟、氫化癸烯和異硬脂酸異硬酯醇脂用量按2.3.1 中篩選結果,氫化蓖麻油聚氧乙烯醚與單硬脂酸甘油酯用量按2.3.2 中篩選結果,1,3-丁二醇用量按2.3.3 中篩選結果,以樣品的顏色、氣味、細膩程度為評價指標,確定主藥最優用量。
準確稱取A 相、B 相、C 相、D 相,加熱溶解后平均分為3 份,在乳化溫度為90℃的條件下,分別均質10 min、15 min、20 min,以樣品的外觀性狀、鋪展性、均勻性、黏稠性、耐寒/耐熱穩定性總評分為評價指標,選出最佳乳化時間。
準確稱取A 相、B 相、C 相、D 相,加熱溶解后平均分為3 份,在乳化時間為15 min 的條件下,分別設定乳化溫度為80℃、85℃、90℃,以樣品的外觀性狀、鋪展性、均勻性、黏稠性、耐寒/耐熱穩定性總評分為評價指標,選出最佳乳化溫度。
通過文獻資料以及前期試驗結果分析,選擇對成品影響相對較大的4 個因素,即A:A 相(油相)基料含量配比(X∶Y∶Z),B:乳化劑含量,C:保濕劑用量,D:乳化溫度,作為考察對象,每個因素均有3個水平,根據L9(34)正交試驗表設計實驗,并以樣品的外觀性狀、鋪展性、均勻性、黏稠性、耐寒/耐熱穩定性總分數為評價指標,優選赤芍抗炎舒緩修復霜的最佳處方配比,具體條件如表2所示。

表2 正交試驗因素水平
檢索中藥乳霜相關文獻,采用常規的制備方法制備乳霜,以外觀性狀、鋪展性、均勻性、黏稠性、耐寒/耐熱性能效果綜合評分作為評價指標與篩選依據(見表3),確定最佳的處方用量。

表3 評分標準
按照行業標準QB/T1857-2013 潤膚膏霜的規定對試驗產品進行感官評價與理化檢驗。
2.8.1 感官評價 在室內及非陽光直射下觀察,將樣品涂抹在皮膚上進行目測觀察,觀察其外觀是否細膩,色澤是否光亮,有無肉眼可見單獨顆粒或氣泡。
2.8.2 pH 值測定 稱取被測3 批樣品各2 g,加入蒸餾水10 ml 稀釋并攪拌均勻,靜置一段時間后得均勻乳液用pH 計測定pH,平行3 次求平均值。
2.8.3 耐熱試驗 將10 g 樣品置于燒杯中密封,放入55℃恒溫培養箱中,24 h 后取出,恢復至室溫后目測觀察是否分層、變色。
2.8.4 耐寒試驗 將10 g 樣品置于燒杯中密封,放入-15℃冰箱,24 h 后取出,恢復至室溫后目測觀察是否分層、變色。
2.8.5 離心試驗 將3 批樣品裝入離心管中大約2/3 的高度,稱好重量,裝到離心機中使其保持平衡,以轉速2 500 r/min 離心30 min,觀察是否有油水分層現象。
按照2.1.1 所述的方法制備以芍藥苷的質量濃度為橫坐標,吸光度為縱坐標的對照品標準曲線及測定赤芍提取物中芍藥苷的含量。得圖1為對照品標準回歸曲線,表4為本實驗芍藥苷的含量。

表4 樣品中赤芍苷含量

圖1 芍藥苷對照品標準曲線
由圖1可知,其回歸方程為:A=22C+0.158 4,R2=0.999 4,結果表明:芍藥苷在0.004~0.02 mg/ml濃度范圍內線性關系良好。
由表4可知,以芍藥苷為對照品,用紫外測定赤芍提取物中芍藥苷的含量,得出赤芍中芍藥苷的含量為1.68 mg/g。
由表5可知,配比不同對樣品感官等評價產生不同影響,加入過多油相基料會導致樣品過于粘膩,最終選擇液狀石蠟(X)、氫化癸烯(Y)和異硬脂酸異硬酯醇脂(Z)添加比例為3∶2∶2,即液狀石蠟9.0%、氫化癸烯6.0%和異硬脂酸異硬酯醇脂6.0%,樣品成型且質地細膩,效果良好,主藥用量較少,呈乳白色。

表5 基料不同配比的影響
由表6可知,隨著乳化劑增多,樣品黏稠度也增大。同時,也決定樣品的質量,當乳化劑含量達到一定程度,樣品會轉變成固態。據評分選擇,乳化劑含量為6.0%,即氫化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含量為4.0%和單硬脂酸甘油酯含量為2.0%時,樣品質量最佳,效果理想,主藥用量少,呈乳白色。

表6 乳化劑的不同含量對成品的影響
由表7可知,隨著保濕劑含量的增加,樣品的保濕效果隨之更好,結合實際樣品處方,考慮1,2-戊二醇也有保濕效果以及合理用量限制,故選擇保濕劑1,3-丁二醇用量為7.0%,效果最理想。

表7 保濕劑用量對成品的影響
由表8可知,赤芍提取物的顏色會嚴重影響成品的外觀與氣味,由于后續加入香精能改變氣味,最終研究決定加入赤芍提取物的含量為6.0%,效果最為理想。

表8 主藥用量對成品的影響
由表9可知,乳化時間20 min 時效果最好,成品勻質更完全、質地細膩。

表9 不同乳化時間對成品的影響
由表10 可知,試驗中發現當溫度在90℃以上時進行乳化,成品可以達到理想效果,為保留大部分藥品有效成分,縮短冷卻時間,節約能源,故選擇90℃進行乳化,且當乳化溫度為90℃時,產品乳化完全、質地細膩。

表10 不同乳化溫度對成品的影響
由表11 正交試驗設計結果及表12 方差分析表得出4 個因素中影響成品綜合評分的排序為C>D>A>B,且A、C、D 因素有顯著影響,據此初選并確定得優化處方為A2B2C3D3,即油相基料:液狀石蠟含量為9.0%、氫化癸烯含量為6.0%、異硬脂酸異硬酯醇脂含量為6.0%,乳化劑:氫化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含量為4.0%、單硬脂酸甘油酯含量為2.0%,保濕劑:1,3-丁二醇含量為7.0%,乳化溫度為90℃。

表11 正交試驗設計結果

表12 綜合評分方差分析結果
3.9.1 感官評價 產品均勻細膩,稠度適中,無顆粒,淡黃接近乳白色膏狀,無刺激性不良氣味,符合標準要求。
3.9.2 pH 測定 測量得到3 批樣品pH,平均值為6.67,因在規定的4.0~8.5 范圍之間,故符合標準要求(見表13)。

表13 pH 測定結果(n=3)
3.9.3 理化檢驗 理化檢驗結果如表14 所示。

表14 樣品穩定性檢測
通過將中藥赤芍溶入乳霜劑,制成了抗炎舒緩作用的美容霜,有一定的創新性,臉部清洗后即可涂于面部使用,并易于涂抹,易于清洗,制備過程簡單方便。目前市場上沒有出現過同種藥材的相關產品,故有很好的市場前景和開拓價值,但對于藥理方面的試驗還不夠充足,也未進行微生物限度試驗等,還有待進一步實驗研究,并研究其藥效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