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威

對老板言論的管理心態,是考驗公關人段位的一個指標
這兩年,創始人因言生禍事件越來越頻繁,前有新東方俞老師“向女同胞致歉”,阿里馬老師稱“996是福報”,后有搜狗王小川在網上對吐槽加班的員工喊“有種就趕快滾”,美團王興“七言四行詩”引發股價飄綠。不少公關人感嘆,“做好公關首先要管好老板的嘴”。
非常理解公關小伙伴的心情和處境,老板少惹是非,就能減少工作的麻煩和生活的焦慮。但是管好老板的嘴,理論錯誤,實操難行,結果傷業務。先看結果,自帶流量的創始人一旦閉嘴,最大的免費傳播源就被堵死,市場和公關部門就需要花費更大的力氣尋找免費傳播,甚至做更多的付費傳播,從而產生更高的傳播成本。
其實,傳播力強的創始人言論,都會引起正面或者負面的爭議,而互聯網時代有討論價值的話題才有傳播性。創始人引發爭議,得到的是公眾對企業的關注,這個時候不要關注負面的評價,因為你的目標是和持有同樣價值觀的人成為價值共同體。馬老師對996是福報的言論,“不為996辯護,但向奮斗者致敬”,不是言論和爭議有問題,而是他沒有意識到已經變化的互聯網語境把言論本意引到無法預料的方向。當然也不乏不斷制造話題、制造爭議,同時又能在官方和網民中保持良好聲譽的創始人,比如小米的雷軍和蔚來汽車的李斌。雷軍用與董明珠打賭、豪氣沖天的造車宣言等各種機會挑戰競爭對手;李斌堅持用戶第一的品牌理念,以用戶滿意度而不是財務指標為公司核心目標,甚至因公關總監沒有幫車主跟媒體吵架而將其免職。創始人是品牌的代言人,是企業的靈魂。互聯網時代企業最重要傳播行為,就是創始人發出自己的聲音。這樣的傳播,至關重要、高效且免費。
主動傳播和風險規避,永遠是一對矛盾,公關人應該推動、引導,而不是限制。我看到一些企業公關部制定了詳細的言論禁區文件,聽起來絕對正確,但是經過潤色的言論一般是無趣的,這些規定會壓制老板的表達勢能。
從實操的角度看,老板也有幾類人,第一類是像馬云、雷軍、周鴻祎這樣個性十足、話題滿滿的老板,他們比一般人看得更遠,更深,自身的智慧足夠讓自己認識到風險。第二類是有表達意愿但是信心不足的老板,公關部提供的對外傳播“標準文本”往往讓其失落、抱怨。第三類是不愿意表達也不想表達的老板,這才是讓公關部真正頭疼的。
對老板言論的管理心態,是考驗公關人段位的一個指標。希望老板什么也別說什么事也沒有,是初級;希望老板按照提供的標準文本講話,是中級;希望老板引導企業的傳播,自己去收拾偶爾的殘破,是高級。高級層面上的背鍋是為了讓老板更好地發聲,企業更有效地傳播,這樣的背鍋是格局,是取義,是職業的價值。
30年前公關剛剛進入中國,主導這個行業的是國際公司、職業經理人。而現在企業家、創業者不僅是推動商業社會進步的根本力量,也是公關人職業發展,包括個人財富提升的重要來源。
經濟學家熊彼特在談到經濟發展的本質現象時指出,真正的企業家打破了傳統經濟中生產者將利潤投入再生產的“循環之流”,引入信貸、承擔個人風險,用創新重新組合生產要素,實施新組合的企業家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核心力量。在《經濟發展理論》中,他說“我們平常在企業家身上觀察到的那些舉動,從快樂主義的立場來看是沒有道理的”。他們不會像常人那樣計較利弊得失,其內心真正的動機是開創自己的王國,“商業上的成功,也許是現代人重溫中世紀王侯霸業的一條捷徑”。
回到現實世界,當你想“管住”看起來性情古怪的老板時,先試圖理解他集強大與脆弱為一體、渴望征服、渴望競爭、渴望證明自己是人中龍鳳的復雜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