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材料、肌理制作是當代繪畫創作中運用較廣泛的表現語言形式,也是中國畫的一種傳統繪畫形式。當代中國畫在與西方藝術理念的不斷碰撞與融合中,其繪畫語言在材料、肌理制作上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豐富。本文主要從古今工筆花鳥畫作畫材料、工筆花鳥畫中肌理的運用、肌理的常見技法三方面來探究工筆花鳥畫中綜合材料與肌理技法的運用。
關鍵詞:工筆花鳥畫;綜合材料;肌理
一、工筆花鳥畫古今作畫材料
在唐宋時期,中國畫的載體多為絹,到了元朝以后,由于生產技術的革新,紙得到大量生產,不但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方便,還為中國畫找到了一個實用的繪畫載體。宣紙作為中國畫最大的載體,能顯著體現中國畫水墨暈染的效果,這與宣紙的特性密不可分。中國寫意畫用的宣紙與其他畫種有所不同,究其原因是水墨的暈染特性。
為了更好地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的潮流,我們需要通過一定的綜合材料與肌理技法,改造宣紙的暈染特性,使宣紙在其原有的使用價值上多一些特殊的繪畫效果。現代的繪畫顏料種類和特點多種多樣。比如,水彩顏料的特點是具有更好的透明屬性,顏色顆粒也十分細膩,所畫出來的物象透明感十足。水粉顏料,是藝考美術生必然要接觸的顏料,其特質是覆蓋力強,顏色的種類也隨著高考應試的發展,逐漸由純色衍生出了一系列高級灰的顏色,使得畫面更為渾厚。丙烯顏色不多但覆蓋力超強,而且這種顏料的可塑性很強。
科學技術的進步使得現代畫家對于墨的使用也有了更多的選擇,成品墨汁、宿墨、墨膏、丙烯黑等一系列黑色顏料的出現,極大地豐富了畫家對黑色水性顏料的選擇。水粉色、水彩色、丙烯顏色以及一切可以用的水性顏料,被很多畫家用來替代傳統的礦物質顏色,它們在與墨汁交融的過程中會產生一系列不同的墨彩與自然暈染的效果。這些水性顏料在中國畫上的運用,不僅有利于畫者對畫面的把握,而且拓寬了中國畫的表現方式。顏料的交融在自然形態下的美,成為構成美感效果最基本、最普遍、最持久的因素。現在部分畫家在中國畫創作中,對于材料的運用可謂挖空心思,絞盡腦汁,甚至使用到洗潔精、肥皂水、食鹽、膠水、豆漿、牛奶、茶水等一系列日常所見的水性原料,這樣做是為了更有力、更自由、更恰當地表現藝術家的情感。
二、工筆花鳥畫中肌理的運用
工筆花鳥畫中的肌理,并非自然界的物質表面紋理,也不是裝飾藝術中的材料,工筆花鳥畫中的肌理,是大自然對于藝術家的一種啟示,心靈對自然的一種反映,情緒運動的一種軌跡。雖然中國畫的精神所在是“用筆用墨”,但也不應該是單一的水墨畫形式。新的藝術觀念促使了新技法的出現,肌理的運用可以使畫面出現奇特效果。現代繪畫的不同形式往往是由于肌理的運用而產生新的視覺張力。
傳統工筆花鳥畫作品很少使用肌理技法,畫面清新淡雅,但在現當代,為了適應社會潮流和審美的發展需要,體現出有質感的畫面效果,人們對肌理技法的運用越來越多。在創作中最常見的肌理技法有水洗法、打磨法、積水積色法、揉紙法、貼箔法以及撒鹽撒糖法等,根據作者自身的喜好和畫面的需要在畫面中加以運用。肌理技法在畫面中的使用,可以更大限度地表現物品質感與美感,而且也為現當代大尺幅的作品增強了視覺效果。江宏偉的工筆花鳥畫,是在宋畫的基礎上進行的繼承與創新,他的作品中多使用打磨、水洗的技法,水洗的斑駁感使作品呈現出歷史感與滄桑感,這也是江宏偉作品的特點之一。
三、肌理的常見技法
(一)水洗法
水洗法是用排刷或者毛筆清洗畫面的一種方法。經過清水的洗刷,可以使得畫面的色調和諧統一,并且顏色更加沉穩,作品更具滄桑感、歷史感和斑駁感。在作品干透后,用清水洗刷畫面,可以將畫面中顏色表面的浮色清洗干凈,使顏色與紙面成為一個和諧統一的整體,使畫面有一種久經歲月的質感和斑駁感。
(二)打磨法
打磨法是作品經過勾勒、“三礬九染”,再用極細的打磨砂紙或者表面光滑的鵝卵石在紙上輕輕打磨的方法。宣紙較薄,在打磨時不可太用力,避免把紙磨壞。經過打磨的地方會形成白色紋理,表面顏料被磨掉,形成斑駁感,能讓一整塊色塊更加透氣,不死板。
(三)積水積色法
積水積色法是沒骨畫中最常見的一種技法,積水積色法在現代繪畫創作中應用較多,具體而言,是水或色在宣紙上相互碰撞的一個過程,產生一種隨機效果,使顏色或者墨色產生豐富的層次。積水積色法很容易操作,但是呈現效果不易控制,偶然性較大。積水積色法與沒骨畫法不同的是,前者有線,后者無線。積水法是用清水去沖墨、沖色,在顏色或者墨色中點清水,使兩者自然相融,形成不規則的斑駁效果。積色法則是用兩三種顏色相互碰撞,在畫面中形成多種顏色堆積的效果,在撞色時要注意達到兩種顏色相互碰撞的效果。積水積色法是技法上的突破,是在傳統工筆花鳥畫技法上進行的創新。
(四)揉紙法
揉紙法是指將熟宣用手隨意地揉成一團,再輕輕展開,這時紙面會形成褶皺,再用大筆刷蘸取中墨在宣紙上,有褶皺的地方就會自然形成紋理,形成的紋路像冰裂開的樣子。在揉紙時需要多加注意,熟宣紙較脆、易破,所以不要過于粗暴,避免把紙揉破,也不要太刻意,避免做出的效果過于呆板、不自然。
(五)貼箔法
箔分為金箔、銀箔和銅箔。在現當代作品中,箔在畫面中應用廣泛,易表現金屬的質感,使畫面有視覺沖擊力。金箔有很強的穩定性,表現金飾的物品時不易氧化,不變色,色澤很亮,但是銅箔和銀箔不一樣。箔可以運用硫磺燒制,燒制后會形成很多不規則的紋理和豐富的色彩,五彩斑斕。不管是金箔、銀箔還是銅箔,都很薄,吹彈可破,所以揭箔和貼箔時都要很小心。一般做法是用鑷子輕輕夾起,再輕輕貼于紙面。在紙上涂上透明膠水才可將箔貼于畫面,黏在畫面上后,用鬃刷輕輕壓箔,使箔與畫面粘貼牢固。燒制銅箔或者銀箔需要用到硫磺皂,將硫磺皂涂于抹布上,將抹布蓋在箔上,再用熨斗加熱,使箔氧化,形成五彩斑斕的肌理效果。并且在貼好的箔上還可以繼續創作,跟在紙上無異。貼箔使得畫面質感、語言更豐富,表現力更強。
(六)拓印法
拓印法是工筆花鳥畫肌理技法之一,拓印法是在有痕跡的木材、石材、纖維等質地的材料上,或者是在扭曲的細繩類編織物上,把紙覆蓋在物體表面,再用宣紙拓印的一種方法。可以自由地倒、涂、擠、潑、灑、滴等,將宣紙覆蓋在上面,用手上下左右輕按,使紙面吸色,帶有一定的偶然性與試驗性,有時也會帶給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方法:一是模印,以實物形狀、紋理為模,用拓印或壓印的方法,將物品轉移到紙面上,例如在石頭、塑料袋、樹葉、樹皮、毛巾、衣服、木板等材料上涂上墨水顏料,將宣紙鋪上直接拓印。二是將宣紙揉成團,蘸墨或者蘸色,壓印入畫。三是在另一紙上作畫,乘濕,壓印入畫。四是在玻璃板等光滑的平面上任意涂抹墨彩,窮其摻和變化,然后將宣紙覆上去壓印。五是在不光滑的大塊石面上涂上墨彩,拓印出肌理紋。還有一種常見的拓印技法,也就是在水盤中滴入墨水和不同顏色,然后用宣紙覆蓋其上,也能產生不同的肌理效果。
(七)來源于生活用品的肌理技法
藝術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其中蘊含著藝術家的思想感情。繪畫的工具材料也可以來源于生活用品。肌理制作的工具材料,不應該僅局限于國畫工具材料,它對工具材料沒有局限,一切可以服務于畫面的用品都可以用于肌理的制作。根據畫面意境的營造要求以及畫面需要,可以使用洗衣粉讓熟宣紙產生漏礬的效果、撒鹽使墨色或者顏色自然暈染等。撒鹽法和彈洗潔精法產生的效果類似,粗鹽落在濕潤的畫紙上,遇水融化,可形成有趣的肌理效果。既然食鹽可以,那么還可以用糖、味精、醬油、醋等材料做嘗試,這些材料,可以豐富繪畫語言,給欣賞者帶來不一樣的視覺感受。所以,我們應該留心身邊的一切事物,發現新的工具材料和制作方法,創作出優秀的作品。
四、總結
當今各種繪畫學科相互滲透影響,人們的審美觀念和繪畫觀念不斷改變,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和審美的需要,人們對肌理材料產生重視,在繪畫作品中對肌理的運用越來越廣泛。但現在,工筆花鳥畫的肌理技法和綜合材料的運用還不夠完善,所以需要在不斷學習和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肌理是一種繪畫語言形式,也是藝術家表達思想情感的載體,藝術家在作品中會選擇不同的肌理效果去表達情感,所以其具有特定的涵義。長遠來看,現代藝術家們還會不斷地尋求新的工具材料、制作方法去創作作品,利用肌理去表現物象、色彩和質感,并創作出優秀的繪畫作品。
項目基金
研究生創新基金項目“工筆花鳥畫中綜合材料與技法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y2020118)。
作者簡介
任燕林,1996年生,女,漢族,四川宜賓人,四川輕化工大學美術學院2019級美術專業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畫。
參考文獻
[1]王迪.新語境下工筆花鳥畫的技法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7(14):18.
[2]李麗娜.試論綜合材料在工筆畫中的應用及其影響[D].西安:西北師范大學,2011.
[3]李璐瑤.當代工筆花鳥畫中特殊技法的運用探究[D].廣州:廣州大學,2016.
[4]鄒俊懷.中國傳統工筆花鳥畫技法研究[J].景德鎮陶瓷,2015(6):16-17.
[5]陳沖.中國工筆花鳥畫技法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5(22):31.
[6]路瓊.當代工筆花鳥畫創作技法的發展研究[J].現代裝飾(理論),2015(6):157-158.
[7]李麗娜.試論綜合材料在工筆畫中的應用及其影響[D].西安:西北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