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1年3月1日實施的《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回應了社會關注的教育熱點問題,對教育懲戒的概念等做了詳細的規定,促使我們正視教育懲戒的“泛化”與“分化”,將教育懲戒與體罰、變相體罰區分開。做好《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落實困境的階段性總結工作,并為之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更有利于保障規則的長遠平穩運行。
關鍵詞:教育懲戒,落實困境,對策
教育懲戒是教師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職權,其教育作用不容忽視。 [1]當學生違反學生守則、校規校紀、或者有其他妨礙教學活動正常進行、有害身心健康的行為,教師應該給予批評教育,并可以視情況予以適當懲戒。2020年底教育部頒發《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下稱《規則》)第一次以部門規章的形式對教育懲戒作出規定,旨在從法律角度規范教育事業,將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落到實處。
一、教育懲戒的“泛化”與“分化”
教育懲戒,是指學校、教師基于教育目的,對違規違紀學生進行管理、訓導或者以規定方式予以矯治,促使學生引以為戒、認識和改正錯誤的教育行為。[2]這是《規則》予以教育懲戒一詞的界定,我們應該將教育懲戒與體罰、變相體罰區別開,學會“分化”,避免將教育懲戒“泛化”。體罰是為了達到懲戒的目的,而對學生的身體進行責罰,具體表現為能使學生感知痛覺的行為。而變相體罰是不會造成身體疼痛,但同樣會傷及學生人格的一種懲罰方式。我們應該從性質上對教育懲戒、體罰以及變相體罰進行含義界定。教育懲戒是為了促進學生更好地全面發展,是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有利的行為。我們還應該從形式上區分教育懲戒和體罰、變相體罰的形態,教育懲戒是立足教育目的與需要的,不使學生受到負面影響的行為。
二、《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的落實困境總結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已于2021年3月落地實施,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針對出現的困境進行階段性總結。
1. 校長領導力不足,規則落實困難
《義務教育法》規定我國中小學實行校長負責制,學校校長負責學校的全部工作。對外校長代表學校,對內校長統一指揮學校工作,帶領師生共創學校輝煌。[3]在黨和政府有關政策、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校長有權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對學校的辦學方向、教育質量、行政管理進行決策,按照教育規律辦出特色,因此校長領導力十分關鍵。校長領導力是個人素養和謀劃學校發展能力的高度統一。目前,我們許多偏遠地區的中小學校長在個人素質上和謀劃學校發展能力上都達不到高度統一的程度。這也致使不是所有的校長都能準確領會《規則》的精神,使得落實工作出現困難,輕則復制先前不敢管、不能管的尷尬境地,重則產生師生沖突、家校沖突等矛盾。
2.教師、學生及家長對于教育懲戒的誤解
首先,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發揮主導作用,教師對于《規則》如何解讀,將直接影響教師如何行使教育懲戒權,能否將教育懲戒與體罰、變相體罰區分開。其次,學生是教育懲戒的“對象”,他們能否理解教育懲戒的目的十分重要,能否體會教師的良苦用心,改正自身錯誤,促使自身發展,這也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學生家長往往是家校沖突的主導因素,特別是在421的家庭模式中,“隔代親”的現象十分突出,往往會對教育懲戒有一定的抵觸情緒,將行使教育懲戒權的老師“妖魔化”,將教育懲戒與體罰和變相體罰劃等號,認為教育懲戒有損學生身心健康。
3.新興自媒體對于規則落實的沖擊
由于自媒體信息傳播便捷、自由的特點,使其成為當今世界較為流行的傳播媒介。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是信息傳播的一個點,以點帶面,每一次傳播都是對信息的再加工,多次加工會導致信息在傳播過程中發生變形,某些用戶就會通過自媒體平臺宣泄缺乏正確價值導向的情緒,從而給社會造成負面的輿論影響。例如2021年1月12日,網傳武漢北湖小學的多個學生因不遵守課堂紀律,排隊上講臺被涉事教師用竹板打手三五下的視頻,引發了社會的廣泛討論。有人認為涉事教師沒有把握好行使教育懲戒權的尺度,也有些人反映打手板屬于適當的懲戒范圍,初心是為了學生的發展。但是也有一些別有用心的言論將此事件與早前發布的《規則》對立起來,趁機惡意污蔑我國教育體制,給社會造成不良影響。
三、《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困境的解決對策
基于對《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的現實困境的階段性總結,現在提出以下幾點解決對策:
1.加強校長領導力,助力規則落地
首先,加強校長領導力,要賦予校長足夠的領導權限,這樣才能發展校長的領導意愿,使得校長可以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成立教育懲戒監督委員會,助力規則落地。其次,加強校長領導力,要給校長減負,教育行政部門應該給予校長一定的成長空間。《規則》的落實必定是一個漫長的實踐、反思、再實踐的過程,切忌急功近利。再次,加強校長領導力,要使校長的專業智慧得到保障,應該由教育行政部門為校長提供在職培養,利用系統的培養課程強化校長在領導理論方面的智慧。最后,要通過資源共享的方式提高校長領導力。每位校長都有自己獨特的領導理念,如果彼此能將領導理念以講學、研討的方式分享出來,不僅可以提高自己及他人的領導力,而且有利于共商規則落地。
2.厘清教育懲戒概念,多方努力共商規則實施
為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學校領導應盡量多次結合周例會,組織全校教師開展《規則》的學習研討活動。在會上,校長應對規則進行詳細解讀,并對教師在懲戒過程中權利、責任和禁止行為進行明確和要求,保障全體教師對于《規則》中有關教育懲戒措施的理解不出現偏差,明確教育懲戒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會后,班主任要認真撰寫心得體會,組織召開班會和家長會。班會上,班主任應使用淺顯易懂的話語向學生講述有關教育懲戒的案例故事,使學生在故事中領會到《規則》的精髓。家長會上,班主任要對家長傳達教育懲戒是建立在以人為本、關愛學生的原則上,以幫助學生改正錯誤為目的而采取的適度批評和教育,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勢必會講究方式方法。促使家長放下戒心,加強家校合作,與班主任努力共商規則實施。
3.從根本上抵御不良媒介的侵蝕,保障規則平穩貫徹
首先,要提升自媒體用戶素養,實現自我把關。無論是傳播主體還是參與受眾都應該明白,自媒體是公共資源,而不是個人宣泄情緒的渠道。每個用戶都應該遵守倫理規范,把握道德底線做一個有素養的自媒體用戶。其次,自媒體平臺應充當好“守門人”的角色,加強對自己平臺信息內容和來源的篩選核驗,不可以讓可能會引起社會不良情緒和負面輿論的信息傳播,努力成為一個有職業道德的自媒體平臺,最后,政府作為管理者應當承擔起責任,加大整治力度,健全監督機制,保障平臺向社會大眾傳達的都是有關教育懲戒的積極樂觀的正能量。
參考文獻:
[1] 鄭夢雪.《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征求意見稿)》的評析[J].教師教育研究,2020,32(02):57-62.
[2] 教育部.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 moe_621/202012/t20201228_507882.html.2021-5-22.
[3] 張志強. 我國“以縣為主”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研究[D].西南大學,2006.
(作者簡介:郅鵬,碩士研究生在讀,黑龍江大學,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