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2021年一季度, 國民經濟開局良好,貨物進出口增勢明顯,鋼鐵市場需求擴大,拉動鋼材價格上升、產銷量增長,促進了企業效益回升。同時,進口鐵礦價格創出新高,鋼鐵生產成本進一步增加,將在后續月份對鋼鐵企業利潤空間形成擠壓。
一季度,我國經濟運行呈現穩中加固、穩中向好的態勢,GDP為24.93萬億元,同比增長18.3%,比2019年一季度增長10.3%,兩年平均增長5.0%,比2020年四季度環比增長0.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1%,兩年平均增長2.3%;第二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4.4%,兩年平均增長6.0%;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6%,兩年平均增長4.7%。
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4.5%,兩年平均增長6.8%,環比增長2.01%。其中,3月份同比增長14.1%,環比增長0.60%。分三大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1%,兩年平均增長4.0%;制造業同比增長27.3%,兩年平均增長6.9%;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同比增長15.9%,兩年平均增長4.8%。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39.9%、31.2%,兩年平均分別增長9.7%、12.3%。從產品產量看,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挖掘、鏟土運輸機械,微型計算機設備,集成電路同比增速均超過60%,兩年平均增速均超過19%。3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51.9%,連續13個月高于臨界點。
一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95994億元,同比增長25.6%,兩年平均增長2.9%,環比增長2.06%。其中3月份環比增長1.51%。分領域看,一季度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29.7%,兩年平均增長2.3%;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29.8%,兩年平均下降2.0%;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25.6%,兩年平均增長7.6%。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同比增長45.9%,兩年平均增長14.8%;第二產業投資同比增長27.8%,兩年平均下降0.3%;第三產業投資同比增長24.1%,兩年平均增長4.0%。
據測算,3月份折合粗鋼表觀消費量為8836.44萬噸,同比增長19.54%。一季度折合粗鋼表觀消費量為25896萬噸,同比增長15.3%(見圖1)。

圖1 2019-2021年3月折合粗鋼表觀消費量
3月份,全國生產生鐵7475萬噸,同比增長8.9%,比2019年3月增長12.99%,兩年平均增長6.3%,比今年1-2月份水平低1.63%。生產粗鋼9402萬噸,同比增長19.10%,比2019年3月增長17.05%,兩年平均增長8.19%,比 今年1-2月份水平高2.02%。生產鋼材11987萬噸,同比增長20.90%,比2019年3月增長22.48%,兩年平均增長10.67%,比今年1-2月份水平高8.88%。
一季度,全國累計生產生鐵2.21億噸,同比增長8.00%,比2019年一季度增長13.38%,兩年平均增長6.48%,比去年四季度環比下降0.63%。生產粗鋼2.71 億噸,同比增長15.60%,比2019年一季度增長17.3%,兩年平均增長8.3%,比去年四季度環比下降0.03%;生產鋼材3.29億噸,同比增長22.50%,比2019年一季度增長22.42%,兩年平均增長10.65%,比去年四季度環比下降7.51%(見圖2、圖3)。

圖2 2018-2021年各月全國生鐵日產情況

圖3 2018-2021年各月全國粗鋼日產情況
今年一季度,粗鋼累計增量前十的省市分別是:江蘇增加500.48萬噸,河北增加443.95萬噸,山西增加291.74萬噸,湖北增加240.65萬噸,河南增加232.69萬噸,廣東增加214.91萬噸,山東增加199.66萬噸,廣西增加186.04萬噸,云南增加142.35萬噸,遼寧增加138.09萬噸。
一季度,鋼材進口371.8萬噸,同比增長17%;鋼材出口1768.2萬噸,同比增長23.8%。其中3月份出口鋼材754萬噸,環比增長53.88%(見圖4)。

圖4 2019-2021年我國鋼材出口情況 萬噸
一季度,鋼材進出口差價呈進一步擴大趨勢,差額由去年12月份的80.4美元/噸擴大至3月份的389美元/噸(見圖5)。

圖5 2018-2021年1月中國鋼材進出口平均價格 美元/噸
鋼材出口量增長、進口價格上漲,主要是基于海外市場復蘇的鋼材需求增長、價格大幅上漲所致。3月份鋼材出口量激增與政策預期有關。
一季度,鋼材庫存逐步上升至3月份上旬的高點后趨于下降,總體上低于去年同期但高于往年同期水平。其中,中鋼協監測的鋼廠庫存4月上旬為1550萬噸,比去年同期下降14%,比今年年初增長33%,比3月下旬增長5%。中鋼協監測的社會庫存4月上旬為1522萬噸,比去年同期下降15.6%,比今年年初增長109%,比3月下旬下降6%(見圖6、圖7)。

圖6 2018-2021年3月我國鋼廠庫存變化情況 萬噸

圖7 2020-2021年3月我國鋼材社會庫存變化情況 萬噸
3月份,我國生產鐵礦石8175萬噸,同比增長7.26%。進口鐵礦石1.02億噸,同比增長19%;進口額163.9億元,同比增長113%;進口均價160.5美元/噸,同比上漲71美元/噸,漲幅79%。
一季度,我國生產鐵礦石2.35億噸,同比增長21.56%。進口鐵礦石2.83億噸,同比增長8%;進口額427.4億美元,同比增長77.7%。截至4月16日,港存進口鐵礦1.33億噸,為2020年以來新高(見圖8、圖9)。

圖8 2020-2021年3月我國鐵礦石進口情況

圖9 2020-2021年3月我國鐵礦石港口庫存情況 萬噸
一季度,國內市場鋼材價格保持上升走勢。到3月末,中國鋼材價格指數(CSPI)升至136.28點,環比上升3.75%,同比上升37.37%。分類看,長材指數為139.63點,環比上升3.46%,同比上升33.40%;板材指數為136.11點,環比上升3.77%,同比上升42.73%(見圖10)。

圖10 CSPI中國鋼材價格綜合指數走勢圖
一季度,CSPI國內鋼材價格綜合指數平均值為130.22點,同比上升28.05%。其中,長材指數平均值為133.52點,同比上升25.10%;板材指數平均值為130.20點,同比上升32.20%。
進入4月后,鋼材價格前兩周繼續上升,第三周小幅回落。截至4月16日,鋼材價格綜合指數為145.68點,比3月末上升6.90%。其中長材指數148.44點,環比上升6.31%;板材指數為146.39 點,環比上升7.55%。
從全球看,國際鋼材價格指數(CRU)自去年8月份以來一直保持升勢,漲幅高于國內。3月份,國際鋼材價格指數(CRU)為246.0點,環比上升6.2%,升幅較上月擴大2.6個百分點;同比上升58.9%;比年初上升28.9%。CRU環比漲幅比CSPI高2.45個百分點,同比漲幅比CSPI高21.53個百分點(見圖11)。

圖11 2001-2021年1月國際國內鋼材價格走勢比較
3月份,88戶重點統計鋼鐵企業營業收入6004.12億元,環比增長33.72%,同比增長76.23%;實現利稅439.00億元,環比增長55.24%,同比增長282.00%;利潤總額335.09億元,環比增長73.16%,同比增長482.56%;銷售利潤率5.58%,環比上升1.27個百分點,同比上升3.89個百分點。在重點統計鋼鐵企業中有虧損企業7戶,環比減少63.16%,同比減少75.86%。
一季度,重點統計鋼鐵企業營業收入15417.22億元,同比增長52.28%;實現利稅1003.77億元,同比增長159.94%;利潤總額733.86億元,同比增長247.44%;銷售利潤率4.76%,同比上升2.67個百分點。
一季度,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投資增長66.1%,比1-2月份的85.6%回落19.5個百分點,但仍處于較高水平,且比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25.6%、第二產業投資增速27.8%分別高40.5和38.3個百分點(見圖12)。

圖12 2018-2021年3月鋼鐵行業投資與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對比
一是供需結構有待優化。目前的鋼材需求仍帶有一定疫情經濟特征。從經濟增長結構看,投資結構尚待優化,消費還需恢復,工業增長作用明顯,而工業增長在很大程度上靠出口增量消化,出口增量又基于國外因疫情影響產業鏈出現“斷點”,一旦“斷點”接通,非常態需求或將消失。同樣,基于應急需要、出口政策預期的增量都是不可持續的。因此,立足以國內大循環為主,著眼于國民經濟均衡發展,預計今年鋼材需求增長會“前高后低”。從目前鋼鐵產能釋放和投資增加狀況看,供給能力比較充足,但供給結構與經濟均衡高質量發展有一定差距,需要優化結構,提升適配性。
二是成本傳導面臨考驗。鋼鐵產業作為基礎原材料工業,與上下游產業密切相關。鋼鐵業在努力消化的基礎上適度傳導著不斷增長的上游原料成本,如果不加節制地任由高礦價推動高鋼價可能會超出下游用鋼行業的承受力,需要在協調上下游產業關系上下功夫。
三是低碳發展勢在必行。按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是中國對世界的莊嚴承諾,國家一定會千方百計確保目標實現。國家關于粗鋼產量壓減目標及相應的政策措施已經公布,需要切實付諸行動。
建議鋼鐵企業關注用戶需求,積極調整結構,深挖內部潛力,推進低碳發展,穩定鋼鐵行業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