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晨昊,李 歡,任鵬杰
(中策橡膠集團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8)
國內大型工程機械輪胎胎面膠在早期選用天然橡膠(NR)配合炭黑或炭黑/白炭黑填料,同時配以普通的硫黃硫化體系(簡稱CV硫化體系)制備而成。CV硫化體系在膠料交聯過程中形成較多的多硫鍵,因多硫鍵鍵能低,鍵長長,柔性好,故其賦予硫化膠較高的拉伸強度、拉斷伸長率及優異的耐屈撓性能,同時具有較低的生熱。但多硫鍵受溫度影響較大,在高溫長時間硫化及輪胎后期使用過程中,多硫鍵極易斷裂且重組生成新的單硫鍵,導致硫化膠交聯密度降低,從而影響硫化膠物理性能,造成膠料硫化返原[1-2]。
1977年,S.WOLF提出硫黃、促進劑和硅烷偶聯劑雙-(3-三乙氧基硅烷丙基)-四硫化物(Si69)組成的平衡硫化體系(簡稱EC硫化體系)[3]。該硫化體系各組分在等物質的量條件下,能夠在多硫鍵的斷裂分解過程中形成新的多硫鍵,保證交聯密度的恒定,將膠料的硫化返原現象降至最低程度甚至消除。
本工作將CV硫化體系和EC硫化體系用于NR配方中,研究不同硫化溫度對兩種硫化體系NR膠料彈性模量(G′)的影響,并對膠料的物理性能和耐熱空氣老化性能進行探討。
NR,20#標準膠,永東(新加坡)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提供;炭黑N220,杭州中策清泉實業有限公司產品;氧化鋅和硬脂酸,上海鋒翰化工有限公司產品;1801樹脂,華奇(中國)化工有限公司產品;防老劑4020和防老劑RD,山東尚舜化工有限公司產品;微晶蠟和十二烷基硫酸鈉(SDS),蘭溪雙牛助劑化工有限公司產品;硫黃和促進劑CBS,連云港銳巴化工有限公司產品;硅烷偶聯劑Si69,江西宏柏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產品。
CV硫化體系:NR 100,炭黑N220 53,氧化鋅 3.5,硬脂酸 2,1801樹脂 1.5,防老劑4020 2,防老劑RD 1.5,微晶蠟 2,SDS 2,硫黃/促進劑CBS 2.75。
EC硫化體系:NR 100,炭黑N220 53,氧化鋅 3.5,硬脂酸 2,1801樹脂 1.5,防老劑4020 2,防老劑RD 1.5,微晶蠟 2,SDS 2,硫黃/促進劑CBS/硅烷偶聯劑Si69 6.06。
1.8 L切線型密煉機,臺中壁宏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產品;S(X)-160A型開煉機,上海輕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產品;XLB-D型平板硫化機,湖州宏橋橡膠機械有限公司產品;MDR2000型無轉子硫化儀和RPA2000橡膠加工分析儀,美國阿爾法科技有限公司產品;TS-2000M型電子拉力機,高鐵檢測儀器(東莞)有限公司產品;LX-A型硬度計,上海六菱儀器廠產品;ST-CN型熱空氣老化烘箱,南通宏達試驗儀器有限公司產品。
膠料采用兩段混煉工藝。一段混煉在密煉機中進行,轉子轉速為55 r·min-1,混煉工藝為:NR(塑煉30 s)→加入炭黑N220、氧化鋅、硬脂酸、1801樹脂、防老劑4020、防老劑RD、微晶蠟和SDS→壓壓砣(25 s)→提壓砣清掃→壓壓砣至155℃后恒溫混煉(35 s)→排膠。二段混煉在開煉機上進行,混煉工藝為:一段混煉膠包輥(20 s)→加硫黃和促進劑→打三角包,使硫黃和促進劑混合均勻→薄通(4次)→下片。
NR混煉膠在平板硫化機上進行硫化,硫化條件分別為143 ℃×35 min和150 ℃×35 min。
(1)采用RPA2000橡膠加工分析儀對NR膠料進行加工性能測試。時間掃描測試條件:時間范圍 0~150 min,溫度 150和143 ℃,頻率 1.67 Hz,應變 6.97%,結果為G′和轉矩(F)。應變掃描測試條件:應變范圍 0.56%~40%,溫度 60℃,頻率 7 Hz,結果為損耗因子(tanδ)。
(2)硫化返原率。根據RPA2000橡膠加工分析儀測試的時間掃描曲線,NR混煉膠硫化返原率(R)可通過式(1)計算:
式中,Fmax為最大轉矩,FL為最小轉矩,F150為時間掃描至150 min時的轉矩。
(3)膠料其余性能均按相應的國家標準進行測試。
2.1.1 時間掃描結果分析
采用橡膠加工分析儀在不同溫度條件下進行長時間掃描,模擬NR膠料長時間的硫化過程[4]。通常使用CV硫化體系時,G′和F達到最大值后,隨著硫化時間延長,G′和F逐漸減小,呈現硫化返原現象。CV硫化體系和EC硫化體系NR膠料在143和150 ℃時的G′-時間曲線分別如圖1和2所示。
圖1 143 °C時NR膠料的G′-時間曲線
圖2 150 °C時NR膠料的G′-時間曲線
從圖1和2可以看出,經長時間硫化后,與采用CV硫化體系的NR膠料相比,采用EC硫化體系NR膠料的G′變化更小即平坦性更好。CV硫化體系NR膠料的G′最大值(G′max)和Fmax均大于EC硫化體系NR膠料。這是因為CV硫化體系NR膠料最初形成的多硫鍵含量大,EC硫化體系NR膠料的交聯速率常數比CV硫化體系小,達到正硫化的時間長。EC硫化體系NR膠料中的硅烷偶聯劑Si69在高溫下能夠發生不均勻裂解,生成雙(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二硫化物與雙(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多硫化物組成的混合物,該混合物能夠與NR分子中的丙烯基進行硫化反應,橡膠分子間進行橋接交聯,生成橡膠-橡膠橋接鍵。
T. KURIAN等[5]研究CV硫化體系下硫化溫度對硫化膠性能的影響,發現高溫硫化對膠料的交聯鍵形成產生不利影響,指出隨著硫化溫度升高、硫化時間延長,硫化膠的交聯密度呈下降趨勢;隨著硫化溫度升高、硫化時間延長,多硫鍵含量降幅增大,單硫鍵含量基本保持恒定,雙硫鍵含量下降緩慢,故硫化膠的總交聯密度降低,進而對硫化膠的物理性能產生影響。
隨著硫化反應的進行,硫化曲線的G′max與交聯密度成正比關系,由RPA2000橡膠加工分析儀測得的G′又可計算得到硫化膠的F[6-7]。當硫化時間為150 min時,不同溫度下CV硫化體系和EC硫化體系NR膠料的F150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溫度下CV硫化體系和EC硫化體系NR膠料的F150 dN·m
從圖1和2及表1可以看出,硫化溫度由143 ℃升高至150 ℃,CV硫化體系和EC硫化體系NR膠料的硫化速度均加快,但經過長時間硫化后,EC硫化體系中NR膠料依然具有較高的交聯密度,因此EC硫化體系更適合高溫及長時間硫化。
2.1.2 應變掃描結果分析
經過長時間硫化,NR分子鏈與硫黃形成三維網絡結構,同時分子鏈內部的多硫鍵、雙硫鍵、單硫鍵含量和分布亦發生變化。CV硫化體系和EC硫化體系NR膠料的tanδ-應變曲線如圖3所示。
圖3 60 °C時NR膠料的tanδ-應變曲線
從圖3可以看出,EC硫化體系NR膠料的tanδ明顯低于CV硫化體系NR膠料,即EC硫化體系NR膠料的滯后生熱更低。C. T. LOO[8]研究了硫化返原機理,結果表明在高溫下多硫鍵極其不穩定,易分解形成鍵能高且鍵長短的雙硫鍵及單硫鍵,同時也會產生硫原子分子內環化。雙硫鍵和單硫鍵剛性大,動態性能差,加上硫原子分子內環化,更增大了分子內摩擦,因此導致膠料的滯后損失大、生熱較高[9-11]。本研究中EC硫化體系采用促進劑CBS和硅烷偶聯劑Si69參與硫化反應,在反應過程中硅烷偶聯劑Si69與促進劑CBS更易生成多硫鍵和雙硫鍵,補充因高溫造成的硫黃中多硫鍵的損失。
CV硫化體系和EC硫化體系NR膠料在143和150 ℃時的硫化特性分別如表2和3所示。
表2 CV硫化體系和EC硫化體系NR膠料143 °C時的硫化特性
表3 CV硫化體系和EC硫化體系NR膠料150 °C時的硫化特性
從表2和3可以看出,在143和150 ℃條件下,EC硫化體系NR膠料的硫化返原率均較低,表明長時間硫化后EC硫化體系NR膠料的交聯密度保持率(程度)高。這是因為EC硫化體系中的硅烷偶聯劑Si69高溫分解的二硫化物與多硫化物可以與NR進行化學反應,形成新的多硫鍵或雙硫鍵,補償硫黃中的多硫鍵因高溫分解導致NR膠料的交聯密度降低,從而使NR膠料的交聯密度在長時間硫化后依然保持穩定或微小下降。
143和150 ℃時CV硫化體系和EC硫化體系NR硫化膠的物理性能如表4和5所示。
表4 143 °C時CV硫化體系和EC硫化體系NR硫化膠的物理性能
表5 150 °C時CV硫化體系和EC硫化體系NR硫化膠的物理性能
從表4和5可以看出,硫化溫度由143 ℃升至150 ℃后,CV硫化體系和EC硫化體系NR硫化膠的邵爾A型硬度和拉伸強度均下降,但EC硫化體系NR硫化膠的物理性能降幅更小,進一步證明提高硫化溫度時,EC硫化體系NR硫化膠依然能夠保持較高的交聯密度,同時其物理性能變化較小。
從表4還可以看出,在相同熱空氣老化(100℃×48 h)條件下,EC硫化體系NR硫化膠具有較高的拉伸強度及拉斷伸長率。EC硫化體系NR硫化膠經熱空氣老化后的物理性能保持率較高,表明EC硫化體系NR膠料后期使用耐久性能更佳。
(1)在不同硫化溫度下,經150 min硫化后,采用EC硫化體系NR膠料的G′下降幅度小且平坦性較好,具有較低硫化返原性。
(2)經長時間硫化后,與采用CV硫化體系NR膠料相比,采用EC硫化體系NR膠料具有更低的tanδ,表明EC硫化體系NR膠料的滯后生熱低。
(3)提高硫化溫度,與CV硫化體系NR硫化膠相比,EC硫化體系NR硫化膠的物理性能降幅更小;143 ℃時,EC硫化體系NR硫化膠經熱空氣老化后的物理性能保持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