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雨



抗日戰爭結束后,中國人民熱切希望和平、民主,建設一個新中國。這一愿景卻在1946年6月26日被打破。這一天,國民黨在完成內戰準備后,以22萬兵力圍攻鄂豫邊境的中原解放區,挑起全面內戰。
戰火燃燒至齊魯大地,面對敵強我弱的嚴峻形勢,人民解放軍未曾膽怯。華東野戰軍先于1947年2月下旬在萊蕪地區全殲國民黨第二“綏靖”區副司令長官李仙洲部5.6萬余人,后于同年5月中旬在孟良崮戰役中全殲國民黨精銳主力整編第74師3.2萬余人,次年9月1 6日打響解放濟南的戰役,共殲守敵10.4萬余人。
濟南的解放,使華東、華北兩大解放區連成了一片,在陸路上隔斷了華北、東北之敵與江南之敵的聯系,從戰略上配合了遼沈戰役的進行,為華野揮師南下會同中原野戰軍進行具有決定意義、空前規模的淮海大戰創造了有利條件。穿過硝煙的濟南,重獲新生,自此濟南人民把命運牢牢地握在了自己手中。
萊蕪戰役:運動殲敵的典范
1947年2月,正是春寒料峭的時候。
得知部隊食物緊張,老百姓紛紛拿出地窖里儲存的白菜、蘿卜等蔬菜;得知部隊柴草供應不足,老百姓趕緊將屋頂的稻草、木材等拆下來;得知物資運送人員不足,老百姓踴躍報名支前,爭著上戰場……這一幕幕讓人動容的場景,發生在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的萊蕪,發生在聞名遐邇的萊蕪戰役中。
1947年魯南戰役后,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軍隊調集31萬兵力,分南北兩線,妄圖以“南北對進夾擊”的戰術,消滅陳毅、粟裕、譚震林率領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主力。華野首長在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主席的指揮下,及時抓住戰機,主動放棄臨沂,冒嚴寒,踏山路,秘密北上,將北線國民黨軍李仙洲部圍困在齊長城以南和萊蕪以北。
戰役于2月20日正式打響。華東野戰軍在山東人民的全力支援下,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運動殲滅戰。此戰歷時3天,全殲國民黨軍5.6萬余人,生俘、擊斃國民黨將官23名,收復縣城13座、重鎮數十處,使魯中、膠東、渤海解放區連成了一片,粉碎了國民黨當局的“魯南會戰”計劃,奪取了華東戰場的主動權,使全國戰局發生重大變化,創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作戰史上在運動中大量殲敵的典型戰例,被列為百戰經典。廣為人知的電影《南征北戰》《紅日》皆是以此戰役為原型拍攝。
為紀念萊蕪戰役犧牲的革命烈士,1949年萊蕪在城西北礦山上修建了萊蕪革命烈士陵園,并于1969年遷至現址,1994年更名為萊蕪戰役紀念館。時光流轉至今,經過多次升級改造的萊蕪戰役紀念館擁有革命烈士紀念塔、萊蕪戰役展覽館和全景畫館、魯中抗日戰爭展覽館、烈士緬懷堂等主體建筑,成為了人們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的重要場所。
濟南戰役:黎明前的硝煙
那年,17歲的戰士滕元興在戰前寫下了這樣一封決心書:“連長、指導員,我要求完成最艱苦的任務,輕傷不下火線,重傷不哭叫,打下濟南,為山東人民報仇,爭取立功,戰士滕元興”;
那年,曲光喜右臂被炸斷,卻顧不得包扎,他用另一只手持槍射擊,機槍打壞了,就撿起步槍、磚石、鋼盔向敵人砸去,直到不能堅持時,他拉響了僅有的手榴彈沖向敵軍;
那年,孫景隆扛起“打進濟南府,活捉王耀武”的大旗第一個奔向濟南城頭卻不幸中彈,犧牲前他掏出一個被鮮血浸透的小布包,里面有18張帶血的紙幣,這是他參軍18個月所發放的津貼,他跟指導員說:“這是黨費”;
那年,正是1948年,濟南重獲新生的那一年。
1948年8月,中央軍委確定了“攻濟打援”的作戰方針,華東野戰軍以14萬兵力組成攻城集團,以18萬兵力組成阻援打援集團,攻城集團又分為東、西兩個兵團,于9月16日中秋節前夕發起濟南戰役。八天八夜的鏖戰,英勇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用不畏流血犧牲的拼搏精神,攻克外城、內城、商埠3道防線,于9月24日取得了戰役的偉大勝利一一共殲守敵10.4萬余人,生俘國民黨軍第二“綏靖”區司令官王耀武及以下軍官共23名。這場戰役打破了國民黨的“重點防御”計劃,極大地動搖了國民黨反動派固守大城市的信心。可以說,濟南戰役拉開了人民解放戰爭戰略決戰的序幕。
此次戰役中,眾多戰士將生命永遠地留在了這片火熱的土地上,濟南市區各地臨時安葬烈士遺體的地點多達60余處。為了紀念解放濟南犧牲的烈士,1948年10月15日,濟南決定修建革命烈士陵園。園內建有烈士墓區、毛澤東親筆題詞的革命烈士紀念塔、濟南戰役紀念館、革命烈士紀念群雕、毛澤東悼念烈士英雄亭、開國元勛題詞碑等烈士紀念設施。其中,中共“一大”代表王盡美、鄧恩銘等革命先烈均安葬于此。
除了濟南革命烈士陵園,濟南還在歷城區大王山、西徐馬等地修建烈士陵園,集中安葬解放濟南犧牲的烈士,同時加強對濟南戰役的遺址遺跡的保護。1963年,濟南市在舊城城墻拆除時,保留了原為日偽時期建立的氣象臺,并利用原有的城墻青石,砌筑了高10米的臺基。1985年,濟南在臺上建閣,并邀請原華東野戰軍司令員陳毅元帥題詞,謂之“解放閣”。爾后,這座雄偉的建筑,不僅成為了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成為了濟南標志性的建筑之一,于1977年12月被定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被評為泉城十大景觀之一。
硝煙已散,英雄未遠。那段歷久彌新的歲月、那股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已悄然融人這座城市的血脈中,激勵著她砥礪前行,奮勇開創新時代的璀璨篇章。
After winn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the Chinese people sincerely hoped to live in acountry on the path of peaceful development. This wish was, however, shattered on 26 June 1946. On that day,after completing preparations for civil war. the Kuomintang sent 220,000 troops to lay siege to the liberated areasof the Central Plains on the border between Hubei and Henan, and thus precipitating the country into 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