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吖



點斑原海豚
此種海豚的大小、體型與體色差異極多,已鑒別出兩種:一種生活在沿岸,另一種棲居在外海。沿岸型通常體型較大、較厚實,身上斑點也較多
海豚是右利手還是左利手?
這是一個很狡猾的問題,因為海豚顯然沒有手。但是,在研究他們是否有左右偏好問題的過程中,研究者發現了人類在感知上的奇怪現象。
人類的行為并不對稱:我們大多數人習慣且擅長使用某一只手,保持平衡時重心放在某一條腿上會更容易,而那些工作生活里經常需要旋轉的人(如體操運動員、舞蹈家或跳水運動員),常常更喜歡朝某一個方向旋轉。
大眾心理學長期討論這種觀點,人們有時將這種觀點描述為左腦(分析)思維和右腦(創造)思維。盡管這種在大眾中廣為流傳的說法并沒有嚴謹的數據支撐,但大腦兩半球的一側優勢特點已經明確,科學家將其稱為偏側化。例如,語言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而感受物體空間關系則主要定位在右半球。
因為大腦的每一側都對應控制著身體的另一側,在動物身上研究不對稱行為可以為我們提供關于大腦功能的信息,對大腦的進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中華白海豚
雖然名為“白海豚”,但剛出生的中華白海豚體呈深灰色,幼年時期呈灰色,成年后則呈粉紅色。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印度洋,常見于中國東南部沿海。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素有“美人魚”“水上大熊貓”之稱
無手的不對稱傾向
人們最熟悉的偏側化無疑是左右利手,這一點曾經在動物身上做過研究,比如猴子用哪只手抓東西,狗用哪只爪子把食物從碗里扒出來等等。
但是當你研究的動物沒有手(或爪子)時,該怎么做呢?如何研究像海豚這樣沒有手的動物的偏側化?
事實證明,行為不對稱存在多種類型,不僅有左右利手等肢體偏置,還有感覺不對稱:例如我們用左眼還是右眼,會影響我們在任務中的表現,以及轉向偏好:每次旋轉時,我們都習慣性地轉向同一個方向。因為不同行為類型的不對稱,可能有不同原因,所以我們對行為不對稱的研究越多,我們就有可能更全面地了解大腦偏側化及其演變。
什么是向右轉?
如何定義“向右轉”,是問題變得棘手的開始。
在動物之間比較時,我們必須考慮到身體計劃的轉向和典型的移動方式可能不同。例如,當動物直立行走時(如人和鳥),其身體的長軸是垂直的,但當它用四肢行走時,其身體的長軸是水平的。
這意味著轉向可能涉及非常不同的運動類型。對四肢行走的動物來說,轉彎需要將身體的長軸壓到某一側;對兩條腿走路的動物來說,轉彎是在繞身體的長軸旋轉;而對像海豚這種在三維空間中游蕩的動物來說,上述的兩種轉彎都是可能的。
所以,開始研究海豚的偏側化時,研究者們需要小心翼翼地將這兩種不同類型的轉彎區分開。但當研究人員一直對什么是“向右”“向左”旋轉持不同意見時,他們遇到了另一個問題。經過大量討論(有時還有爭論),我們意識到,我們偶然發現了人類感知的一種奇怪現象:人類會以相反的方式解釋動物旋轉的方向。
要對此有所感受,請嘗試做出下面的動作:首先,站起來“向右轉”。然后臉朝下躺在地板上“向右滾”。你很可能會和大多數人一樣,在站立的情況下右轉,是將自己的右肩朝背部移動,而在躺著的情況下右轉,則是將自己的右肩朝胸部移動。
也就是說,在這兩種情況下,相同的指令會讓你做出方向完全相反的兩種旋轉。是不是覺得很奇怪?而且你無法用順時針/逆時針來解釋這個問題,即使在上面的例子中,將“向右轉”用“順時針”替換,你依然會得到相同的結果。
在此之前,幾乎所有關于轉彎或旋轉運動偏側化的科學研究面向的都是單一方向的單一物種,如人類轉彎(直立)或鯨魚跳躍(水平),因此這個問題從未出現過。這意味著,根據不同動物的轉彎取向,此前已發表的研究實際上一直在使用相反的編碼系統。
在關于人類和鳥類行走的研究中,動物從右側朝其前部移動的旋轉或轉彎,通常編碼為左/逆時針,但在海豚和鯨魚的研究中,同樣的行為卻被編碼為右/順時針 。
如果我們想考慮不同物種之間轉向的偏側化,就必須要在轉向的方向上達成一致。這意味著我們需要一個新的編碼系統。
新的編碼系統
研究者提出的系統實際上是受到許多人在高中或大學物理電磁學中學習過的“右手規則”的啟發。
根據該規則,如果將右手拇指指向電流流經電線的方向,手指的取向會顯示圍繞該導線流動的磁場的方向。研究者采用了此模型,創建了右手指旋轉(RiFS)與左手指旋轉(LeFS)編碼系統。
在這個系統中,當編碼者伸出的拇指沿著動物的長軸方向,即指向動物的頭部時,相關手的蜷曲手指則可以描述旋轉的方向。無論動物的方向或運動方向如何,我們都能夠快速編碼這些旋轉或轉彎行為。
研究者的發現
先前的一些科學論文聲稱,海豚表現出強烈的右傾行為不對稱,類似于人類的右利手。
但是,由于“右”在早期的編碼系統中并不總是意味著相同的方向,所以無法確定這種說法是否正確。為了檢驗這個說法的正確性,研究者觀察了26只海豚中不同類型的行為不對稱,例如,“它們在瀉湖周圍游向哪個方向”“它們用身體的哪一側接觸事物”等。
在保證區分不同類型運動的基礎上,使用明確的RiFS/LeFS 編碼系統,我們發現——與先前的說法相反——海豚其實沒有一般的右向不對稱傾向。
人們常常認為,當我們學到一些我們以前不知道的新東西時,科學進步就會發生。但是,當我們意識到我們看待事物的方式存在問題時,另一種科學進步同樣在發生。在這種情況下,找出不同的看待方式,可以讓我們更清楚地看到事情的本質。
正如科幻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曾經指出的:科學中最令人興奮的短語,不是“我發現了”,而是“這就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