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本文在討論建筑業“營改增”意義的基礎上,通過建立相關假設,分別計算建筑業小規模納稅人和一般納稅人的營業稅和增值稅,通過比較兩種結果,得出“營改增”后建筑業整體稅負下降的結論,最后提出相應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建筑業? 營改增? 稅負影響
營業稅、增值稅作為我國兩個重要的稅種,在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都曾發揮過重要作用,兩稅并存的現象在我國也持續了較長時間,這對于企業乃至我國的經濟發展都是不利的。從2012年“營改增”方案首次在上海試點,到2016年,國務院開始在建筑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房地產業進行營改增試點,至此,營業稅正式推出歷史舞臺。建筑業作為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行業,其稅率將從對營業收入征收3%的營業稅改為11%的增值稅,在這一過程中企業稅負是否下降,建筑業如何應對此次“營改增”,將是本文討論的重點。
1.建筑業實施“營改增”的意義
1.1有利于企業內部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
在“營改增”之前,企業購進的固定資產進項稅額均不能抵扣,而實施“營改增”后可以從其銷項稅額中扣除,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建筑企業的稅負水平,有利于建筑企業更新設備和技術,同時也可以減少能耗、降低污染,提升建筑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1.2解決了建筑業內存在的重復征稅問題
增值稅和營業稅并存嚴重影響了增值稅作用的發揮,造成征收的混亂。建筑行業耗用的主要原材料,如鋼材、水泥等屬于增值稅的征稅范圍,在建筑企業購買原材料時已經繳納了增值稅,但是由于建筑企業不是增值稅的納稅人,因此他們購進原材料繳納的進行稅額是不能抵扣,“營改增”后此問題可以得到有效的解決。
1.3有助于提升行業協作,推動建筑業走向專業化
亞當斯密認為分工可以促進專業化,提高生產效率。營業稅在計征稅額時,通常都是全額征稅,很少有可以抵扣的項目,因此建筑企業更傾向于自行提供所需的服務而非由外部供應商來提供相關服務,這就導致了生產服務內部化,不利于企業優化資源配置和進行專業化細分。在增值稅體制下,外購成本的稅額可以進行抵扣,有利于企業擇優選擇供應商供應材料,提高社會專業化分工程度,促進企業專業化水平和服務能力的提升。
2.“營改增”對建筑業的稅負影響
2.1假設條件
在研究稅費影響之前先做如下假設:企業的稅收環境、財務管理都處于比較完善的狀態,且建筑企業的一般成本構成及其內容如下表所示。
2.2對小規模納稅人的稅負影響
建筑業“營改增”后,小規模納稅人適用3%的增值稅稅率,小規模納稅人采用的是簡易計稅辦法,在購進貨物、接受勞務過程中獲得的進項稅額不能抵扣。在征收營業稅的情形下,稅率雖然也為3%,但是營業稅是價內稅,相比之下增值稅是價外稅,因此同樣3%的稅率,增值稅稅率實際低于營業稅。
為了說明在相同的稅率情形下,為什么營業稅實際稅率高于增值稅,這里舉一個例子予以說明:例如,某個企業的銷售額為103萬元,可以換算為不含增值稅銷售額100萬元,增值稅額為3萬元;而在征收營業稅的情況下,營業稅計稅基礎是103萬元,營業稅額為3.09萬元,所以增值稅相對于營業稅實際上要低0.09萬元。
當考慮企業營業成本和企業所得稅時,由于征收兩種稅時營業成本都不變,現假設為M萬元,同時考慮企業所得稅的情況。在征收營業稅的情況下,應納企業所得稅額為:(103-M-3.09)*0.25萬元,營業稅加企業所得稅為:(100-M-3.09)*0.25+3.09萬元。在征收增值稅的情況下,應納企業所得稅額為:(100-M)*0.25萬元,增值稅加企業所得稅為:(100-M)*0.25+3萬元。從計算中可知:(100-M-3.09)*0.25+3.09大于(100-M)*0.25+3,即征收增值稅時,少交大約0.0675萬元。
從上述分析可知,“營改增”后,建筑業中的小規模納稅人的稅負相比之前有所降低。
2.3對一般納稅人的稅負影響
這里仍然假設某建筑企業某月工程款收入為 100萬元(含稅)。“營改增”前,按營業稅計征,營業稅率為3%,需繳納的稅金為:100*3%=3萬元,稅金占工程款(含稅)收入的比例為:3/100*100%=3%。“營改增”后,收到工程款,開具增值稅發票,銷項稅額:100/(1+11%)*11%=9.91萬元。企業正常管理下,建筑企業一般成本構成如表3-1所示,材料費的進項稅額:100*60%/(1+17%)*17%=8.71萬元。則該企業當月的應納稅額=當月的銷項稅額-當月的進項稅額=9.91-8.71=1.20萬元。稅金占工程款(含稅收入)的比例為:1.20/100*100%=1.20%,小于3%,通過試算,“營改增”后,建筑企業的稅負降低了。
在營業稅的納稅體制下,建筑業不管采用哪種承包方式,都需要按照包括原材料在內的營業額納稅,屬于典型的重復納稅,而采用增值稅代替營業稅之后,建筑業只需要針對在本環節的增值額納稅,可以有效的減少了重復納稅。因此,針對一般納稅人,如果做好稅收籌劃,是能夠實現減稅的。
3.建筑業應對“營改增”的政策建議
針對本次“營改增”,企業為降低稅負,可以做如下一些準備。
3.1完善發票管理制度
我國實行嚴格的增值稅發票管理制度,由于增值稅專用發票具有貨幣功能,可以用以直接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因此企業要做好如下工作:第一,對供應商進行梳理,分清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在招標中盡量選擇一般納稅人供應商;第二,在合同中注明供應商應按該項業務一般納稅人適用稅率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第三,對小規模納稅人供應商應要求其提供稅務局代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
3.2重視稅務管理,加強納稅籌劃
稅收籌劃是指企業在不違背國家相關稅收法律制度的前提下,選擇合理的方法進行少繳稅、遲繳稅等行為。建筑企業進行“營改增”也給企業留有較大的稅收籌劃空間,比如不論是從一般納稅人購入沙、石、泥土等原材料,還是從個體戶、小規模納稅人購入;是選擇融資租賃設備還是直接購入工程設備等,這些都有待于建筑企業在充分的預測核算的基礎上做出決定。
3.3充分利用財政扶持政策
國家在推行“營改增”的過程中,在試點地區都推出了相應的財政扶持政策,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經營狀況和分析預測“營改增”給企業帶來的影響,積極爭取國家相關財政扶持,以便其在此次改革中獲得更有利的地位。
3.4重視利用先進的信息化管理工具
目前我國大多數建筑企業都是跨地經營,項目遍及全國,“營改增”后增值稅的進項稅額需要在企業的注冊地進行抵扣,如果企業繼續沿用原有的經營管理模式,一方面造成了抵扣周期長;另一面,增值稅發票的流轉傳遞環節多,容易導致發票遺失。如果有一個先進的信息化共享平臺,利用先進的管理工具將會使困境得到解決。
參考文獻
[1]王甲國.建筑業應對“營改增”之策略[J].稅務研究,2016(1):99-100.
[2]謝杭潔,張愛珠.基于“營改增”的建筑業稅負、風險及稅收籌劃探析[J]. 建筑經濟,2016(7):19-20.
[3]禹奎,陳小芳.我國建筑業“營改增”的稅率選擇與征管[J].稅務研究,2014(12):31-32.
[4]萬建國,韓菁.建筑業“營改增”問題分析[J].財會月刊,2013(4):45-46.
王邦州(1989-),男,經濟學碩士,六盤水市社會科學院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區域經濟發展、地方財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