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紀聰 呂明新 房瑞 劉春博 孫巖
摘要:科技成果標準化評價是科技評價活動一項新的實驗和探索,全國一二批試點單位和試點評價機構初步探索了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有必要進行分析和研究。本文根據現有的認識和經驗做法,通過進一步闡述科技成果標準化評價工作的作用和意義,梳理分析存在的問題,從解決問題的角度出發,提出科技成果持有單位要把科技成果標準化評價納入科技創新活動范疇,政府層面要制定好地方科技成果標準化評價的制度,學界要對科技成果標準化評價的標準開展深入研究,行業協會要加強質量監督等相關建議和對策,推動科技成果標準化評價工作的發展。
關鍵詞:標準化評價;科技成果;科研工作;思考探究
Thinking and Exploration on the Standardization 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ZHU Jicong 1 LV Mingxin FANG Rui LIU Chunbo SUN Yan
(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Province, 250000 China)
Abstract: The standardized 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s a new experiment and explor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valuation activities. Some good experiences and practices have been preliminarily explored by the first or second batch of pilot units and pilot evaluation institutions in China, so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and study them.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understanding and experience, this paper further expound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andardization 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combs and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lving the problems, puts forward that the holder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should bring the standardization 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to the scop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ctivities, a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formulate a good system for the standardization evaluation of loc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he academic circles should carry out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standardization, and the industry associations should strengthen the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other relevant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standardization evaluation.
Key Words: Standardized evaluati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 Thinking and exploration
引言: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是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推動創新驅動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發展經濟歸根結底要依靠科技創新,依靠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把科技成果廣泛應用于生產實踐,才能有效地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為大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推動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我國2015年修訂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破解了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權等政策障礙;2016年先后制定了《實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若干規定》《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進一步明確細化了相關制度和具體操作措施,提出了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的新要求??萍汲晒u價是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環節,對于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科技成果標準化評價又是科技成果評價的重要方法之一,當前正處于發展的重要階段,對其開展相關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1.科技成果標準化評價的作用
1.1科技成果的“科技普通話”。它解決了在科技成果轉化中對科技成果的推介聽得懂的問題。當前情況下,我國科技成果數量龐大,水平參差不齊[1],如何讓來自我國天南地北、內陸沿海的投資人或技術的需求者都能夠聽得懂各類技術成果的情況介紹,進而對技術成果又有一個恰如其分的判斷,判斷其是否適合投資或轉化,科技成果的標準化評價在一定程度上較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1.2科技成果的“科技通用語言”。它解決了在科技成果轉化中對科技成果的推介看得懂的問題。目前,我國科技成果的介紹材料規格不一,方式千差萬別。有的從科技創新的角度介紹科技成果,有的從科技成果研發所處的階段和水平介紹科技成果,還有的從技術的先進性上介紹了科技成果,等等,不一而足。有些時候讓需求者無以適從,很難做出判斷和選擇。科技成果標準化評價統一了科技成果介紹的通用語言問題,有利于解決技術需求者對科技成果的語言看不懂的問題。
1.3科技成果認識的“標準方法”。它解決了在科技成果轉化中對科技成果認識的方法問題。即對一項科技成果的認識是好還是不好,不能一概而論,并非是成熟度、先進度和創新度越高的技術成果越好,而是適合的才是最好的。適合的才是選擇的標準,什么是適合的呢?對于一般技術需求者而言,所開展的往往是技術轉移或成果轉化,所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當然是成熟度、先進度和創新度越高的技術成果越好,但其投資則必然越大,一般投資者是能否作如此巨大的投資,還要看自身的實力,選擇合適的技術發展階段進行投資轉化,才是科學的認識科技成果的方法。
2.科技成果標準化評價工作存在的問題
2.1 社會化的評價機構要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需要一個過程
我國以往進行的科技成果的評價都是由政府主導的科技成果鑒定,對此,社會都有一個認知的慣性。2016年全面取消政府主導的科技成果鑒定,改由第三方評價機構進行評價,社會對第三方機構的專業化水平、評價工作的質量等方面一定程度上持有懷疑或觀望的態度,對第三方評價機構獨立、客觀、科學、公正開展評價工作的質量需要一個認知的過程。
2.2 科技成果標準化評價還存在標準不平衡、不一致的問題
當前,各地都在廣泛探索科技成果的標準化評價,也都制定了相關的工作方案。就省級層面上來看,甘甜[2]對部分省的情況進行了研究,安徽省出臺了地方標準--《科技成果評價規范》(DB34/T 1-2017);四川省出臺了《四川省科技成果評價通用規范》(T/STMA 001-2018);山東省尚未發布省級地方標準,但出臺了建筑業、特種設備、信息技術類等協會或團體科技評價管理辦法;河北則未有有關科技成果評價工作方面的內容,江蘇省也僅出臺了《江蘇省計算機科學技術成果評價管理辦法》。由此可以看出,在省級層面上,科技成果標準化評價工作的為發展還存在進度不平衡、標準不一致的問題,這勢必會影響科技成果標準化評價工作的開展。
2.3 學界對科技成果標準化評價的研究還有局限性
當前,我國學界對科技成果標準化評價的研究還顯不足,方君寧[3]提出了構建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建立統一評價執行規范、完善標準化評價語言體系等;阮航等[4]指出青島市科技局組織編寫了《科技成果標準化評價理論與務實》一書,該書極大地方便了科技成果評價人員進行評價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李小穩[6]等則提出了青島市科技成果標準化評價的經驗及其啟示。其他通過論文檢索,則很少有專門研究科技成果標準化評價標準進行細化的文章或著述,這就顯示了我國學界在科技成果標準化評價中的研究還顯薄弱。
2.4 想從事科技成果評價評價工作的機構或個人感到無所適從
各地第三方技術轉移服務機構都已躍躍欲試準備開展科技成果評價工作,但由于所在地方政府未出臺相關的法規政策,尤其是科技部發布《科技部關于對部分規章和文件予以廢止的決定》,正式廢止了《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辦法》《科技成果評價試點暫行辦法》《科技成果評價試點工作方案》以后,但一些地方新的辦法、法規沒有及時跟進發布或出臺,致使想從事該項工作的機構或個人不知從何下手,有些無所適從的感覺。
3.科技成果標準化評價發展的建議及對策
3.1科技成果持有單位要把科技成果標準化評價納入科技創新活動范疇
隨著科學技術的加速進步,不可否認的是創新已成為現在區域經濟發展的主旋律,成為最重要的發展動能[6]。創新已成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源,但在創新體系建設的認識上各地各單位部門還需要進一步深化,董升榮[7]認為高校創新體系至少應該包括科研理念創新、科研環境創新、科研平臺創新、科研團隊創新、科研評價創新等五項基本要素,這就明確了高校要把科研評價創新包括科技成果的評價創新作為高??萍紕撔麦w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作為科技創新活動的重要內容,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高校科技創新活動的健康發展。作為區域創新的三大主體—高校、科研院所、企業都應把科研評價創新包括科技成果的評價創新納入科技創新活動的范疇,把科研評價作為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像重視承擔國家重大研發計劃一樣把科技成果評價重視起來,共同推動區域科技創新活動的健康發展。
3.2制定好地方科技成果標準化評價的制度
制度就是指揮棒,制度是開展工作的依據,制度也是風向標,制度建設的好,能夠有效推動工作的發展,一個區域一個地方,制度制定好了就能達到推動社會經濟社會發展??萍汲晒臉藴驶u價是區域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方面制度制定好了,必然能推動該地該區域科技創新工作的發展。為此要制定好本地本區域“科技成果標準化評價管理辦法”、“科技成果標準化評價機構管理辦法”、“科技成果標準化評價規范“、“科技評估師管理辦法”“科技成果標準化評價咨詢專家備案管理辦法”等有關的規章制度辦法等,實現向上有效對接國家的有關法規政策,對下引導好本地本區域科技成果標準化評價工作的規范有序發展,進而實現該項工作科學化規范化職業化發展。
3.3研究好地方科技成果標準化評價的標準
學界在科技成果標準化評價指標體系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姜波[1]等提出科技成果標準化評價的5個核心評價指標,即成熟度、創新度、先進度、效益和項目團隊。成熟度、創新度、先進度從三個維度上對科技成果的技術層面做出了較為全面的評價,基本上反映了技術成果的全部技術面貌,但效益和項目團隊未設計相應的評價標準或方法。效益評價方面建議將效益指標設為經濟效益指標和社會效益指標,經濟效益指標又可以按照等級定義進行分級,如經濟效益與投入比1:1為基本級,大于2小于5的為一般級,大于5小于10的為較好級,大于10的為極好級,有利于投資者較好的做出判斷。項目團隊評價也建議做出等級定義評價,如院士領銜在50人以上、梯隊結構合理的團隊可以定義為高級別級,院士領銜在10人以上50人以下或者杰出人才(長江學者、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領銜在50人以上、梯隊結構較為合理的團隊,可以定義為較高級別,院士領銜在10人以下或者杰出人才(長江學者、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領銜在50人以下的團隊,可以定義為一般級別等。類似的可以細化相關的指標,全面實現評價指標的標準化,有利科技成果標準化評價工作真正的實現標準化。
3.4要加強評價機構和評價人才隊伍建設
科技評價要求專業性強,業務跨度大,綜合性強,對從業人員素質要求很高[3]。為了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建設方案》(國發【2017】44號)和科技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關于開展第二批國家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基地建設工作的通知》(國科火字【2020】81號)要求,加強國家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工作,進一步完善技術轉移人才培養體系,科技部在各地批準設立了若干國家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基地。各地要充分發揮好這些基地的作用,培育一批科技成果標準化評價的人才,建設好人才體系。對從業機構要嚴格評價機構認定體系,構建科技成果第三方評價制度,必須首先明確哪些社會主體可以承擔科技成果評價工作,明確的資質標準能夠確保第三方機構的專業性[8]。科技管理部門要制定評價機構認定的相關標準和制度文件,要按照準入條件建立評價機構準入體系,建設一批適應科技成果標準化評價發展要求的評價工作機構。
3.5要加強對評價機構和評價質量的監管
國家層面、省(直轄市)層面都要成立科技成果評價工作委員會,各市地科技主管部門都要成立科技成果評價工作監督管部門,各行業協會要成立科技成果評價工作監管機構,建立起我國從上到下、從行業到領域的全覆蓋的科技成果評價的監管網絡,各部門、機構要職責清晰,全國上下一盤棋,既要相互銜接,又要不留監管縫隙,堅持按標準辦事,違者必究,確實保證科技成果標準化評價工作的質量,推動我國科技創新事業的健康發展。
結語
科技成果標準化評價是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的重要環節,做好科技成果標準化評價工作,對于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具有重要意義??萍汲晒麡藴驶u價又要求專業性強,業務跨度大,綜合性強,也是一項涉及各級政府、成果持有單位、評價機構、行業協會等涉及面龐大的工作,同時,該項工作也是一項剛剛起步的工作,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涉及到的單位應當加強研究,在職責范圍內把工作做到位,發揮好各自應有的作用,共同把科技成果標準化評價工作推動起來、發展起來。
【參考文獻】
[1]姜波,科技成果標準化評價理論與務實[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8(1-7)
[2]甘甜,我國科技成果評價的區域差異研究[J].科技智囊,2020(05):26-30.
[3]方君寧,科技成果標準化評價的探究[J].中國標準化,2017(11):24-25,28.
[4]阮航,肖克鋒,于晶晶,等.青島市科技成果評價體系建設實踐與思考,科技中國[J].2019(11):79-83.
[5]李小穩,林繼楊,谷曉華,等.青島市科技成果標準化評價的經驗及其啟示[J].科技管理,2018(3):13-16.
[6]李春城,“十四五”區域科技創新體系三大主題建設思路[J].創新科技,2020(6)20-17.
[7]董升榮,新時期高校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研究[J].科技創業,2020(4)105-107.
[8]朱冬元,黃英財,王劍等.我國科技成果評價管理研究[J].合作經濟域科技,2020(3)10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