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7日,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獵鷹9-1.2型火箭在卡納維拉爾角天軍站進行了星鏈低軌寬帶星座的第29次專項組網發射。箭上攜帶了60顆“星鏈”衛星。這是該公司今年的第16次發射和第13次“星鏈”組網專發。這也是“獵鷹9”火箭連續第100次發射成功。
本次發射采用了一枚很新的一級火箭,此前僅用過一次。在本次發射中,該箭再次成功實施了落船回收。本次發射所用整流罩的一個半罩此前已參加過4次“星鏈”發射任務,同一個半罩5次使用改寫了整流罩復用次數紀錄。自2019年5月組網發射啟動以來,已發射“星鏈”衛星總數為1737顆,仍能工作的衛星數量應該不超過1634顆。“星鏈”網絡目前仍在開展貝塔測試。已被納入測試范圍的國家此前有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新西蘭、法國、奧地利和荷蘭。
(江山)
5月19日,聯合發射聯盟公司的宇宙神5-421型火箭在卡納維拉爾角天軍站發射了美國天軍“天基紅外系統”(SBIRS)的第五顆靜地軌道衛星,代號SBIRSGEO-5,并搭載發射了2顆立方星。該星由洛·馬公司采用A2100M平臺的現代化改進型號LM-2100M,造價約10億美元。SBIRS接替上世紀70年代啟用的“國防支援計劃”系統,利用紅外探測器探測導彈羽煙,可以提供及時、可靠而準確的導彈預警、導彈防御和作戰空間態勢感知信息。每顆SBIRS-GEO衛星重約4.5噸,設計壽命12年。這些衛星均配備非常先進的掃描和凝視探測器,紅外靈敏度比“國防支援計劃”系統更高,重訪時間更短。掃描探測器用于導彈發射和自然現象的大范圍監視,而凝視探測器則能以更高的靈敏度觀測小片重點區域。這些衛星還能探測到森林火災、流星、衛星再入和核爆產生的明亮紅外輻射。本次發射首次采用設兩臺固體捆綁的宇宙神5-421型火箭。

(小默)

6月4日,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獵鷹9-1.2型火箭在卡納維拉爾角肯尼迪航天中心第39A號發射臺發射了執行美國宇航局“商業補給服務”(CRS)項目下國際空間站貨運補給任務的又一艘“龍”貨運飛船,任務代號“龍”CRS-22。飛船于6月5日抵達空間站。這是“龍”2型第二代飛船貨運型號的第二次飛行。該型號亦稱“貨運龍”,其首飛任務是去年12月6日發射的。本次發射采用了一枚全新的第一級火箭。本次發射的火箭成功實現了落船回收。這是該公司今年的第17次發射,也是其去年11月以來首次采用全新的第一級火箭執行發射任務。
本次發射的飛船上載有3328千克重的補給物資和儀器設備等,包括站上太陽能電池陣升級用的首對電池陣。它們發射時被卷放在一個筒形容器內,待上天后再展開。船上還搭載了2顆將從站上部署出去的立方星,分別由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和橡樹嶺公立學校建造。這艘飛船將在7月份離站返航,屆時將帶回約2400千克的實驗品和設備。
(江山)
5月10日,美國宇航局“奧西里斯-雷克斯”探測器讓其主推力器工作了7分鐘,開啟了23億千米的返航之旅。這是該局首項小行星采樣回送任務。樣品艙將于2023年9月落到猶他州的沙漠中。艙內有探測器去年10月從近地小行星貝努上取到的原始物質。這項任務耗資8億美元,2016年9月發射。探測器于2018年12月抵達貝努,在選定了取樣地點后,于去年10月20日實施了取樣行動。
(小默)
美國宇航局在其“發現”計劃最新一輪任務選定工作下選取了兩項金星探測任務。這將是1989年該局發射“麥哲倫”雷達測繪軌道器之后首度發射金星專項探測任務。“麥哲倫”的任務已在1994年結束。
兩個探測器分別名“達·芬奇”+和“真相”。它們一個以大氣為主,而另一個則將重點關注金星表面。“達·芬奇”將把一個探測裝置送入金星大氣,測定惰性氣體和其它元素成分。下降探測裝置上的相機將拍攝稱為“鑲嵌地塊”的地質特征的高分辨率圖像。“真相”將利用合成孔徑雷達系統從軌道上對金星進行測繪。它還將搜尋紅外輻射,從而有望幫助科學家確定那里是否存在活火山。“達·芬奇”+任務將由美國宇航局戈達德航天飛行中心牽頭,而“真相”則將由噴氣推進實驗室主管。兩項任務的探測器本體都將由“洛·馬”承造。每項任務估計需耗資5億美元,擬在2028—2030年間發射。發射合同將在每項任務研制的后期簽訂。

(江山)
公理公司將用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載人龍”飛船再開展3次前往國際空間站的私人載人飛行任務。該公司此前就已訂購了“載人龍”的一次飛行。編號為AX-1的任務最早將在明年1月發射,也將是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首次承擔以國際空間站為目的地的全私人性質載人飛行。創造了美國航天員累計留軌時間紀錄的前美國宇航局女航天員惠特森將擔任AX-2任務的指令長。
“載人龍”已經3次送航天員前往國際空間站,但這3次飛行都是按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拿到的一項“商業載人運輸計劃”合同為美國宇航局進行的。對于公理公司來說,其已訂購的4次飛行將只是個開端。該公司計劃從2024年開始往國際空間站上加裝私人艙段。這些“公理站”艙段到2028年將能脫離出去,成為一座私有軌道前哨站的基礎艙段。
(江山)
基于美國的航天資產在經濟和國家安全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作用的認識,美國眾議院2名議員推出的《航天基礎設施法案》要把航天設施加到目前已被國土安全部列為關鍵基礎設施的16個行業中,需要由聯邦政府制定指導方針來加以保護。根據這項法案,航天基礎設施將包括航天器和運載火箭、航天相關地面系統和發射基礎設施、相關生產設施以及信息技術系統。

(江山)

美國累計太空駐留時間紀錄保持者、前美國宇航局女航天員佩吉·惠特森5月份被任命為公理空間公司第二次國際空間站商業飛行任務的指令長,與她同行的還有來自田納西州諾克斯維爾的私人航天員約翰·肖夫納,后者將是代號為AX-2任務的客戶,并將兼任駕駛員。公理公司沒有宣布誰將隨惠特森和肖夫納一道參加AX-2飛行。惠特森3次到國際空間站上執行長期飛行任務,累計在太空中駐留了665天,是在太空中停留時間最長的美國人。她在3次空間站任務期間共完成了10次太空行走。惠特森還曾擔任過美國宇航局航天員辦公室主任,2018年6月從該局退休。她后來以航天員顧問的身份加入了公理公司,今年1月被任命為該公司AX-1空間站任務的后備指令長。
(小默)
由于遇到很多技術問題,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的發射時間推遲了數年,費用也上漲了數十億美元。目前“韋伯”工作進展順利,應能在8月底運往法屬圭亞那,并在10月底發射,但用來進行發射的“阿里安5”火箭卻出現了問題。此前兩次發射暴露出整流罩分離不太正常的問題,雖然未對飛行造成負面影響,但為確保最好的質量和可靠性水平,阿里安公司正在同整流罩制造方華格公司一起開展檢查。發射隨之陷入長時間停頓。阿里安5火箭上次發射還是去年8月份。這將導致“韋伯”的發射時間從目前暫定的10月底至少推后到11月中旬。與行星探測任務不同,“韋伯”并不要求在一個很窄的窗口內發射。
(江山)
美國空軍計劃進一步研究是否能利用商業火箭往世界各地運送貨物。名為“火箭貨運”一個預研投資稱項目已入選空軍的“先鋒”計劃。這類項目是為發展據信有望在未來用到的能力。目前得到經費支持的“先鋒”項目包括人工智能技術、自動駕駛車輛和導航衛星。
空軍在其2022財年預算案下提出要為火箭貨運項目申請4790萬美元。空軍2021年花在火箭運貨論證上的經費為970萬美元。空軍希望研究用火箭在不到1小時內把100噸貨物運往世界上任何地點的好處和會遇到的難題。空軍并不計劃投資研制商業火箭,而是要發展利用商業火箭來滿足特定軍事需求所需的技術。該火箭貨運項目將利用建模和仿真模擬來分析運送載荷或空投貨物有效載荷的軍用價值、性能和費用。

(江山)
美國宇航局已指派另一位美國航天員凱拉·巴倫參加前往國際空間站的下一次商業載人運輸任務“機組”3,表明該局已不再指望能及時地同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俄航)達成一項座位互換協議,安排俄方一人參加此次飛行。按照進度安排,這項任務將不早于10月23日發射。巴倫將加入到已于去年12月率先入選“機組”3任務機組的美國宇航局航天員拉賈·查里和湯姆·馬什本以及歐空局航天員馬塞厄斯·莫勒的行列。未達成換座協議的一個因素是俄方有關“聯盟號”后續飛行的規劃。按俄目前安排,4月份抵達空間站的美國宇航局航天員范德黑可能將一直駐守到明年4月。俄美“混編機組”將可保證在聯盟號或美方商業載人飛船長時間無法使用的情況下站上隨時都能有至少一位俄方航天員和一位美方航天員值守。
(小默)

維珍銀河公司宣布,國際宇航科學研究所(IIAS)的凱莉·杰拉迪將乘坐“太空船二號”開展一次專享科研飛行。杰拉迪屆時將在飛行器上開展實驗和技術驗證,包括測試生物醫學傳感器和開展一項流體構造實驗。這是該公司為把業務擴大到太空旅游以外所做努力的一部分。“維珍銀河”和IIAS均未透露交易條款,包括收費和飛行將在何時進行。IIAS是一家公眾科學機構,為與航天相關的研究和教學活動提供支持,包括承擔加拿大國家研究理事會和加拿大航天局的項目。
(江山)
5月22日,維珍銀河公司的太空船二號亞軌道飛行器進行了其兩年多來的首次太空飛行。這是“太空船二號”去年12月一次有動力試飛在發動機點火之時被中止后的首次試飛。名為“VSS團結號”的“太空船二號”由“白衣騎士二號”飛機掛載,從新墨西哥州美洲航天港起飛。機上載有兩名駕駛員。載機把“VSS團結號”投放出去,后者的固液混合火箭發動機隨即點火工作了約60秒。“VSS團結號”沿著一條亞軌道路線上升,達到了89.2千米的最大高度,然后滑翔返航,在美洲航天港一條跑道上著陸。“維珍銀河”現在預計常態化商業運營最快會在明年初啟動。

(江山)

5月29日,由阿里安航天公司及其下屬參股子公司斯達西姆公司經營的俄制聯盟2-1b/“弗雷蓋特”型運載火箭在俄羅斯東方航天發射場發射了一網公司的36顆組網衛星。這是一網低軌寬帶星座的第6次全面組網發射,也是“一網”走出破產保護后的第4次組網發射。這也是“一網”的組網發射連續第4次在東方發射場進行。本次發射后,加上2019年2月發射的最初6顆原型試驗衛星,“一網”在軌衛星數量已超過200顆,達到218顆。一網公司預計將通過與阿里安公司簽約的總共19次“聯盟號”發射在2022年完成由650顆衛星組網的初期星座部署工作。發射將以大概每月一次的頻率進行。這將讓“一網”能在今年年底前實現對北極區域的覆蓋,明年實現全球覆蓋。該公司對北極區域的定義是北緯50度以上。
(小默)
日本富商前則友作將作為太空歷險公司的客戶乘12月8日發射的聯盟MS20飛船飛往國際空間站,進行為期12天的太空旅游。與他同行的還有制片助理平野洋三。俄航天員亞歷山大·米蘇爾金擔任指令長。這將是“聯盟號”飛往國際空間站的首次專項商業飛行。此前所有到訪國際空間站的太空游客都是由這家公司安排的。另外,俄羅斯女演員尤利婭·別列希爾德、導演克利姆·希彭科和俄航天員安東·什卡普列羅夫將乘10月5日發射的聯盟MS19飛船飛往國際空間站。這兩位游客將在站上逗留12天,為一部名為《挑戰》的影片拍攝部分鏡頭。兩人將同俄航天員奧列格·諾維斯基一起乘坐目前對接在站上的聯盟MS18飛船返航。

(江山)

為設計和建造首批第二代伽利略導航衛星,歐空局已代表歐盟委員會正式簽發了總額14.7億美元的兩項合同。經過公開競標,這些合同被交給了泰雷茲·阿萊尼亞空間公司意大利部門和空客防務與航天公司德國部門。兩家公司將建設兩個獨立的衛星系列,共計將承造12顆第二代“伽利略”衛星。“伽利略”是歐洲的民用全球衛星導航星座,是當前世界上精度最高的衛星導航系統,正在為全球各地超20億用戶提供米級的定位精度。這些第二代衛星首次發射預計將在不到4年內進行,將加入現有“伽利略”衛星星座。新一代系統應能向所有用戶提供分米尺度的精準定位服務。第二代星將采用眾多創新技術,但不會造成其任何服務的中斷。
(小默)

5月31日,新西蘭宣布簽署了由美國主導的“阿爾忒彌斯協議”,并對文件中有關太空資源的立場表現出特別的興趣。該國成為簽署該協議的第11個國家。新西蘭并未給出參與由美國宇航局主導的“阿爾忒彌斯”探月計劃的具體規劃。該國航天行業最有名的企業是火箭實驗室公司,但該公司總部設在美國,目前已在通過去年拿到的一項合同參與“阿爾忒彌斯”計劃,將在今年晚些時候由電子號火箭從弗吉尼亞州沃洛普斯島發射稱為“頂點”的一項立方星任務,來驗證月球“門戶”將使用的近直線暈軌道的穩定性。

(小默)


5月27日,韓國簽署了“阿爾忒彌斯協議”,成為該協議的第10個簽字國。韓美還簽署了一項“民用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合作”協議。雙方的初步合作領域預計將包括“韓國探路者月球軌道器”(KPLO)。作為韓首項無人探月任務,KPLO計劃于明年8月由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獵鷹9”火箭發射,將對月球進行成像。美國宇航局為該軌道器提供了一臺先進的月球偵察軌道器相機。作為回報,KPLO將安排與該局登月任務選址相關的工作,包括采集月球地形地貌信息。
根據新簽的“民用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合作”協議,美將支持韓建設“韓國定位系統”(KPS)。韓將在該項目上投入35.6億美元,在2035年前新發射7顆衛星,其中3顆將發往地球同步軌道,另4顆則將部署到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該系統將與美現有的GPS系統具有互操作性,提升朝鮮半島的測量精度。
(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