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商務興起至今,概念已經發生了多輪演變,總體趨勢呈現出“細分化”特征。服裝電子商務是電子商務的主要細分產物,從數據角度觀察,服裝產品多年穩居電子商務零售系統的“第一寶座”。因服裝產品本身具有類型豐富性、品牌多樣性、功能差異性等特點,在產品范疇內龐大的細分體系,更增加了服裝電子商務運營難度,有效實現服裝電子商務“產、供、運、銷、管”各環節整合,是服裝電子商務研究課題的重中之重。劉鑫主編的《服裝電子商務》一書立足我國服裝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從市場、網店、營銷、供應鏈等多個角度進行深入探索,為促進我國服裝電子商務產業鏈轉型升級提供了可行性建議。
《服裝電子商務》一書前瞻性較強,這一特點主要表現在本書的內容構成上。一般服裝電子商務類著作的內容構成方式,多采用“分化+組合”的分析方式,首先論述服裝產業、電子商務行業的獨立要素,如服裝設計、生產、營銷等,以及B2C、O2O等模式。本書作者將“服裝電子商務”視為一個有機整體,借鑒“互聯網+”思維提出了一種全新業態。在新業態中,電子商務不再是單純地營銷工具,同時具備數據調查與分析、門店運營與管理、產品供應與物流等多種功能,幾乎滲透到傳統服裝產業的每一個領域。作者強調服裝專業課程與服裝電子商務實踐的深度融合,引導大學生特別是在電子商務上的大數據收集、分析及處理能力,有助于大學生更全面地認識服裝市場環境的影響要素。
對服裝電子商務這一宏觀業態進行了全方位解構。結合中國服裝電子商務的真實表現,劃分成“服裝電子商務概論”“服裝網絡市場分析”“服裝網店開設運營”“服裝供應鏈管理”等模塊,采取這種“分而述之”的內容組織方式,讓讀者更容易了解我國服裝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通過服裝網店開設運營模塊下,重點展開市場調查、組織管理、經濟數據分析等知識點的交叉與融合,能夠更全面地反饋出服裝電子商務面臨的的問題、具體誘因是什么,為提出改進措施奠定現實依據。書中提出了大量服裝電子商務發展中的常見問題,借鑒書中提供的“交叉融合性策略”降低了解決問題的難度。事實上,交叉融合機制本身就意味著解決問題手段的多元化,例如“服裝供應鏈管理”方面遇到的困難,如果無法從市場角度解決,則可以謀求網絡技術方面的優勢。
《服裝電子商務》一書最大的創新之處是倡導“新零售”發展路線,這一主張既源自于作者多年從事服裝電子商務教育工作的經驗積累,也是通過觀察新型電子商務發展趨勢得出的科學結論。新型零售發展路線的本質是謀求電子商務效應最大化,從現實邏輯出發,傳統服裝零售需要經過多道中轉手續,才能夠直接面對消費者,這一過程中必然會形成大量的庫存積壓,無形中提高了服裝零售成本。早期的服裝電子商務只是“服裝商務的電子化”,除了消費方式從線下支付轉變為線上支付外,其他與傳統服裝消費模式沒有本質區別。本書所倡導的新型零售發展路線以消除庫存為目的,整體上,引導我國服裝電子商務向“定制化、小批量、快物流、零庫存”的方向發展。理論上看,本書提出的這一主張是完全可行的,電子商務平臺可以營造一種“即見即得”的消費體驗,在預定服裝產品之后,信息逆流轉向服裝產業上游(包括設計、制造等環節),這樣不僅增強了整個服裝電商產業鏈節點關系,也能夠充分滿足人們對服裝產品的個性化消費要求。本書視域開闊,對跨境服裝電子商務發展這一話題作為獨立模塊展開探討,對比了國內與跨境服裝電子商務在理論、實踐維度的差異,并從設計、物流、支付及售后服務等方面提出了完善策略,對實現我國服裝電子商務模式優化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