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伯勇,趙相帥,李紅衛,顧培霜,朱家順,孫茂忠
[特拓(青島)輪胎技術有限公司,山東 青島 266000]
微晶蠟由高相對分子質量的石油殘渣精餾、脫色制得,主要是由支化的烷烴或異構鏈烷烴組成。在橡膠配方中加入微晶蠟,在硫化溫度下它可以完全溶解,當硫化完成冷卻后,過飽和狀態的微晶蠟向制品表面噴出形成一層薄的蠟膜,有效屏蔽臭氧對橡膠制品的破壞,達到保護橡膠制品、延長其使用壽命的目的[1-5]。
隨著半鋼子午線輪胎技術的不斷發展,對輪胎胎側的性能、外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理想的蠟膜是在具有優良臭氧防護效果的前提下,蠟膜厚度更小、結構更均勻致密,既可以阻止臭氧對橡膠的攻擊,達到臭氧防護效果,又可以降低過度噴霜幾率,以保持胎側良好的外觀[6-7]。為此,我們試驗研究在半鋼子午線輪胎胎側膠中以新型改性微晶蠟HG75等量替換傳統微晶蠟H7075對胎側臭氧老化的防護效果。
天然橡膠(NR),TSR20,國產20#標準膠;順丁橡膠(BR),牌號9000,中國石化燕山石化公司產品;炭黑N375和N660,上海卡博特化工有限公司產品;微晶蠟H7075和HG75,山東陽谷華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產品。
生產配方:NR 50,BR 50,炭 黑N375 22,炭黑N660 30,環保芳烴油V500 12,防老劑4020 3.5,微晶蠟H7075 1.5,硫化體系 7.5。
試驗配方:以微晶蠟HG75等量替代微晶蠟H7075,配方其他組分和用量同生產配方。
152.4 mm型開煉機,青島科高橡塑機械有限公司產品;X(S)M-0.3 L型密煉機,青島科技大學產品;RPA2000橡膠加工分析儀,美國阿爾法科技有限公司產品;MM4130C型無轉子硫化儀,中國臺灣高特威爾公司產品;UM-2050型門尼粘度儀和UT-2060型萬能拉力機,中國臺灣優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產品;GC-Smart型氣相色譜儀,日本島津公司產品;OZ-0500型臭氧老化試驗機,中國臺灣高鐵檢測儀器有限公司產品;HZK-FA210電子分析天平,美國華志公司產品。
膠料采用兩段混煉工藝。一段混煉在密煉機中進行,轉子轉速為55 r·min-1。混煉工藝為:生膠→除硫黃和促進劑之外的所有配合劑→混煉6.5 min→排膠(155~160 ℃),在開煉機上下片后冷卻,停放0.5 h。
二段混煉在開煉機上進行,混煉工藝為:一段混煉膠→硫黃和促進劑→左右割刀各5次(輥溫為40 ℃)→薄通、打卷5次→下片,停放。
(1)臭氧老化測試。試樣在溫度為40 ℃、臭氧體積分數為50×10-9、靜態拉伸20%試驗條件下放置144 h,進行臭氧防護效果試驗。
(2)蠟膜厚度測試。取1個在室內靜置30 d、帶有一定厚度蠟膜的試樣,測量其質量(m1),精確到0.1 mg,同時計算試樣的表面積(S);用浸潤了環己烷的脫脂棉將試樣表面擦拭干凈后置于60 ℃烘箱中烘至恒質量(m2),則(m1-m2)即為試樣表面噴出蠟的質量(忽略其他可能噴出物質)。按式(1)計算蠟膜厚度(d):
式中,ρ為微晶蠟的密度,其值為0.92 Mg·m-3。
(3)膠料的其他性能均按相應國家標準或化工行業標準測定。
采用氣相色譜法表征微晶蠟HG75和H7075的碳數分布[8-9],結果如圖1所示。
從圖1可以明顯看出:微晶蠟H7075的正構烷烴和異構烷烴相對含量相當(正構烷烴相對含量為54.62%,異構烷烴相對含量為45.38%);而微晶蠟HG75的正構烷烴相對含量遠高于異構烷烴相對含量(正構烷烴相對含量為75.95%,異構烷烴相對含量為24.05%)。此外,微晶蠟H7075的正構烷烴峰值碳數為C33,而微晶蠟HG75為C37;微晶蠟H7075的異構烷烴峰值碳數為C36,而微晶蠟HG75為C40。微晶蠟HG75的正構烷烴相對分子質量和異構烷烴相對分子質量均高于微晶蠟H7075,更大的相對分子質量會降低微晶蠟HG75分子鏈的運動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會降低膠料的噴霜幾率。
圖1 微晶蠟HG75和H7075的碳數分布
在工業生產中,若是針對某一性能的優化而對生產配方進行調整,首先要保證配方的其他各項性能的穩定,不能顧此失彼。
試驗配方和生產配方膠料的性能對比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無論是混煉膠的加工性能、硫化特性還是硫化膠的物理性能,試驗配方和生產配方膠料均處在同一水平,說明以微晶蠟HG75等量替代微晶蠟H7075不會對膠料性能產生不良影響,這種替代是可行的。
表1 試驗配方和生產配方膠料的性能對比
試驗配方和生產配方膠料于臭氧老化箱中老化144 h后的表面形貌如圖2所示。
從圖2可以看出,兩個膠料表面均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微晶蠟的噴出,表面略泛白,均沒有出現龜裂,說明微晶蠟HG75和H7075對膠料臭氧老化的防護效果相當。但是生產配方膠料中部與兩側的顏色差異較大,影響了外觀質量。分析認為,由于微晶蠟H7075的正構烷烴和異構烷烴相對含量相當,因此在40 ℃的環境中,噴出到膠料表面的微晶蠟H7075的正構烷烴和異構烷烴相對含量也是相當的,并且噴出后結晶的正構烷烴和異構烷烴晶型的致密程度不同,異構烷烴晶型更加致密、緊實[6],正是由于其晶型的差異,從而導致其噴出后外觀質量不美觀。反觀微晶蠟HG75,由于其正構烷烴相對含量遠大于異構烷烴相對含量,噴出后異構烷烴晶型被大量的正構烷烴晶型掩蓋,因此其顏色分布也較為均勻,外觀質量更好。
圖2 膠料臭氧老化后的表面形貌
試驗配方和生產配方膠料于室內環境靜置30 d后的蠟膜厚度計算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兩種配方膠料的蠟膜厚度對比
從表2可以看出,試驗配方膠料的蠟膜厚度遠小于生產配方膠料,僅為生產配方膠料的1/2,說明在同樣的防護效果下,微晶蠟HG75的噴霜幾率遠低于微晶蠟H7075。分析認為,由于微晶蠟H7075的正構烷烴和異構烷烴峰值碳數分別為C33和C36,并且在室溫條件下最易遷移成膜的碳數分布為C28~C30[10],與微晶蠟H7075碳數分布最密集的區域接近,因此微晶蠟H7075的噴出量較大,有較高的噴霜幾率;反觀微晶蠟HG75,其正構烷烴和異構烷烴峰值碳數分別為C37和C40,均高于微晶蠟H7075,并且微晶蠟的相對分子質量越大,其遷移速率也越低,因此微晶蠟HG75的噴出量較小,噴霜幾率也較低。
微晶蠟HG75具有與微晶蠟H7075相當的臭氧防護能力,同時微晶蠟HG75的蠟膜均勻性更好,厚度更小,既能確保輪胎的外觀質量,又降低了噴霜幾率,有望作為新型臭氧防護蠟在半鋼子午線輪胎胎側配方中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