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巖
20世紀30年代,風起潮涌。89年前的1932年,在漳州,也是不平常的一年。那一年,漳州戰役打響,紅軍進漳。
1932年4月20日清晨,漳州史冊里永遠記載這一天這一刻。人們看到的紅軍隊伍頭戴八角帽,身上的灰布軍裝都已褪色,但精神抖擻,朝氣蓬勃。如潮似浪的隊伍涌進漳州城。芝山上紅旗招展,獵獵飄動。
芝山紅樓,便是毛主席率領紅軍攻克漳州紀念館。這是一座西式磚木結構的小洋樓。1932年毛主席率領紅軍攻克漳州之后曾居住于此,領導部署紅軍進漳相關工作。那些日子,在深深的黑夜里,芝山紅樓某一房間的燈徹夜亮著,熒熒之光,可照曠野。
漳州戰役的勝利,積累了紅軍作戰經驗,豐富了毛澤東軍事思想。紅軍攻克漳州并進駐漳州一個多月,不但消滅了軍閥張貞主力,剪除了對中央蘇區的威脅與進犯,有力打擊了國民黨反動統治的囂張氣焰,而且嚴格執行城市政策、注意區分對象,嚴明組織紀律,力求做到對百姓秋毫無犯,深入鄉村打土豪劣紳、燒地契借據、分田地糧食,接濟窮苦百姓。同時,書寫革命標語,搭建演講臺宣講革命道理,宣傳黨和紅軍的抗日主張,人民群眾看到的是一支真正為窮苦人翻身解放謀福利的工農群眾自己的武裝。紅軍進一步建立紅色政權,擴大了蘇區范圍,使漳州大片蘇區成為中央蘇區的組成部分。而在漳州籌集到的款項和物資,也為紅軍勝利粉碎第四次“圍剿”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
漳州戰役,為中國革命寫下光輝的一頁。紅軍留下了光輝的足跡,涌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也留下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給后人以無限啟迪和教益,在不同的年代里熠熠生輝,激勵著一代代人增強歷史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開拓進取,奮斗新時代。
紅軍進漳,永載史冊;紅軍精神,永放光芒。為迎接建黨100周年暨紅軍進漳89周年,《閩南風》推出“風展紅旗如畫——紅軍進漳”專刊,用豐富厚重的內容,精彩紛呈的圖片,開啟一場紅色文化的溯源之旅,緬懷革命先烈,讓革命歷史照進現實,更用革命精神啟迪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