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京 武漢科技大學文法與經濟學院
在新常態下,消費增速放緩,我國創新性的提出了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消費作為應對經濟下行,拉動經濟增長以及暢通國內循環的動力,探索數字經濟所釋放的“數字紅利”激活居民消費潛力而融入“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具有現實意義。
數字經濟主要從三個方面提升居民的消費水平。首先,電子商務蓬勃發展使居民消費便利化。一方面,“新零售”方式誕生,數據經濟生態不斷的完善,新零售作為“全渠道+物流+金融+新科技+場景+社交”的生態圈得到了良好的發展(陳果靜,2020)。另一方面是數字技術帶動物流的效率的提高,優化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拉動消費者的購物欲望以帶動居民消費增長。其次,消費能力提升刺激了居民消費。數字經濟通過成本節約提升了消費者的消費能力,數字技術的進步加快了信息在全球范圍內的流通,減少了信息成本與信息不對稱風險問題,降低了企業出口貿易環節的匹配成本,同時數字技術降低支付成本和溝通與協調成本,因此數字經濟在與傳統的企業融合發展的同時,不僅改變了企業的成本結構,降低了生產成本,而且增加了企業收入,也增加了居民的收入,居民收入的增加帶了其消費能力的改善,最終反映在居民的消費水平上。最后,社會環境治理水平改善擴寬居民消費需求。數字經濟革新產業結構帶來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減少了對環境污染嚴重的企業數量,抓住數字產業的發展,我國制造業向先進制造業方向升級轉型,在推動制造業與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深度融合以創造出智能制造新產業的過程中,降低了對環境的污染,提高了對社會環境的整理能力,良好的生態環境創造了新的消費需求,比如旅游消費,生態農產品消費。
(1)解釋變量:1)互聯網的普及度:網民是數字化服務業的消費主體,更多的網民必然帶來更多的消費,因此用互聯網上網人數(X1/萬戶)衡量;2)物流系統:電子商務作為數字化服務的重要組成部門,其發展的關鍵影響因素取決于物流系統,而物流系統可用快遞業務量(X2/萬件)來衡量;3)居民購買能力:用居民消費價格指數(X3)來衡量;4)居民生活環境改善度:通過對工業廢水、廢氣、固體廢物、噪聲和其他方面工業污染治理的支出,即工業污染治理完成投資(X4/萬元)來衡量;5)收入水平:通過城鎮失業率(X5),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X6/元)和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X7/元)這三個指標來衡量。(2)居民消費水平(Y/元)作為研究的被解釋變量,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
(1)標準化處理
由于本文涉及的8個指標并不處于同一量綱或同一數量級別,因此在進行分析前有必要先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采用標準分數(standard score)的方式進行,具體公式為

zxi是變量xi標準化后的結果,μ是變量xi的平均值,是變量xi的標準差
(2)KMO檢驗和Bartlett球形檢驗
KMO檢驗和Bartlett球形檢驗被用于檢驗某一指標是否適合進行因子分析。KMO檢驗統計量是用于比較變量間簡單相關系數和偏相關系數的指標。其取值處于0和1之間,一般認為KMO量數≥0.5就可以進行因子分析,取值越靠近1,說明變量間的相關性越強,原有變量越適合做因子分析,反之則不適合。表2檢驗結果顯示KMO量數≥0.5,表明被檢驗的變量間存在相關關系,且Bartlett球形檢驗的sig.值<0.05,說明此數據可以進行因子分析。
(3)因子載荷矩陣的計算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根據初始特征值方差百分比的數值,成分1的因子的方差貢獻率達到82.357%,成分2的因子的方差貢獻率達到12.092%,二者合計的累計貢獻率達到94.449%。因此,本文選取兩個公因子,圖1碎石圖也可以很好的印證這一選擇。從碎石圖上可以直觀的發現,第二個因子處的走勢落差很大,由此可見,第1個因子和第2個因子可以很好表示整體的方差。

圖1 碎石圖
互聯網上網人數(X1)系數為0.825,快遞業務量(X2)系數為0.955,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X6)系數為0.884,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X7)的系數為0.881,這四者有較大載荷,因此成分1可以歸結為電商狀況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在第二列中工業污染治理完成投資(X4)的系數為0.95,因此成分2可以歸結為消費環境。
(4)計算因子得分
由表1可以得到兩個公因子和各指標間的線性關系。


表1 成分得分系數矩陣
除城鎮失業率(X5)以外,其他變量對居民消費水平都起到正向的促進作用。互聯網上網人數和快遞業務量的增加能提高居民的消費水平,可見數字經濟下,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是拉動居民消費的一大動力。在居民購買能力上,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與居民消費成正比,特別是在數字經濟促進商品交易效率提升的當下,居民收入的增加能更快的拉動消費水平的增長。
中國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國際社會的一系列風險挑戰,立足國內市場,以內需消費為未來一段時間中國經濟的增長動力毋庸置疑,結合上文實證研究的結果,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一是要進一步擴大中國數字經濟水平,加大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將數字經濟融入新發展格局,注重數字經濟對擴大內需的支撐作用。二是要留意國內物價水平。新發展格局要形成的不是國內物價水平的上漲,而是更高質量、更好服務的國內消費市場,因此一方面要求企業注重創新、重視生產資料的合理使用,另一方面要求強化政府職能,穩定國內物價水平。三是注重環境保護。新發展格局強調綠色經濟,不能走犧牲環境換取發展的老路。四是穩定國內就業狀況,收入是消費之源,只有保證國內就業率和人均收入水平穩步發展才能創造更健康的國內消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