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挺
海洋是生命的搖籃,關系到一個民族的榮辱興衰。今年有一部紀錄片叫《大國崛起》,很多人應該看過。紀錄片講的是葡萄牙、荷蘭、英國、日本、美國,如何從海洋出發成為世界強國的過程。這部紀錄片對我們今天來講,在這樣的一個時代來看海洋真的非常重要。
中國是最早開發和利用海洋的國家之一。大家知道鄭和下西洋的故事,就是我們這個民族在海洋的開發和利用方面的典型,也是當時最先進的艦隊去和世界交流。
馬克思曾經說過:不能想象一個偉大的民族能夠與海洋相隔絕。960多萬平方公里的陸地面積深深烙在我們的腦海里,但是我們對海洋的面積、海洋的國土認識還不夠。
我曾經在中國駐日本使館工作過,我的孩子當時也在日本上小學。我曾經帶孩子去過幾個地方,感覺日本的海洋意識教育非常強大。大家知道日本傳統上一直學中國,但是在1868年明治維新以后走上了一條向西方學習、用科學技術武裝自己民族的現代化歷程。其實在1868年之前,1853年日本有一艘黑船到來的故事,就是美國的一個將軍開著一艘艦艇跟日本的幕府做貿易。當時的日本跟中國一樣,是一個閉關鎖國的國家,所以這艘黑船到了日本,在東京灣引起了極大的震動,所以日本立即在東京灣修建炮臺。
有很多人去日本旅游,都會去一個地方——東京灣的臺場。那兒有一個拱形大橋,海景很美,那個臺場就是日本放置炮臺的場所。其實當時貝利將軍并沒有從東京灣進入日本,而是在橫濱以南的一個叫下田的地方上岸。我曾經帶孩子去看過貝利將軍登陸的一個小紀念館。日本人也把這個紀念館作為國家在堅船利炮的壓力下對外開放,以及海洋教育的一個重要場所。
大家都知道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戰,是我們民族的一個深深的創傷。我的孩子是2005年去東京轉學上小學二年級,所在的學校是一所有著100余年歷史的小學。怎么會有這樣的小學?日本在1868年明治維新以后,因為要全盤西化,辦現代化教育,自己成立了一批學校。但后來因為甲午海戰,中國賠了白銀兩億多兩。日本人拿了這筆錢以后除了發展軍工、經濟,還辦了教育。我家孩子讀的那所學校就是用甲午戰爭賠款蓋的學校。學校很老但是很現代化,所以我就跟孩子說,你要好好利用這所學校的資源來學習武裝自己。那所學校其實是非常好的學校,在日本人的基礎教育里,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
日本也把我們儒家的一些思想和現代西方的一些教育理念比較好地結合起來。所以我家孩子回國以后,各方面教育基礎還是很扎實的。其實在這段時間里,他接受的海洋意識的教育有很多。我剛才講了貝利紀念館,在橫須賀市還有一個公園,是日本人用他們的“三笠號”戰略艦改裝的,這艘戰艦曾經在日俄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被擊沉以后,日本人把這艘軍艦的殘骸拉回去與混凝土相結合,在海濱山上修建了一個紀念公園,這個公園也是他們進行國防教育、海洋意識教育的重要場所。我帶孩子第一次去,很震撼。
近幾年,我們國家開始從海洋大國邁向海洋強國的進程。我也感受到全社會海洋意識的加強。前兩年我去中國海洋大學,他們專門要成立一個科普基地,開展海洋科普方向的研究生教育。
在黨中央的領導下,我們國家認識海洋、利用海洋、經略海洋的意識正在加強。
我看到習近平總書記這幾年多次視察海軍部隊,發出要努力把人民海軍全面建設成世界一流海軍的號召。2017年5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海軍機關強調,海軍是戰略性軍種,在國家安全和發展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要以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為引領,貫徹新形勢下的軍事戰略方針。堅持政治建軍、改革強軍、依法治軍,瞄準世界一流,日益開拓進取,加快轉型建設,努力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海軍,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提供堅強力量支撐。建設強大的現代化海軍是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的重要標志,是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支撐,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堅持創新驅動,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強化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激發創新活力,厚植創新潛力,為海軍轉型建設注入強大動力。努力鍛造一支合成多能、快速反應、全域運用的精兵勁旅。2019年4月23日,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70華誕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在青島舉行的慶祝人民海軍成立70周年的海上閱兵活動。那次活動還有些國外的艦隊參與,成為我們對外交流的一次重要活動。2020年10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又去了海軍陸戰隊,強調海軍陸戰隊是兩棲精銳作戰力量,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維護國家海外利益方面肩負著重要職責。要貫徹新時代黨的強軍思想,貫徹新時代軍事戰略方針,把握海軍陸戰隊建設管理和作戰應用特點規律,加快推進轉型建設,加快提升作戰能力。
海軍陸戰隊是剛剛組建的一個新兵種。在中國駐日使館工作期間,我去過美國使館工作交流。我們使館周圍的安保人員是日本警方派出的人員,而美國駐日使館的守衛人員是他們的海軍陸戰隊隊員。
我們現在在海外的交流、“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等,這些方面是要不斷加強整體海洋國防能力的建設。今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也專門強調了要積極拓展海洋經濟發展空間,要堅持陸海統籌,人海和諧,合作共贏,協同推進海洋保護、經濟發展和海洋權益的維護。關鍵是建設海洋強國。
我想在這樣一個大的發展形勢下,貫徹《綱要》,其實從海洋領域來看需要培養海洋人才。
我們要深入開展與海洋有關的科普創作和傳播活動,提升青少年對海洋和海洋國防科普的興趣,開展別開生面的海洋科普知識宣傳和實踐,多維度立體化地傳播海洋和國防的科普知識,讓青少年有共地球、共海洋、共命運的國際視野,陸海統籌的綜合素養和實踐能力,為建設海洋強國、加快人才培養建設奠定基礎。我們還需要為青少年帶來更多有高度、有溫度、有深度的海洋與國防的科普體驗。讓青少年知海愛海,情系海洋、邊疆、海疆,勵志投身海洋國防,將來能扎根海疆,為建設強大的現代化海軍從小立志、建功立業。
在現有基礎上更要加強海洋科普,讓公眾強化海洋意識。我剛才說到日本的海洋意識是很強的,他們國家有很好的海洋戰略。日本的東京大學有一個專門的機構,承擔著非常重要的海洋科普工作。比如在海洋科普方面,他們關注聯合國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其中第14項就是關于海洋資源的利用和可持續發展。日本積極參與了這方面的工作。

北航實驗學校中學部指導老師王耀輝和隊員討論比賽策略
聯合國在海洋意識、海洋素養的培養方面有一個計劃,現在開展的是海洋10年的項目,從2020年至2030年。日本一方面關注聯合國開展的海洋10年教育活動,重點從認知、態度、行動三個方面加強工作。他們強調與海共生,在這個理念下開展了一系列有效的海洋意識的教育,包括對海洋知識技能的提升以及對海洋一些思考、判斷、表現方面能力的培養。他們還開展了生命、環境、安全三個方面海洋意識領域的提升工作。生命方面強調生命起源、進化、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方面的教育和普及。經濟社會層面關注水產資源。文化層面關注包括基于海洋的影視文化以及歷史民俗、健康、體育運動等;在環境方面也是從地球、經濟社會和文化三個維度來開展工作。
我們國家加強海洋科普工作的同時,也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做好海洋科普的教育制度安排。
少年強則國強!這個時代的青少年到2035年、2050年會是時代的棟梁。希望現在的青少年能夠將個人理想和國家的國防安全相結合,心存高遠、心系海洋,把祖國的萬里海疆作為放飛夢想的廣闊舞臺,刻苦學習、銳意進取、勇于挑戰,將來在海洋事業上能夠奮發有為,為建設海洋強國、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建功立業。
第一,要始終愛祖國、愛人民,懷遠大理想。加強海洋國防,建設強大海軍,可以說是給每個青少年的夢想提供了一個支撐。青少年要放眼世界、把握未來,用志向書寫理想、用行動成就夢想。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和底氣。國家的強大和中華民族的復興就是我們最強大的底氣。
第二,要不斷錘煉品質,增強學習能力。要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道德修養,明辨是非曲直,增強自我定力。要弘揚科學精神、掌握科學方法,勤思篤學、增長才干,只有這樣才能具備投身新時代海洋國防事業應有的素質和能力。
第三,要始終堅定信念,堅持實事求是。人生就像大海航行一樣,沒有一帆風順,只有乘風破浪,才會勇往直前。所以要堅定信念,腳踏實地,要能接受磨煉,有像大海一樣的廣闊胸懷,把困難和挫折當作成功的鋪路石,在攀登知識高峰中追求卓越,向著既定的目標不斷前行。能夠在很小的時候確定為海洋奮斗獻身的志向,一定會讓海洋更美麗,讓國家更強大,讓世界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