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淵
“立法聯系點是連接立法機關和基層群眾的橋梁紐帶,工商聯也是黨和政府聯系民營經濟人士的橋梁紐帶。”在去年4月21日下午的市人大常委會基層立法聯系點“擴點提質”工作推進會上,浦東新區工商聯作為新增基層立法聯系點代表發言。
成立伊始,很多人疑惑,工商聯和立法機關能有什么聯系?一年來,浦東新區工商聯將統戰性、經濟性、民間性與基層立法聯系點的基層屬性、立法屬性、聯通屬性相結合,把更多中小微民營企業家的聲音帶到了立法機關,進一步拓寬了民營經濟代表人士有序參與地方立法的途徑和方式,研討了《上海市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條例》《上海市知識產權保護條例》《上海市促進多元化解矛盾糾紛條例》《上海市中醫藥條例》4部條例草案,向市人大常委會有關部門提出意見建議67條,其中有13條被采納。
從“說出”到“寫入”的感受度
“政府要解決中小企業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問題,除了對大企業有專員服務,還要對中小企業的疑難雜癥實現真正的保姆式管理和店小二服務”,浦東新區工商聯常委、上海創智空間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朱成羿在研討《上海市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條例(草案)》時提出了意見建議。該建議被采納后,朱成羿很感慨地說:“開過各種大會小會,但通過市人大常委會的立法調研會第一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提的意見能扎扎實實地寫進法規條例來實施。”
對于民營經濟人士來說,法治化的營商環境相當重要,當他們從行業角度提出的意見建議被采納為“法條”時,是對他們作為行業代表的重要肯定。此外,浦東新區工商聯也與浦東人社局等部門合作,為民營企業的人才落戶、培訓指導等進行“一對一”的專員服務,為民營企業開展“人社大講堂”培訓給予政策宣介,以實際行動呼應《上海市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條例》的頒布實施,不斷提升民營經濟人士參與立法的成就感。
從“知道”到“得到”的獲得感
民營企業對于資金流動有一句老話,叫“七個鍋蓋蓋八個鍋”,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的“大考”下,融資難融資貴已從常見的老大難問題升級為“生死考驗”,此時,紓困惠企政策的落地就更加重要了。
浦東新區工商聯執委、上海仕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曹清提出,“是不是可以讓上海的銀行體系對中小企業的支持有一套獨立的風控體系,要提升容忍度”。這條建議被采納為《上海市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條例》第二十二條: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與之相呼應,去年6月,在浦東區委區政府的主持下,浦東工商聯與浦東發改委、金融局等聯合召開信用賦能助力企業發展大會,強化對市場主體的金融支持,服務企業數超過1.2萬戶。
哲弗智能(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飛就是服務對象之一。去年由于受疫情沖擊影響,公司出現了資金困境,在他一籌莫展之時,浦東新區工商聯借著《上海市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條例》的東風,幫其聯系了工商銀行、農商銀行、興業銀行在浦東新區的網點,第一時間將企業的高新技術等信息進行匯總,用“信用賦能”的方式為其實現了2000萬元無抵押貸款。“這筆資金是雪中送炭,企業很快理順了產業鏈實現復工復產,過去一年企業的銷售增長額超過1億元。”李飛感慨道。
通過讓民營經濟人士全過程民主地參與立法征詢,到意見建議被市立法機關審議采納,再到法規條例的落地,從而進一步促進民營企業的健康發展,來提升民營企業家的獲得感、滿意度。浦東新區工商聯正在著力“促進形成有利于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環境、發展環境、市場環境、社會環境”的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