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崢嶸
世界讀書日的主旨宣言為:“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們,無論你是年老還是年輕,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你是患病還是健康,都能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作出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都能保護知識產權?!弊x書的重要性毋庸多說,但是在今天這個網絡時代,對學習者來講,閱讀遇到了新的挑戰(zhàn)。
一、選擇的挑戰(zhàn)
在人類歷史上,受到知識載體的限制,很長時間內,書籍是被貴族壟斷的。隨著印刷術的發(fā)展,書籍更為普及,但是能擁有大量藏書的依然只有官府和世家,平民想讀書是很困難的。明代文學家宋濂在《送東陽馬生序》里講述了早年苦學的經歷,家貧無法得到書,常常向藏書人家求借并親手抄錄。硯臺里的墨汁因冬寒而結冰,手指凍得不能彎曲和伸直,也得抓緊時間抄錄,趕在約定期限前還書。直到改革開放前,中國民間依然有“敬惜字紙”的傳統(tǒng),認為印在書上的東西都是值得敬畏的。很多老三屆的回憶中都講過,想要看到一本書是多么的困難。20世紀80年代一些書重印面世,人們聞訊連夜排隊買書。這種因為匱乏而求知若渴的場面,隨著出版的極大豐富而難以再現。這當然是時代的進步,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鋪天蓋地的信息排山倒海而來,泥沙俱下甚至虛假有害讀物在移動端迅速傳播。因此,今天的挑戰(zhàn)不是閱讀的匱乏,而是閱讀的選擇,從如饑似渴地去尋找讀物,變成了要精挑細選地甄別讀物。這就需要學習者在校園里進行系統(tǒng)化的學習,生活中參考專業(yè)人士的推薦,并保持終身閱讀的習慣,既有閱讀的豐富性,也要鍛煉批判思維,提高自己的篩選和鑒賞能力。
二、注意力的挑戰(zhàn)
閱讀品種和內容的極大豐富、閱讀平臺的多樣化,帶來了閱讀的便捷,也會導致專注力的分散。尤其是在手機上,人們常常是打開一篇文章,平均不到一分鐘就會跳轉到下一篇文章,短視頻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更短,甚至平均只有10秒,一半的人就會放棄觀看。能夠靜下心來讀一本書,是對注意力的極大的挑戰(zhàn)。而閱讀必須具有管控注意力的能力。無數的作家、科學家以及在不同領域有成就的人都有這樣“凝神”的專注力。最簡單的解決之道就是強制自己一天中有一段時間遠離電子產品。
三、閱讀場地的挑戰(zhàn)
當當網在今年的世界讀書日發(fā)布了一個調查報告,中國人均書房面積僅0.65㎡,不足馬桶大小。顯然,大城市的高房價客觀上導致家庭被迫壓縮書房面積。但是,書房小或者沒有書房就不能讀書嗎?當然不是。和私人住宅越來越金貴相對的,是公共閱讀空間的不斷擴大。一方面,我們需要破除“沒有書房不能看書”的觀念,把書架分散,家庭處處都可以是閱讀角,另一方面善用公共資源,到各大圖書館、書店、社會閱讀空間去讀書。
當下娛樂手段越來越多,吸引注意力的東西也越來越多,但是讀書始終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自我提升的最有效的手段,我們要看到時代給閱讀帶來新的挑戰(zhàn)的同時,也帶來了閱讀的便捷和多樣化。如何趨利避害,多讀書讀好書?第一是個性化閱讀,選擇適合自己閱讀傾向、個性特點和滿足不同階段發(fā)展的讀物,書海無涯“趣”作舟,只有帶來閱讀愉悅、自我提升的,才能更長久地吸引注意力。第二閱讀不偏狹,從不同的信息源去交叉印證,甄別篩選出好的讀物。第三學以致用,無論是科學書文學書,都是幫助我們擴大視野、深入認識自己,更好地與外部世界相處。
我想借著世界讀書日,再次和大家分享一句名言:“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無論有多少困難,在浩如煙海的書海里,你總能找到慰藉和幫助。如果說人生真有捷徑,那就是讀書?!霸改闵接蟹屙敚S斜税?漫漫長途,終有回轉;余味苦澀,終有回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