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寧
“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條例在后疫情背景下出臺,回應了中小企業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干貨十足。我就‘經濟信息化部門在促進大型企業和中小企業之間交流活動時應組織多種形式活動,讓供需雙方有更多機會對接提出意見,并最終被采納,這讓我感到我們企業真正參與到城市法治實踐中。”廈門正航軟件上海分公司總監王東昌在新江灣城街道人大工委立法聯系點工作推進會上發言。
作為聯系點的“新人”,新江灣城街道人大工委致力于打造既專業又親民的立法聯系點,一方面組建由專家顧問團、新城智囊團、志愿者隊伍和信息員隊伍構成的“兩團兩隊”,一方面注重發揮人大代表作用,通過一場場面對面座談,將原汁原味的基層聲音傳遞到立法部門,奏響參與立法工作的動人和弦。
來自人大代表最真實的聲音
“邀請我們人大代表到基層立法聯系點來聽取意見,是對我們的尊重和信任,我們人大代表提的意見和建議都是來自基層最真實的聲音。”楊浦區人大代表、原上海第十九棉紡織廠黨委書記、廠長王紅貞首次參加立法征集意見座談會,感觸頗深。
《上海市促進多元化解矛盾糾紛條例(草案)》是聯系點參與征集意見的第三部地方性法規。聯系點先后組織兩場座談,來自楊浦區12個街道的人大代表、區司法局的專業調解員、“兩團兩隊”代表積極建言獻策,圍繞提升人民調解員專業化程度、規范化運作調解組織、提升基層調解干部能力等提出意見建議64條,最終被采納17條。
來自基層干部最樸素的聲音
為更好收集來自基層最接地氣的聲音,聯系點在轄區20個居民區、15家企業、3所學校、2家醫院設立了信息采集點,并成立一支信息員隊伍。
“草案中寫道‘有條件的居村人民調解委員會應當有一名以上專職人民調解員,這個‘專職我認為不符合基層實際。以我們居民區來說,兩個小區共九百多戶居民,僅配有4名社區工作者,大家都身兼數職,每個人在日常工作中都承擔調解鄰里矛盾、居民與物業矛盾的工作,‘專職難以保證。”來自加州水郡居民區的黨總支書記胡凌浩是信息員之一,也是一名85后“小巷總理”,社區工作經歷已有十余載,他的意見代表了廣大一線社區干部的心聲,經反饋后,這條意見被采納,也減輕了社區干部的心理壓力和工作壓力。他坦言:“來參加座談會我以為只是讓我們發發牢騷、走走過場,沒想到我們基層干部的意見真的能夠得到市立法機關的重視,非常感動!”
來自居民智囊最熱切的聲音
社區居民陳宏偉是一名在職律師,基層立法聯系點掛牌伊始,在各社區業主群內征集“新城智囊團”成員時他就主動報名,積極參與到聯系點的各項活動中。
《上海市促進多元化解矛盾糾紛條例(草案)》座談會上,針對草案中有關律師調解的內容,陳宏偉有感而發:“上海現在有25000多名律師,如果都能把律師作用發揮出來,通過律師調解方式化解民事案件糾紛特別是家事類、物業類案件,可以緩解法院辦案壓力。”他的意見最終體現在條例中,能夠在立法過程中發聲,并且能夠被采納,是對這位熱心智囊最大的鼓舞。
來自行業專家最權威的聲音
為充分發掘轄區資源共同參與聯系點工作,新江灣城街道與復旦大學法學院簽署共建協議,開展全面合作共建。
在就《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務保障與促進條例(草案)》征集意見時,作為聯系點專家顧問之一的復旦大學法學院王蕾老師仔細閱讀研究條例(草案),共提出11條有針對性的意見建議,其中5條被采納,無論意見提出量還是采納率都高居“榜首”,專家的參與支持極大提高了聯系點的建議質量。街道還邀請復旦大學法學院多位專家學者送法進園區、進社區、進校區,一年來先后開展各類法律宣傳普及活動9場,受到廣泛好評,街校合作通過立法聯系點更加走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