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喬,王麗芬
(甘肅省高臺縣畜牧技術推廣站 734300)
母牛營養對繁殖性能和養殖效益有重要影響,母牛品種不同,生長階段不同,對營養物質的需要量也不同,營養供給不當,無法有效利用飼料資源,既影響母牛的繁殖性能,又影響養殖效益。妊娠1~3月齡,母牛營養需求比較規律。妊娠4~6月齡,主要以母體營養供給為主,胎兒發育速度較慢。妊娠7月齡-產前21d,胎兒快速發育,既要保證母牛適度膘情又要保證胎兒適度正常發育。產前21d,視母牛膘情狀況,調整精飼料喂量,適當補給鈣制劑,減少乳房腫脹、預防難產及產后癱瘓。近年來肉牛產業快速發展,建設了一批母牛規模養殖場,如何通過科學合理飼養,保證母牛繁殖性能正常發揮,獲得較好的養殖效益是養殖場面臨的重要問題。目前對母牛營養需求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妊娠末期或者是哺乳初期,但對整個妊娠期的研究較少,為研究母牛妊娠期日糧營養水平對其體重、產犢及犢牛初生重的影響,本試驗選擇初配西門塔爾雜交母牛飼喂不同能蛋白水平日糧,比較母牛采食量,妊娠期增重,產犢難易及犢牛初生重,篩選母牛整個妊娠期適宜日糧組合和飼養管理程序,為科學飼養提供指導。
甘肅共裕高新農牧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肉牛養殖場。2019年5月20日-2020年2月26日共290d。
選用該場已配種受胎的西門塔爾牛60頭,(采用同期發情處理,檢查確證已受胎),記錄齊全、體重相近(350±20)的西門塔爾雜交母牛。
粗飼料采用本場已青貯的全株玉米,購買的麥秸;精飼料以當地收購原料為主,其他輔料由飼料店購買,稱重用電子秤等試驗用相關設施設備。
采用隨機分組設計方法,選用該場已配種受胎初配的西門塔爾雜交母牛,記錄齊全,體重相近(350±20),分為3組,每組20頭,各組牛均編號入舍,整個試驗分4段進行,第一階段:配種-3月齡(90d);第二階段:4~6個月(90d);第三階段:7個月-產前21天(110d);第四階段:產前21d。預試期15d;預試期逐漸更換日糧。
根據中國肉牛飼養標準推薦的妊娠母牛營養需要配置日糧[1],試驗Ⅰ組為高營養水平,試驗Ⅱ組為中營養水平,試驗Ⅲ組為低營養水平。根據妊娠母牛不同生長階段對營養的需求和生產實踐總結的飼養管理規律,第一、四階段精粗飼料給量一致,第二、三階段提高能量飼料占比。整個試驗階段精飼料投喂量減少,全株青貯投喂量增加,詳見表1。

表1 試驗牛不同階段日糧組成及飼喂量
3組試驗牛均置于雙列式牛舍中,外設運動場,自由散養,管理一致,早晚投喂2次草料,草料主要以青貯草、精飼料、麥秸為主(采用TMR飼喂技術),自由飲水。

表2 不同日糧營養水平母牛采食量測定統計表
表2表明:從試驗第一至第四階段,粗飼料日投喂量從20kg增加到24kg,隨著精飼料的減少,青貯飼料采食量增加。

上表表明:妊娠第一、二階段(前6個月)高、中、低營養水平對母牛增重影響不顯著;妊娠第三階段(7個月-產前21d)高、中、低營養水平對母牛增重影響顯著,尤其是在母牛妊娠8月齡時的體重,高、中、低營養水平比試驗前、妊娠3月齡、妊娠6月齡增重差異極其顯著。Ⅰ組﹥Ⅲ組﹥Ⅱ組。從經濟角度考慮,高營養水平和中營養水平飼養妊娠母牛的成本高于低營養水平飼養的妊娠母牛,生產實踐中應推廣低營養水平飼養的妊娠母牛較為合理。

組別 產犢數 順產 人工助產 弱胎 死亡 母牛產后狀況 備注Ⅰ組 20 14 5 0 1 正常Ⅱ組 20 16 4 0 1 正常 助產引起Ⅲ組 20 19 2 0 0 正常
上表表明:Ⅰ組、Ⅱ組、Ⅲ組產犢數都為20頭,其中:Ⅲ組順產19頭,人工助產2頭,無弱胎死胎現象,試驗Ⅲ組以低營養水平日糧對妊娠母牛繁殖影響不大。母牛產后無癱瘓和胎衣不下現象,母牛產前補充鈣制劑可以有效預防此現象發生。

?
上表表明:試驗Ⅰ組所產犢牛在平均初生重、胸圍、體斜長、體高方面的指標均高于Ⅱ組和Ⅲ組,說明高能量日糧營養水平組犢牛初生重顯著高于低能量日糧營養水平組[2]。試驗Ⅱ組和Ⅲ組平均初生重、胸圍、體斜長、體高指標差異不顯著。從育肥和母牛選育方面考慮,胸圍、體斜長、體高3項指標對肉牛育肥和選留基礎母牛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在生產實踐中,根據不同的養殖畜種合理確定推廣使用。

?
上表表明:試驗Ⅰ組、Ⅱ組、Ⅲ組從配種妊娠到產犢所需飼草料成本分別為4876.85元、4509.15元和4137.45元。其中:試驗Ⅱ組比試驗Ⅰ組節約成本367.7元,試驗Ⅲ組比試驗Ⅰ組節約成本739.4元,在生產實踐中,標準化規模養殖場采用科學飼料配方進行母牛養殖,按現有市場價格產一頭犢牛出售價7500元計算,除去飼草料成本(其他成本不計入),試驗Ⅰ組、Ⅱ組、Ⅲ組盈利分別為2624元、2990元和3362元。為獲得養殖效益最大化,試驗Ⅲ組低能量營養水平日糧飼養妊娠母牛較適宜。
4.1 在養殖生產中飼養母牛,要以母牛不同階段的營養需求或飼養標準為依據,靈活應用,切忌死扳硬套。
4.2 組成母牛日糧的飼料要盡可能符合母牛的營養消化特點,選擇飼草要多樣化,價格低廉、適口性好、消化率高。特別注意精、粗飼料的比例,因為牛是草食家畜,需要采食一定量的粗飼料,才能保證正常的消化生理機能。尤其是母牛,對奶質有影響的飼草禁止飼喂妊娠母牛,如:蔥、蒜等。
4.3 本試驗飼喂過程全部使用TMR飼喂技術,飼草料攪拌均勻,TMR日糧克服了傳統飼養方法中的精粗分開,最大限度地增加了母牛采食干物質的量,提高了飼草料的轉化率[3]。
在本試驗條件下,科學配合日糧,在母牛妊娠的不同階段,適當提高日糧營養水平能顯著提高妊娠母牛的日增重、犢牛初生重。但從母牛繁殖方面考慮,勢必造成母牛難產的機會增加,從效益方面分析,無形中增加了飼養成本,因此試驗Ⅲ組低營養水平日糧飼養妊娠母牛有較高的推廣使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