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慶, 李官群
(1.保靖縣農村交通建設技術咨詢服務站, 湖南 保靖 416000;2.保靖縣交通運輸局, 湖南 保靖 416000)
隨著隧道工程的大量建設,隧道施工安全問題日益突出。山嶺隧道一般采用鉆爆法,一次向前開挖多少米比較合適需要確定。如果一次向前開挖過短,雖然安全,但經濟效益太低,對于整個工程的工期和效益不利;而一次開挖過長,又可能因為圍巖自穩能力不足而引發安全事故,輕則帶來經濟損失,重則造成人員傷亡。因此,隧道施工進度的確定尤為重要。
屋場坪隧道位于湖南G209、S318保靖龍溪至遷陵公路,起訖里程為K10+655—K11+473,全長818 m,屬中隧道,設計標高為297.15~273.43 m。隧道全線位于直線段,路拱橫坡為1.5%,隧道(進口至出口方向)縱斷面均為-2.9%下坡。所在區域屬于侵蝕剝蝕丘陵地貌,隧道穿越一個丘陵體,該丘陵體地面標高為296.23~494.21 m,相對高差197.98 m。隧道最大埋深約208.66 m。隧道建筑限界凈寬為1.5 m(左側人行道)+1.0 m(側向寬度)+2×3.5 m(行車道)+1.0 m(側向寬度)+1.5 m(右側人行道),凈高為5 m。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35 s,相應于地質基本烈度小于Ⅵ度。
采用有限元軟件MIDAS/GTS進行模擬分析。
建模過程中,為保證不影響分析結果,又快速高效,對圍巖長度、寬度進行有效選擇。根據圣維南原理,開挖只在洞周圍一定范圍內引起應力重分布。實踐和理論分析表明,應力重分布范圍在洞室周圍中心點3~5倍開挖寬度(或高度)內。屋場坪隧道寬度為12 m,模型中水平方向和底部邊界距離隧道圓心60 m,隧道上方則按照實際地形設置到地表面。巖體水平方向的左右兩邊約束水平方向位移UX,巖體底下約束豎直方向位移UZ,開始開挖的面約束縱向位移UY及水平和豎直方向的轉動RX、RZ,最后開挖結束面約束縱向位移UY。
主要對該隧道K11+280—310段Ⅳ圍巖進行建模分析。依據工程地質報告、設計資料及《公路隧道設計規范》選取圍巖物理力學參數,結果見表1。

表1 圍巖、支護結構的物理力學參數
圍巖和紅黏土的材料類型選擇各向同性,模型類型選擇摩爾-庫倫,采用3D實體單元進行分析。噴射砼采用各向同性中的彈性結構,采用2D板單元模擬。錨桿的材料也選擇各向同性中的彈性結構,采用1D的植入式桁架單元模擬。
每次分別以開挖1.5、3、5 m為施工進度,一共分13個施工步驟。步驟1為初始應力狀態模擬;步驟2為隧道第1段全斷面開挖和錨桿施工;步驟3為隧道第1段初期支護噴射砼施工,開挖第2段和錨桿施工;步驟4~12為隧道第2~9段初期支護噴射砼施工,開挖第3~10段和錨桿施工;步驟13為隧道第10段初期支護噴射砼施工。
每次施工前進1.5 m,數值模擬分析最后施工階段的豎向和水平位移,結果見圖1;每次施工前進3 m,數值模擬分析最后施工階段的豎向和水平位移,結果見圖2;每次施工前進5 m,數值模擬分析最后施工階段的豎向和水平位移,結果見圖3。表2為隧道開挖進尺與隧道圍巖變形之間的關系。

圖2 每次施工前進3 m時最后施工階段的豎向和水平位移(單位:m)

圖3 每次施工前進5 m時最后施工階段的豎向和水平位移(單位:m)

表2 隧道開挖進尺與隧道圍巖變形統計
從圖1~3和表2可以看出:單次向前開挖1.5 m與單次向前開挖3 m時位移變形差別不很大,表明一次只向前開挖1.5 m并沒有充分發揮圍巖的自穩能力,安全系數較高,但會嚴重影響施工進度;單次向前開挖5 m時,圍巖變形量增大許多。綜合來看,建議采用3 m進尺進行開挖。同時在施工中密切注意圍巖的變化情況,防止某些特殊地段發生突變現象。

圖1 每次施工前進1.5 m時最后施工階段的豎向和水平位移(單位:m)
只對建模分析段K11+283所測量的數據(見表3)進行統計分析。對表3中收斂值進行整理,繪制收斂-時間關系曲線(見圖4、圖5)。

圖4 水平收斂-時間關系曲線

圖5 豎向收斂-時間關系曲線

表3 K11+283周邊位移現場測量數據
至本次測量為止的收斂總量,正號表示收斂值為正,
測邊變短,負號表示收斂值為負,測邊變長。
由表3、圖4、圖5可知:剛開始開挖時,圍巖的水平收斂量和豎向收斂量大,處于變形階段,施工方和監控測量方都要密切關注圍巖的變化情況。開挖十幾天后變形慢慢趨于平緩,日變形量越來越小。監控測量到24 d時,變形基本穩定,水平收斂速率為0.01 mm/d,遠遠小于0.2 mm/d,表明水平收斂已經穩定;豎向收斂為0.01 mm/d,遠小于0.15 mm/d,表明豎向收斂已經穩定。從水平收斂和豎向收斂速率來看,24 d后圍巖變形已穩定,可進行二次襯砌施工。
水平趨于收斂后變形實測值為2.66 mm,與數值模擬中單次向前開挖3 m時的變形計算結果2.82 mm接近;豎向最終收斂實測值為13.26 mm,與數值模擬中單次向前開挖3 m時的變形計算結果14.66 mm接近。隧道開挖的變形實測值基本與數值模擬結果相吻合,該隧道合理的施工進尺為單次向前開挖3 m。
(1) 開挖進尺對圍巖變形有一定影響,開挖進尺越大,圍巖變形越大,但并非線性變化。
(2) 圍巖具有一定的自穩能力,采用新奧法施工時,需盡量充分發揮圍巖的自穩能力,在同樣安全的前提下,盡量加大開挖進尺,以提高施工進度。該隧道合理的施工進尺為單次向前開挖3 m,既可滿足安全需要,又符合經濟需求,還能充分發揮圍巖的自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