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洋 張 進 冷 俊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江蘇省分公司
為滿足用戶對4G網絡體驗的極致追求,4G網絡規模仍在不斷擴大,網絡容量也在通過擴充軟件或硬件的方式不斷擴大,網絡結構越來越密集、越來越復雜。隨之而來的是,Prach ZC根序列復用度不合理,導致相鄰小區之間的前導序列干擾過大。為解決此類問題帶來的網絡影響,需對網絡中E-UTRAN小區重新分配合適的Ncs、Prach ZC根。
本文基于Prach ZC根的特性研究,在以往規劃的基礎上,又加入Prach ZC根核查和Prach ZC根重分配兩個規劃步驟,流程更加完善,一定程度上提升了Prach ZC根復用度的合理性,從而降低相鄰小區之間的Preamble序列干擾,提升網絡質量,提高用戶感知度。
在4G LTE規劃中,PRACH(物理隨機接入信道)規劃一直是4G LTE規劃的重點參數之一。PRACH是物理隨機接入信道,PRACH根序列是采用ZC序列作為根序列。PRACH ZC關系著隨機接入的Preamble序列,而隨機接入影響初始連接、切換、重建和上行同步。本文依據Prach ZC根的特性,制定了更全面的Prach ZC根規劃優化方案,以增強網絡性能、提升用戶感知,如圖1所示。

圖1 Prach ZC根規劃優化方案
Root SequenceIndex(ZC根序列索引)為LTE小區ZC根序列集合(ZC根分組)中起始ZC根序列對應的邏輯編號,如表1所示。eNodeB通過廣播消息將LTE小區的ZC根序列索引號知會UE,UE基于Root Sequence Index對應的ZC根序列,通過循環移位生成(Ncs、HighSpeedFlag),每個小區的Preamble碼有64個,但UE僅會使用其中的一個Preamble碼發起隨機接入。

表1 Root Zadoff-Chu sequence order for Preamble Formats 0-3

Logical root sequence number Physical root sequence number(in increasing order of the corresponding logical sequence number)30-35 80, 759, 42, 797, 40, 799……810-815 309, 530, 265, 574, 233, 606 816-819 367, 472, 296, 543 820-837 336, 503, 305, 534, 373, 466, 280, 559, 279, 560, 419, 420, 240, 599, 258, 581, 229, 610
ZC根序列索引一共有839位,分配遵循如下的原則:(1) 一般情況下,預留部分高優先級ZC根序列索引給高速小區;(2)剩余的ZC根序列索引分配給中低速小區使用;(3)因為ZC根序列索引個數有限,所以當所有ZC根序列索引使用完時,ZC根序列索引不得不進行復用。
2.1.1 Prach ZC序列的生成
第i號ZC邏輯根對應的ZC序列:
(1)根據第i號根序列索引可得到該邏輯根序列對應的物理根序列號u,具體映射關系見表1、表2。
(2)根據如下公式生成ZC序列,對應每一個u值,都有一個ZC序列:

其中,Nzc是ZC序列的長度。當FDD前導格式為0~3時,Nzc=839,即每一個ZC序列有839位。
2.1.2 Prach ZC序列循環移位原理
ZC序列生成后,需要對ZC序列進行循環移位產生Preamble碼,其中循環移位量分低速、高速,按如下方式計算:

Ncs不需要規劃,由小區半徑(CellRadious)、采樣間隔(Ts)決定。Ncs與Preamble序列相對于ZC根序列的循環移位量有關,也決定著Preamble的檢測窗。
Ncs的計算:
Ncs≥(RTD+SpeardDelay+Error)/Ts
其 中:RTD=2×CellRadious/LightSpeed,SpeadDelay為時延擴展,Error為誤差項,Ts=Tseq/Nzc,Format 0~3對應的Preamble長度為839,占用的時域資源為800us。
小區半徑越大,則Ncs越大。若Ncs估計得相對較小,則eNodeB無法檢測出邊緣UE發送的Preamble。
LTE小區會在空口消息中攜帶ZeroCorrelationZoneConfig、HighSpeedFlag、ZC根序列索引邏輯編號。UE接收到這些信息后,就能夠確定ZeroCorrelationZoneConfig對應的數值(Ncs Value)、ZC根序列,從而對ZC根序列進行循環移位,產生Preamble。
表2為ZeroCorrelationZoneConfig映射關系。

表2 Ncs for preamble generation(Preamble Formats 0-3)

zeroCorrelationZoneConfig NCS value Unrestricted set(低速小區) Restricted set(高速小區)6 32 46 7 38 55 8 46 68 9 59 82 10 76 100 11 93 128 12 119 158 13 167 202 14 279 237 15 419 —
(1)ZC根分組
由若干個連續的ZC根組成,且這些ZC根能夠產生的Preamble不少于64。每個LTE小區需要足夠的ZC根序列來產生64個Preamble。
低速小區:若要產生64個Preamble序列,則每個ZC根分組需要[64/[NZC]/NCS]個ZC根;
高速小區:計算連續的Nu個ZC根對應的preamble數,若Nu個ZC根產生的Preamble總數大于等于64(即),則Nu個ZC根可以作為一個ZC根分組。對于不同的ZC根分組,其對應的ZC根數目可能不同。
(2)Prach ZC根序列規劃方法

圖2 Prach ZC根規劃步驟
高、低速小區Prach ZC根規劃區別:對于高速移動環境下的UE,由于Doppler效應,會破壞ZC序列不同循環移位之間的正交性,因此,LTE中定義了特殊的規則來生成ZC序列的移位。由此得出,高低速小區對于Prach ZC根規劃的本質區別在于循環移位的算法存在差異。
(3)最優ZC根分組篩選
為LTE小區進行ZC根分配,應盡量使待規劃小區的ZC根序列不同于其一階、二階同頻鄰區對應的ZC根。如果沒有這樣的ZC根分組,則進行降階處理。
若有多個ZC根分組滿足鄰區階數的約束,則:
若存在從未被使用過的ZC分組,則將未使用過的ZC分組分配給LTE小區;
若可用的ZC分組都被使用過,則計算網絡中已規劃小區與待規劃小區的距離、拓撲層數,讓待規劃小區復用“間隔最遠的已規劃小區”對應的ZC根分組,該ZC根分組稱為最優ZC根分組。
若沒有ZC根滿足鄰區約束,則計算網絡中已規劃小區與待規劃小區的距離、拓撲層數,讓待規劃小區復用“間隔最遠的已規劃小區”對應的ZC根分組,該ZC根分組稱為最優ZC根分組。
最后將最優ZC分組對應的起始ZC根序列(用邏輯編號標識)作為LTE小區的ZC根序列分組。
ZC根核查的目的是發現ZC根復用隔離度較小的LTE小區。復用隔離度通常通過兩種方式衡量:
(1)ZC根序列的復用距離
基于ZC根最小復用距離,核查出該距離范圍內,同頻、同ZC根的LTE小區,作為潛在存在ZC根沖突的小區。
可根據現網情況,確定兩小區需間隔多遠才不會有信號干擾,以這樣的距離作為同頻小區使用相同ZC根需間隔的最小距離,即ZC根復用的最小復用距離。
網絡中,在RF規劃合理的場景下,上下行覆蓋是平衡的,因此,可以參考PCI規劃的復用距離:普通城區的最小復用距離為4km,郊區的最小復用距離為10km。
(2)ZC根序列的復用階數
階數與LTE鄰區有關,一階鄰區為LTE小區鄰區表中對應的小區,二階鄰區為LTE小區一階鄰區的一階鄰區,依次類推。
通常,源小區與一階鄰區直接相鄰,存在信號交疊區域,希望源小區與鄰區的ZC根不相同。但是,網絡中的有些LTE小區間隔很多階數仍存在信號交疊。
基于ZC根的最小復用階數(至少為1),核查出同頻鄰區階數范圍內ZC根相同的LTE小區,作為潛在存在ZC根序列沖突的小區。保守起見,可增加核查的復用階數。
Prach ZC根重分配主要是針對核查到的“潛在的ZC根序列沖突小區”重新分配ZC根序列。
新建、擴容場景下,需要為新增的LTE小區分配合適的ZC根、Ncs,保證LTE小區的正常工作。Prach ZC根規劃結束后,不宜直接將規劃結果下發到網元,需對規劃結果進行核查;網絡維護階段,也需核查網絡中LTE小區的ZC根。通過核查,可以發現“潛在存在ZC根沖突”的LTE小區,為了保證網絡的正常運行,提高網絡性能,需對不符合要求的LTE小區重新分配合適的ZC根。

圖3 Prach ZC根實施步驟
(1)實施方案背景
鎮江高鐵場景同頻切換成功率低于90%,同時重建率和重建成功率指標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嚴重影響用戶的感知,亟需優化解決。
(2)優化分析過程
表3為鎮江高鐵場景6月26日-7月2日七天的關鍵指標,發現接入類、切換類及重建類部分指標在6月29日突然惡化,如同頻切換成功率、重建率、重建成功率、RRC建立成功率等指標均有不同程度的惡化。

表3 鎮江高鐵切換和重建指標提取
篩選指標惡化相對嚴重的小區,發現ZJ_SQ_HW_秀山基站_FL_GTZW站點最差,與其相鄰的周邊站點小區的指標也隨之惡化,且該站點為新建站點。
核查ZJ_SQ_HW_秀山基站_FL_GTZW基站狀態,傳輸是否穩定等,發現并無異常。通過Probe觀察RSRP、SINR、IBLER、DL/UL_Grant等分析信道質量正常。核查切換算法開關、X2相關配置、隨機接入相關配置以及鄰區配置,發現該站點小區與鄰區在相同小區半徑的情況下,Prach ZC根配置不合理。
核查鎮江高鐵場景所有小區的Prach ZC根配置,重點關注小區六階鄰區以內的鄰區Prach ZC根配置,發現有13個小區Prach ZC根配置存在問題。
(3)方案實施
提取基站XML并解析鎮江高鐵場景145個小區的Prach ZC根配置以及鄰區相關信息;收集鎮江高鐵基站的小區基本信息,包含經度、緯度等;運用工具對高鐵場景小區的六階鄰區的Prach ZC根配置進行計算核查;核查結果為高鐵場景小區有13個小區Prach ZC根配置不合理;對13個Prach ZC根配置不合理小區進行Prach ZC根重分配。
圖4為高速小區規整策略。根據相關實驗驗證,高速小區的小區半徑配置為5000m最優,該小區半徑下生成64個preamble需要20個ZC根數,但現有工具只支持ZC根數{…,13,22,32}的規劃,為滿足資源合理的利用且避免鄰區出現相同ZC根的情況,現按每個高速小區均需22個ZC根的標準進行規劃。

圖4 高速小區規整策略
(4)驗證結果
對鎮江高鐵小區的配置調整后,相關小區的同頻切換成功率提升了約0.3pp(由98.78%提升至99.09%),重建成功率提升約1pp(75.21%提升至76.22%),有效地改善了高速用戶的使用感知,其他指標均在正常范圍內波動。
(1)推廣背景
由于鎮江高鐵場景Prach ZC根序列重新規整后對網絡產生了正向增益,并極大地提升了用戶感知,Prach ZC根序列規劃方案在全省推廣。
(2)實施過程
收集江蘇全省基站基本信息,包含基站經緯度、基站所屬場景等。高鐵場景與其他場景的Prach ZC根序列規劃算法有所區別,需要將現網普通小區與高速場景的小區區分開。
提取江蘇全省基站XML配置文件,運用自動化工具解析基站配置,輸出全省基站的鄰區關系表以及小區信息表。
依據全省基站鄰區關系及基站位置信息,以六階鄰區為標準,對全省Prach ZC根序列配置進行大數據處理,核查全省基站六階鄰區范圍內Prach ZC根序列規劃不合理的小區。
將Prach ZC根序列規劃不合理的小區分地市下發,重新規劃調整。
(3)實施結果
圖5為調整前后關鍵指標對比。Prach ZC根序列規整前07月16日-07月22日一周指標,Prach ZC根序列規整后07月30日-08月05日一周指標,對比發現江蘇全省同頻切換成功率提升約0.1pp,重建率降低0.08pp,重建成功率提升1.14pp,其它指標均在正常范圍內波動。

圖5 Prach ZC根序列規整前后對比
通過驗證,從Prach ZC根序列規劃到Prach ZC根序列核查再到Prach ZC根序列重分配這一過程,有效地解決了由Prach ZC根序列配置不合理而導致的KPI惡化的問題,極大提升了用戶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