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長青
課堂是學校工作的主陣地,課改深處是課堂,育人方式的變革首先應該發生在課堂。
談育人方式的變革在課堂,就要弄清:不變的是什么?改變的是什么?不變的是育人目標,改變的是育人方式。育人目標要以立德樹人為主線,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育人方式上,要鼓勵教師開展基于情境和問題導向的互動式、啟發式、探究式、體驗式課堂教學,開展課題研究、項目設計、研究性學習等跨學科的綜合性教學活動,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常態化學習,培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態度,引導學生學會學習。
談育人方式的變革在課堂,還要弄清:基于哪里?朝向哪里?課堂教學要基于兒童立場,創新建構課堂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參與其中,讓學習真正發生。知識無國界,教育有方向,課堂教學要注意“五育并舉”,指向“三全育人”。“五育并舉”即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三全育人”即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小學數學領域,被一線教師廣泛認同的目標教學法、嘗試教學法、結構化教學等理念與實踐操作,就做了很好的理念引領和實踐探索,并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理論基礎和實踐體系。
談育人方式的變革在課堂,更要弄清:怎樣重新認識教育?怎樣重新認識師生關系?教育是呵護并引領學生成長的過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享成長幸福的過程。就教學而言,就是師生對話、教學相長的過程。學生是有生命的,教師是有生命的,教學必將是生命與生命對話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不能漠視生命的存在,更不能無視生命的成長。
教學行為要助力學生成長,就需要教師潛心修煉“五力”(課程理解力、教學創新力、教學執行力、學生研究力、課堂反思力),提升教學軟實力,關注個性差異下學生不同的成長狀態,既注意滿足學生的現實需要,更注重引領學生為未來生活作準備。
這一切終將發生在課堂上,育人方式的變革也終將在課堂上完成。基于課堂,可以這樣來詮釋教育:教育是約定的過程,而不是約束的過程,教育的真諦在于激勵生命、喚醒生命;教育是干預的過程,而不是干涉的過程,教育的藝術在于發現學生、認同學生;教育是成長的過程,而不是長成的過程,教育的科學性在于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
育人方式的變革在課堂,讓我們帶著變革的勇氣,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從過程的視角去看每一個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提升教書育人的基本技能,錘煉鑄魂育人的師德師風,為每一個學生領航人生未來!
(作者系天津市紅橋區教師發展中心副主任,正高級教師,數學特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