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鑫

“到點上找代表,解煩憂有辦法”,曾經困擾居民多年的煩心事得到了解決,美麗家園更加和諧,連房價都上漲了。從無到有,到全覆蓋,再到合理布局、不斷延伸,越來越多的“家、站、點”走進社區,人民群眾找人大代表面對面反映問題有了一條更加便捷的途徑。
陣地就在身邊
“你知道人大代表在哪里嗎?如果有情況要向人大代表反映,如何才能找到人大代表呢?”為了提高代表聯系人民群眾平臺的顯示度和知曉度,吸引群眾參與,也方便代表聯系群眾,本市各區在“家、站、點”的布局上開動腦筋,逐步向社區延伸。
利用人流量大的特點,很多區將“家、站、點”設在鄰里中心、黨建中心、社區服務中心。為了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聯系群眾更加靈活方便,一些聯系點干脆就設置在代表的工作地或居住地。閔行區顓橋鎮人大代表聯絡站銀一分站位于銀都一村小區內,聯絡站里同時還有薔薇社區調解室等十多個工作室或接待室。閔行區人大代表孔強威就住在銀都一村小區,“這里的大門常年開放,百姓的訴求可以隨時登記,我在這里為居民排憂解難,也通過多渠道向上級反映情況”。
“街道人大工委綜合考慮代表產生的選區、聯系方便等因素,將代表與社區精準對接。同時,依托居民區書記、社區志愿者、樓組長等人員組建民情聯絡員隊伍,協助人大代表搜集社區熱點信息、核實群眾反映的問題,為兩級代表經常性聯系選區和人民群眾提供了組織保障和服務保障。”虹口區人大常委會代表工作室主任安茂亭介紹,虹口區各街道人大工委有側重、分步驟推進“建家、設站、布點”工作。代表之家凝聚代表組全體代表,面向社區全部居民,定期開展代表接待選民活動。代表聯絡站進一步延伸代表與選民和人民群眾觸角,密切代表與樓宇、園區、國資、衛生、教育等選民和人民群眾聯系。代表聯系點以密切代表與居民區聯系為主要職責,以聽民聲、知民情、解民憂、聚民智為定位,開展代表服務人民群眾、市區人大代表集中聯系社區、代表向選民述職等活動,推動解決群眾身邊“急難愁盼”的問題。
“一切從街鎮實際出發、從資源集約利用出發,對人大代表‘家、站、點的面積大小、設備配置、使用屬性等不作具體的量化標準,只要求做到有場所、有設施。”普陀區人大常委會代表工作室負責人朱春洪說,普陀區本著方便聯系群眾、方便代表開展活動的原則,有的街道利用現有或新建網格片區的群眾工作站、便民服務中心等場地,有的街道則利用先期設立的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活動場所等統籌安排,布局“家、站、點”。
三級代表聯動
目前,市、區、鄉鎮共1.3萬多名人大代表,均已編入全市各“家、站、點”。一些設在社區的“家、站、點”已經全面形成三級代表共同進家到站聯系群眾、收集意見、開展調研的工作機制。“家、站、點”成為三級代表履職聯動的“聚力點”,群眾的意見建議通過“家、站、點”平臺及時傳遞,三級代表合力推動問題解決。
閔行區華漕鎮人大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代表之家”中設置了“上海市人大代表工作小組”,吉玉萍是市、區、鎮三級人大代表,也是這個工作小組的組長。工作小組建立“2+1+6+X”的人員組成架構,“2”為1名聯系市領導的組員和1名指導顧問(區領導),“1”為1名工作小組組長(市人大代表),“6”為6名工作小組組員,“X”為專家團隊。每年,這個工作小組的活動圍繞形成代表議案、建議、批評和意見展開,形成的代表議案、建議交由市人大常委會代表工作聯絡機構按相關規定辦理,形成的調研視察專報送市人大相關部門。
無獨有偶,浦江鎮人大在浦江鎮社會事務受理服務中心、浦江智谷、浦江鎮社區黨建服務中心(北區)等地點設置“代表之家”(代表聯絡站),通過市、區、鎮三級代表展開民意“接力”。市人大代表以代表建議的形式向市相關部門反映問題,先后推動解決“浦星公路污水納管建設和江月路泵站提升” “加快浦業路建設” “安裝隔音屏解決申嘉湖高速噪音擾民”等一批“老大難”問題,得到群眾一致好評。
針對全區197個人大代表聯系點在聯系社區中反映出的社情民意,虹口區各街道人大工委按照分級分類原則進行辦理。對涉及市級層面的意見建議,通過市人大代表提交人大代表建議;對涉及區級和街道層面的事項錄入“面對面”聯系服務群眾平臺,或提交代表建議,做好跟蹤落實。在下一次代表集中聯系社區活動前,由街道人大工委或代表聯系點的民情聯絡員及時將上一次集中聯系社區活動中的社情民意辦理結果反饋給代表。同時,街道人大工委和聯系點工作人員做好聯系社區資料保存、歸檔工作,登記代表履職信息。
“線上”雙向約見
“選民掃一下二維碼,進入‘菜單式代表約見平臺,經過街鎮人大機構專職干部的雙向溝通協調,形成最終的約見單,促進代表和選民雙向約見的便利化。”為增強整體效應,一些“家、站、點”已經不滿足于定時定點的接待,正在積極探索新的互聯方式。
為了擴大代表聯系人民群眾覆蓋面,長寧區探索在社區開展“代表巡回接待點”的設立工作。既堅持以原選區為基礎,又打破選區局限,采取跨選區、跨代表組的聯合接待方式,使代表接待選民既善于“坐診”——在固定的地點和時間接待選民,也學會“出診”——到問題較為集中的選區中去。普陀區人大常委會則及時運用“普陀人大”微信公眾號向社會進行宣傳,公示各街鎮人大代表之家的開放時間、地點等信息。
長寧區還開發了代表聯系選民“二維碼”發放給選民,并將“二維碼”制成海報,在工作平臺和事務受理中心、文化活動中心等居民活動場所展示,“只要掃一掃,約見代表不再難”。
“隨著工作平臺建設的穩步推進和有效運行,代表聯系人民群眾的頻次不斷提高、解決問題的成效也越來越好。下一步,我們要進一步利用好平臺不斷深化代表聯系人民群眾活動,努力探索將代表工作小組納入代表之家平臺建設、加強線下與線上融合、提高對工作平臺的支撐保障等方面的經驗做法,不斷為代表聯系人民群眾平臺賦能增效。”長寧區人大常委會代表工作室主任張聆說。
助推區域經濟發展
暢通民意反映渠道、推進解決百姓難題,建在百姓身邊的社區“家、站、點”平臺在積極推進美好家園建設、社區基層治理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今年起,寶山區鼓勵各街鎮加快“代表聯系點”建設步伐,通過“家、站、點”三級平臺建設,推進人大代表聯絡陣地不斷向基層延伸,目前設在社區的人大代表“家、站、點”已有256個。顧村鎮人大通過平臺廣泛收集民意,以“現場傾聽+實地調研+落實反饋”相結合的形式,確保選民群眾反映的小區道路整治、殘障人士投放生活垃圾等問題得到及時有效地推進落實。楊行鎮人大探索推行代表聯系群眾“定時、定點、定題、定責”機制,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推進實施小區外預留管道燃氣接口鋪設至居民家中的管道工程,助力解決居民生活的實際困難。羅涇鎮區、鎮兩級代表通過平臺傾聽百姓心聲,齊心協力共同推動潘涇路潘新路路口的打通,方便了居民出行,有效減少了交通事故的發生。淞南鎮人大針對聯絡站了解到的群眾關于淞順路延伸段綜合治理的需求與建議,協調制定管理方案,確保無名路整治不走過場、取得實效。高境鎮代表聯絡站圍繞小區道路綜合改造,有效推進逸仙一村一居小區環境面貌改善。
來自于“家、站、點”的“金點子”助推了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普陀區真如鎮街道高陵片區人大代表聯絡站組織代表們圍繞“十四五”規劃編制、“三舊”換“三新”、垃圾分類管理及“三創”等街道重點工作,聚焦人民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積極建言獻策。有代表提出,部分老舊小區地下車庫空間利用率不高、缺乏合理規劃,建議在成套改造工作中將地下車庫合理規劃、提高利用率。該建議得到了西部集團物業公司代表的贊同,表示將在成套改造中予以考慮。
普陀區石泉路街道蘭田片區代表聯絡站建立后,代表們通過平臺收集群眾意見建議,形成代表建議,并在當年度區人代會上提出。“這些來自群眾的意見和訴求反映的大都是周邊居民普遍關心的問題,代表建議的辦理有效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蘭田片區代表聯絡站負責人沈麗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