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望紅
2021年上半年,筆者在南方某省的一所鄉鎮中學調研時,對該校副校長反映的一個情況印象很深,他說:“十年前的學生,成績好的身體不好,成績不好的身體倒是很好。而現在的學生成績不好,身體也不好了。”他不無擔憂地總結道,一些學生出現了“精神塌陷”問題。
這位副校長的觀察并非地區個例,筆者在各地調研,發現不少鄉村地區的一些青少年的確存在精神面貌不佳的問題。基本表現是學習能力和學習基礎下滑,學習興趣黯淡,身體狀態不佳,不愛學習、不鍛煉身體,缺乏明確的人生理想,對未來發展抱著無所謂的態度,過一天算一天,缺乏青少年應有的陽光與陽剛。一部分學生初中畢業之后就進入社會,但是“既不進學校也不進工廠,而是躺在家里玩手機”。
青少年出現“精神塌陷”問題,與網絡世界吸引、家庭管教失能和學校管理失效相關。
隨著智能手機的快速普及和網絡娛樂項目的開發,手機成為不少青少年最親密的玩伴,他們喜歡打手機游戲、刷抖音。相比枯燥乏味的學業課程,游戲和視頻不需要復雜的邏輯思考,充滿趣味性和消遣性。一些中小學生放假回家后,可以抱著手機不離手,有的學生寒暑假玩手機可以連著兩三天不睡覺。在集鎮和村莊,只要是有青少年出現的地方,幾乎都有抱著手機玩游戲的景象。盡管國家進行了治理,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游戲公司預留了諸多策略空間方便青少年持續地玩游戲。
近期調研發現,隨著留守兒童問題報道增多,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回到家中陪伴孩子成長,但是父母回鄉仍然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一些孩子沉迷游戲、精神狀態不佳的問題,因為父母缺乏相關教育指導,不善于與未成年人溝通,親子之間經常發生管教沖突。此外,一些父母自身也沉迷游戲,更加缺乏管教孩子的權威。
家庭勞動教育具有重要的強身健體和責任培養功能,但是隨著農村家庭財富增加及經濟條件好轉,父祖兩代人都弱化了對子代的勞動教育,也不讓他們承擔更多家庭責任,而是盡可能滿足他們的各種要求,給予他們全方位的呵護。一些外出打工的家長,出于虧欠心理,對孩子也是有求必應。
從學校的角度來講,青少年的“精神塌陷”問題,與學校的考核能力和教育能力受限所導致的管理失效有關。一方面,學校針對學生知識學習進行考核的能力受限。由于中小學不斷弱化甚至取消競爭,同時不允許學生留級,不論學生是否掌握了基礎知識,都可以一路升學。因此,有些學生對于學習采取被動應付態度。另一方面,外界諸多主體對學校的介入太多,對學生的保護過甚,導致學校對學生的管理受限。比如,學校原本擁有有規可循的校紀校規,學生不完成學校規定的任務要受到相應處罰,但是學校針對學生的合理處罰,一旦被曝光往往變成教師之錯,卻忽視了學生之過。同樣,學生在參加學校必要的體育活動或課程時,一旦出現安全事件,家長也將責任全部推給學校,導致學校不斷喪失鍛煉和培養學生身體素質的能力。
少年強,則國強,筆者認為,要改變青少年的精神面貌,得從以下三個層面著手:
一是需進一步加大網絡空間的治理力度。針對游戲管控,需要不斷提高青少年接觸游戲的門檻,嚴格限制學生進入端口的機會,壓縮青少年參與游戲的時間,淡化網絡空間對于青少年的吸引力,將學生從虛擬世界中解救出來。針對手機治理,需繼續嚴格執行禁止學生帶手機進校園的政策,支持學校采取各種手段和措施,通過物理隔斷的方式治理學生的手機癮。
二是要強化學校的綜合教育供給能力。綜合教育供給既包括知識教育供給,也包括素質教育供給,即品德、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一方面需允許學校對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進行考核,確保學生達到義務教育的基本要求,在知識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勤奮好學、積極上進的良好品質。另一方面需確保學校的教育權威,給予學校進行知識教育和素質教育的統籌空間,建構一套有助于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體系,既讓學生能夠接受知識教育,也能夠讓學生獲得德體美勞等方面的發展,為學生塑造一個健康、充實、有意義的校園環境。在重建校園生活的過程中,避免校外主體對學校進行的不當干涉,確保學校擁有足夠的空間進行改革、規劃和實施。
三是引導家長配合學校教育。當前教育界流行一個“5+2=0”的教育公式,意思是如果缺乏家庭教育的良好配合,5天的學校教育所取得的效果可能被2天的家庭教育抵消。盡管這個公式不一定完全正確,但是反映出家庭教育對于學校教育的影響。因此,在調整學校教育的同時,需要引導家長配合學校進行學生管理,充分尊重學校的權威,支持學校合理合法的教育管理行為;還需合理調整家庭教育,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觀念、勞動觀念和規則意識。此外,還需引導部分家長約束自身行為,以身作則。▲(作者是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師,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員)
環球時報2021-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