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龍
6月1日起,修訂后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施行,以更有力的“法律之手”為孩子撐起一片晴空;教育部等1j部門啟動“光明行動”,努力降低兒童青少年近視率;最高人民法院成立少年法庭工作辦公室,依法嚴懲侵害兒童權益犯罪……從制度到行動,全社會正在形成合力,共同守護新時代的少年兒童茁壯成長。
(6月1日《人民日報》)
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關系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和以往相比,今天的孩子成長環境和條件更加優越,同時也面臨著新的變化。比如.肥胖問題日趨低齡化,如何讓孩子建立良好生活習慣?作為觸摸著電子屏幕成長起來的一代,如何避免網絡沉迷等不良現象?讓孩子們在新時代更加全面、健康成長,既是家長和學校的責任,更是全社會的共同課題。
守護快樂童年,需要全社會形成兒童友好的理念,注重“用一米的高度看世界”的兒童視角。如今,很多地方致力打造“兒童友好型城市”,并把兒童發展融入城市規劃。在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進一步加強,孩子們從“吃得飽”轉為“吃得好”。針對特殊群體,提供精細化幫助,比如,一些地方成立“星星之家”,為自閉癥兒童提供心理輔導和幫助;有些地方設立下午“四點半課堂”,為農村留守兒童等群體提供教育托管服務,等等。
童年是短暫的,童年又是影響深遠的。進一步完善未成年人保護制度,才能更好地守護孩子的童年時光。不久前,民政部等14個部門聯合出臺意見,推動縣級兒童福利機構向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轉型,守護更多孩子的童年。修訂后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在原來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的基礎上,增加了政府保護和網絡保護,從而更能體現新時代的要求,給未成年人更立體的呵護。
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庭和家長施以“無言之教”。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必須先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家長堅決不做。父母以身作則,和孩子共同成長。
全社會共同呵護少年兒重的健康成長,培土護苗、聚木成林,就能讓少年兒童成長為心懷遠大抱負,有知識、有品德、有作為的頂梁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時刻準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