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王會聰
“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不顧共和黨反對推進涉華法案”。據彭博社報道,當地時間15日,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以黨派劃線,以26票贊成、20票反對通過名為“確保美國全球領導力地位與接觸法案”的涉華法案,簡稱“鷹法案”。
該法案旨在增強美國應對中國影響力的能力,但共和黨對其中與氣候變化有關的一些條款表示反對,并認為該法案對北京過于軟弱。彭博社稱,在美國兩黨就涉華問題逐漸形成共識之際,這是“一個罕見的不和諧例子”。
香港《南華早報》稱,“鷹法案”除呼吁對北京2022年冬奧會采取外交抵制、加強美臺關系、打擊美國內與中國軍方有關的研究人員外,還包括眾議院版的“防止強迫維吾爾人勞動法案”(與參議院14日通過的“防止強迫維吾爾人勞動法案”相對應)。
“鷹法案”是美國國會針對中國開展的一系列全面立法行為之一。但與近幾周來其他幾項都得到兩黨壓倒性支持的法案不同,“鷹法案”在眾議院外交委員會顯然只得到民主黨的支持。
外委會主席、民主黨議員格雷戈里·米克斯在投票后表示,這是一個全面的立法,旨在應對來自東方的不僅對美國,而且對基于規則的國際體系和全球經濟帶來的挑戰。
但共和黨議員表示,“鷹法案”要求進行的研究太多,有可能錯失采取有效行動的機會,例如加強對北京的技術出口管制等。對于該法案中為聯合國綠色氣候基金3年內提供80億美元的措施,共和黨議員斥之為給聯合國的“賄賂基金”。不過,民主黨議員表示,他們不會在氣候變化條款上讓步,有關條款對綠色能源領域的競爭不可或缺。
近期,對華政策已經成為美國嚴重分裂的國會山中為數不多的“兩黨團結”領域。上月,美國眾議院通過兩項獲得兩黨支持的旨在與中國競爭的科技研究法案。此前,美國參議院于6月8日通過“全面”涉華法案“2021年美國創新與競爭法案”,授權撥款1900億美元增加美國的技術和研究,并批準540億美元用于加強美國在半導體和通信設備方面的生產和研究。
不過,美國Axios新聞網15日稱,美國眾議院的各委員會并未對該法案進行投票,而是正在起草其各自的立法,這意味著眾議院將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通過與參議院相對應的法案。而且,“鷹法案”將在何時在眾議院接受全院表決也沒有確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