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耀玉 劉博明 徐碩
摘? 要:傳統的橫屏視頻已經不能完全適應新媒體時代受眾的觀看習慣。在這種情況下,作為移動媒體時代的新產物豎屏教學視頻便騰空出世。影像一開始都是以橫屏的模式展現的,對于豎屏教學視頻的研究少之又少,并且沒有成熟的理論體系和行業標準。本文將從豎屏教學視頻的構圖、色彩、音效三個方面進行探討,分析其獨特的視聽美學意義,尋求受眾喜愛的教學視頻風格。
關鍵詞:豎屏教學視頻;構圖;色彩;音效;美學意義
基金項目:本文系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重點課題“豎屏時代教學微視頻在數字媒體藝術專業課程教學中的創新應用研究”(GJB1320291)階段性成果。
現如今,智能手機已經走進千家萬戶,越來越多的活動可以在手機上進行,線上獲取知識和學習資源也越來越普通,豎屏教學視頻的出現就是為了滿足受眾非正式學習以及碎片化時代獲取信息的需求。受眾已經習慣了豎向抓握手機觀看視頻,因此豎屏教學視頻的研究刻不容緩。根據(CNNIC)2020年第4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0年6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為9.32億,較2020年3月新增手機網民3546萬,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為99.2%。截至2020年末,國際和國內手機豎屏節目已經成為時下數字視頻新的選擇。但是目前豎屏教學視頻相關領域的論文并不多見,各類學者、專家對這一領域的研究也很少。在影像產品出現之初,傳統影視行業以4:3或16:9的寬高比作為行業標準,由于不完全適應移動傳播微時代發展的腳步,部分終將會被取代。
一、豎屏教學視頻的構圖特點
豎屏教學視頻可以滿足用戶豎式持握手機的便捷性、時效性、流行性與生理特性的需求,其觀看方式也和欣賞傳統國畫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因此豎屏教學視頻的制作模式可以借鑒中國傳統圖畫的構圖方式。當我們欣賞古畫時,不難發現其表現自然風貌時,畫家一般采用散點透視的方式構圖;表現人物時,則采用突出中心的方式,給觀者帶來美的視覺感受和較高的舒適體驗。
(一)中心構圖
中心構圖是將教學視頻放置在豎屏畫面的中心位置,既可以突出主題,又可幫助受眾聚焦。這種構圖方式最易把傳統內容做垂直改變,主體的拍攝制作方式也可以沿用傳統“橫屏”方式。但與傳統不同的是,如果把畫面三分,此類構圖還應著重設計上下位置、標題、字幕以及一些其他重要信息,并通過上下畫面信息的處理使整體看上去更加和諧。此外豎屏通過將視覺焦點的聚焦和前景前置,營造強烈的視覺封閉感和包圍感[1]。通過全屏豎式特寫或近景鏡頭的拍攝,受眾可以清晰看到講授者的面部神態和動作。面部表情、姿勢動作是情緒、情感傳遞的重要渠道[2]。此種方式符合現實課堂中師生交流的習慣,增強了社交性,縮減了媒體與受眾間的距離感。
(二)“井”字構圖
構圖在教學視頻版式中最為重要。“井”字構圖在豎屏視頻的設計制作中應用最為廣泛,豎屏中“井”字上縱橫交叉的四個位置點可以明確作為畫面的重點內容或興趣中心。在具體應用中,這種構圖方法可以最快找到畫面表現的重點,通過確定畫面的賓主關系,從而突出主體,賓主分明。例如主體在移動畫面中可放置于“井”字中心拍攝,這種構圖方式引導受眾將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圖像中心處,不僅畫面穩定,而且視頻主體突出,也不顯呆板,受眾能夠以最和諧的視角捕捉視頻的主要內容。
(三)上下構圖
傳統的橫屏視頻內容并不能滿足豎屏模式的要求,其畫面中的所有元素也不能完全布置在豎屏視頻中,所以只有改變原來橫屏模式下主要元素的排列形式,將其改為豎向排列,才能較好地應用到豎屏視頻的設計中[3]。傳統的橫屏影像,其橫向圖幅更大,通常畫面空間是其元素主要布置的地方,但是豎屏只有上下而沒有左右,豎屏中應該利用畫幅的縱深感進行課程的拍攝及后期設計。豎屏視頻設計時應考慮采用上下構圖的方式進行課程片頭或主體的設計,結合豎屏內容的信息體量規劃版式空間,或是借鑒2019年華為豎屏賀歲微電影《悟空》的制作方式,采用上中下構圖的方式展示空間,表達橫屏的內容,從而彌補豎屏的不足之處。
二、豎屏教學視頻的色彩
如何使豎屏教學視頻達到想要的效果,傳達想要展現的內容,色彩的精心設計和編排至關重要。制作者需根據視頻要傳達的內容及其類型,選擇合適的主色調,而且一個視頻,盡量選擇同一色系,避免受眾在觀看時產生眼花繚亂的感覺,減少觀看的不滿意度[4]。視頻中,對于色彩的處理和搭配也非常重要,色彩的選擇要結合受眾的年齡、課程性質以及色彩與情感的關系來進行判斷。另外,一些通過實拍造成的不統一的色彩效果,也是需要后期進行調色制作的。
(一)色彩與受眾心理
觀看不同的色彩可以刺激受眾產生不同的主觀心理感受。按照受眾的不同年齡段可以把教學階段分為初級階段、中級階段以及高級階段。初級階段的受眾年齡偏低,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因此可以選擇鮮艷、活潑、豐富的色彩來調動受眾的學習興趣與想象力。中級階段的受眾年齡逐漸增大,具備一定的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感情豐富,但是叛逆心較重,應在色彩選擇中引導受眾從感性認知逐步向理性認知轉化,主要選擇互補色和近似色進行色彩搭配。進入高級階段的受眾學習心理成熟,這個階段的視頻色彩設計應協調穩重,應以為受眾營造舒適、自然的觀看感受為目的。
(二)色彩與課程性質
在教學視頻的色彩設計中,應結合受眾的專業、課程性質、課程內容以及視覺心理,“投其所好”地進行配色設計。最先確立課程主色調,然后根據對比調和的原則搭配附屬色彩。據統計,理工類課程中男性占比較大,視頻制作中應盡量選擇冷色調,以藍色、綠色、黑色以及灰色等為主色調進行設計,通過配色體現出嚴謹、冷靜或洗練的視覺感受。文史類專業女性占比較大,視頻配色可以適當選擇具有紅色在內的暖色系,以明度和飽和度適中且較為明亮的色調進行表現,從而符合受眾的視覺審美,對視頻學習與使用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色彩搭配的藝術性
設計工作上的配色,必須考慮設計的目的和顏色所能帶來的效果,以第三者的視角有計劃地進行配色[5]。色彩運用過多或搭配不當,受眾長久注視就易產生厭倦感與疲勞感,教學視頻中的色彩應盡量控制在不多于四種的情況下。在色彩設計中應著重可視度的搭配,教學視頻中需要傳遞給受眾的信息能否被清晰識別是可視度的重要體現。格式塔心理學提出,圖形和背景區別越,圖形的可視度越明顯。移動碎片化時代,受眾可能在多種場所通過手機來完成內容的接收,那么更應注重信息的可視度以及信息的被引導功能。視頻色彩或動效的變化可以吸引受眾注意力,緩解學習者的視覺疲勞,讓眼睛在舒適的情況下瀏覽學習。
三、豎屏教學微視頻的音效
視頻拍攝完成后,它的構圖、排版等如同碎片,需要后期統一處理,而將這些碎片完美組合的媒介就是音效[6]。沒有添加音效的視頻是沒有靈魂的,即使制作得再好,也不能準確傳達教學視頻的內容。音效通常由語言、音樂、音響構成,三者的組合可以給受眾帶來藝術的享受,這是制作具有視聽美學的教學視頻的關鍵,可以提高整體教學視頻的活力,吸引受眾的注意力。
(一)語言的應用
豎屏模式和碎片化學習是這個時代對學習資源新的要求,不同年齡的受眾對于視頻內容和形式的要求也不同。在教學視頻中,信息傳遞主要依托語言傳播,同時為了方便受眾聽懂,后期還需配合字幕。如何吸引學習者的注意力,從教學視頻制作者的角度更應關注受眾的興趣點。人耳感知聲音的響度和音調在數字化視頻教學中,都可通過專業軟件進行調整,在科學合理的范圍內使人聲訴諸受眾聽覺。受眾的注意力規律是有節奏的,語言的設計不能平淡,以3分鐘為一個節點,在教學視頻的語言應用中,可通過非線性編輯的手段,局部適當加快講授者的人聲傳播頻率,使語言傳播符合受眾的心理活動節奏,在特定知識點上吸引受眾的注意力,避免因拖沓、冗長的教學內容使受眾心理方面產生厭倦感與疲勞感。
(二)音樂的應用
音樂不僅是調動人的情緒的最有效工具,還可以增加人與人之間的聯系。正因如此,大多影視作品都會配上音樂,使整體效果更加引人入勝。所以,如果將音樂應用到豎屏教學視頻中去,通過音樂渲染情緒、營造氛圍,往往比純粹的字幕和講解更加打動受眾。音樂在教學視頻中不是簡單的為畫面上出現的事物添加背景聲音,而是通過情感的外化表現融入課程內容中,表達情感,賦予畫面深度與廣度。此外在一些特別時間段,如開始、結束、中間過場等時刻添加音樂,可以帶動視頻氣氛,使數字內容生動活潑,不顯沉悶。
(三)音響的應用
音響是指除了語言、音樂以外的一切有聲語言,影視作品中的音響與語言、音樂相互協調、補充呼應、互為結合以達到和諧統一。在豎屏教學視頻中,音響雖處于輔助地位,但可以起到視覺上的烘托、藝術上的豐富、畫面上的流暢等作用,它可以幫助受眾輕松營造真實的意境。例如在講授的板書過程中,視頻添加粉筆摩擦的音響聲;在人物講授間隙,根據受眾內容接收的情況,適當添加感嘆語氣或鼓掌音效,烘托人物授課的精彩以及受眾對學習內容的積極態度,亦或是在一些效果展示環節添加轉場音效等等。音響能夠通過聯想的方式使受眾“聞聲見景”,為單一的授課模式增加藝術感染力。
四、結語
在豎屏教學視頻的制作中,構圖、色彩與音效,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們在視聽美學視域下相互協作,將所有元素完美組合,不僅能渲染情緒,抓住學習者的注意力,激發學習熱情,還能準確表達教授的課程內容,在視覺藝術上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豎屏教學視頻的出現為現代化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滿足碎片化時代學習者隨時隨地學習的需求。豎屏教學視頻模式終將在線上教育行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不是對橫屏教學內容的全盤否定,而是通過構圖、色彩、音效等的合理運用對現有模式的發展和補充,從而設計出符合當下受眾喜愛的,滿足教學需求的,具有審美體驗的新模式視頻內容。
參考文獻:
[1]高貴武,吳奇.豎屏:移動場景下視頻呈現的創作型選擇[J].新聞與傳播評論,2019(3):102-106.
[2]Du,J.,Fan,X.,&Feng,T.Multiple emotional contagions in service encounters[J].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2011(3):449-466.
[3]賈云鵬,何亮,陳渝壬.探索豎構圖的影像世界[J].電影藝術,2019(3):102-106.
[4]戴駿.淺析電影畫幅融入藝術創作[J].現代電影技術,2017(3):43-45.
[5]山田純野,等.配色大原則[M].南京: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138-139.
[6]李萍.論色彩在視頻制作中的應用原則及方法[J].電子制作,2014(10):67-66.
作者簡介:
劉耀玉,碩士,黑龍江工程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數字影像藝術。
劉博明,碩士,黑龍江工程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攝影藝術。
徐碩,碩士,黑龍江工程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動畫和虛擬現實技術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