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敏華
“以前在工作中經常遇到這樣的尷尬,老百姓不知道到哪兒去找人大代表反映問題;人大代表在征求民情民意時,居民覺得是‘陌生人,也不說心里話。”普陀區人大代表、石泉路街道秋月楓舍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鄭曉軍表示,網格化綜合管理服務片區是群眾常來的地方,在這里設立代表聯絡站,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找到人大代表。
社情民意的“聽診器”
在普陀區石泉路街道蘭田片區的人大代表聯絡站,由石泉路街道選區選出的區人大代表按照履職安排,結合“兩代表一委員”接待聯系群眾工作,定點定時輪流接待群眾,認真聽取群眾訴求、收集社情民意,充分發揮代表作用,努力推動解決群眾反映的實際問題。
“石泉社區蘭田路現在不一樣了,路寬了、漂亮了,可以帶小姊妹來玩了,買買菜、在小花園坐坐聊聊天、曬曬太陽,老舒服了”,陸二居民區蘭田大樓的孫阿姨高興地說。曾經,蘭田路是既“臟、亂、差”又擁擠的一條街。區人大代表徐江海、鄭曉軍等在蘭田片區人大代表聯絡站接待時,得知群眾對改造蘭田路的呼聲很大,經過一番調查研究,聯名提出了《關于蘭田路改建拓寬的建議》。該建議得到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有力辦理。如今,蘭田路經過脫胎換骨地改造,變得更加整潔、美麗,成為了石泉城市精細化管理建設的靚麗名片。
“有沒有可能讓我們的小小區合并呢?我們現在的小區空間實在太小了,停車太困難了!”曾女士在蘭田片區人大代表聯絡站向代表大吐苦水。她所居住的小區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建造的公房,當時建造時缺乏整體規劃,三四幢樓房組成一個小區,導致老舊小區原有的空間無法得到充分利用,人難行、車難停的問題一直無法妥善解決。這樣的情況在石泉路街道也不是個案。
區人大代表趙南祥、林毅等了解情況后,實地察看多個小小區,提出《關于石泉社區條件成熟老式小區中的小小區合并建議》。區政府有關職能部門、石泉路街道受理代表建議以后,以“三舊”換“三新”為載體,結合舊住房綜合修繕,推進零星小區合并,優化空間布局,并實行封閉管理,大大提升了小區管理的有序化、規范化、精細化水平,有效提高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為民履職的“監督窗”
代表聯絡站不僅是代表聽取社情民意的窗口,也是代表接受選民監督的窗口。根據安排,由石泉路街道選區選出的部分區人大代表會來到蘭田片區聯絡站,向選民代表作履職情況報告。代表們就擔任人大代表期間遵紀守法、加強履職學習、密切聯系群眾、為民辦實事好事等方面的情況進行認真講述。選民代表專心聽、認真記,對人大代表的履職情況進行評議打分,并對代表今后更好履職提出意見建議。“人大代表們為我們選區做的實事,大家都有目共睹,真的很感謝他們!”選民代表聽取代表履職報告后這樣說。
蘭田片區人大代表聯絡站的建立,為人大代表察民情、聚民智、接受群眾監督搭建了平臺,推動了人大代表聚焦百姓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主動作為、為民履職,實實在在地助推解決了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目前普陀區已建立代表聯絡站38個,今年,還將繼續扎實推進代表聯絡站建設工作,年內將實現代表聯絡站在區域內各網格化綜合管理服務片區的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