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煥新

音樂是激昂斗志、凝心聚力的精神法寶。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立100周年。5月以來,教育部組織開展了以“唱響百年輝煌,凝聚奮進力量”為主題的“音樂黨史”系列活動。活動啟動后,全國高校師生在學校、社區、鄉村,唱響奮進的歌聲,不斷掀起活動熱潮。
“西遷擔負起建設大西北的崇高使命,鑄就了彌足珍貴的西遷精神。”中央音樂學院院長俞峰說。結合西安交通大學西遷65周年,5月25日晚,在俞峰的指揮下,中央音樂學院、寧波交響樂團在西安交通大學憲梓堂共同演繹了“海陸絲路·東西交響”音樂會。
原創交響樂《思源回響》序曲《百年樹人》氣勢雄渾,淋漓盡致地展現出“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的西遷精神。《歌唱祖國》《保衛黃河》等10余首紅色經典曲目,帶領現場1 400名師生重溫燃情歲月。
在清華大學新清華學堂,同樣涌動著炙熱的情感。
“紅巖上紅梅開,千里冰霜腳下踩,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由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聯手制作、師生共同參與的交響清唱劇《江姐》連演兩場。《紅梅贊》《繡紅旗》等熟悉的旋律,在交響樂演奏下更加動人心弦。
一曲曲紅歌,凝聚著中華民族由危亡走向新生繼而邁向輝煌的厚重歷史,記錄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奮進的恢宏歷程,是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基因和中華民族寶貴精神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穿越時空而歷久彌新。
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部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組長陳寶生指出:舉辦“音樂黨史”系列活動,目的就是要深化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效果,讓廣大師生和干部群眾通過聆聽紅色音樂,深刻緬懷篳路藍縷的歲月,回溯激情燃燒的年代,進一步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精神血脈,始終堅守初心使命,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不斷書寫教育事業的嶄新篇章。
這個“六一”國際兒童節對于華西醫院里的病患兒童來說,有些不一樣。
往日氣氛嚴肅的病房里,四川音樂學院師生背來各色樂器,為孩子們帶來“專場”音樂會:手風琴獨奏《微笑波爾卡》,吉他、尤克里里伴奏唱《你笑起來真好看》……
一支支旋律輕快的歌曲讓病房瞬間充滿歡聲笑語,孩子們的眼睛都亮晶晶的。
這個夏天,歌聲飛揚在祖國大地上,感染、激勵著許多人。
未名湖畔,北京大學師生員工、北京大學附屬小學學生2 500余人唱響百年頌歌,回望偉大征程;上海市徐匯區楓林街道,上海音樂學院為居民演奏、進行文藝宣講;在沈陽市公安消防支隊南湖中隊,東北大學青年學子把嘹亮的歌聲獻給可敬可愛的消防員……
歌聲傳到田野上。5月22日,天津音樂學院師生走進天津市薊州區洇溜鎮敦莊子村和下營鎮劉莊子村,打通文化惠民的“最后一公里”。《映山紅》等經典旋律以及《蝶》等現代紅歌,都引來不少村民跟著合唱。一曲曲時代贊歌,激起大家的愛國情和民族自豪感,現場掌聲不斷。
作為下鄉文藝展演的一員,天津音樂學院現代音樂系2018級學生范鈺菲受益匪淺。“通過此次演出,我再次學習了黨的光輝歷史和偉大功績,備受鼓舞。”范鈺菲說。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伴著女聲的清唱,畫面由暗漸亮,國旗緩緩升起,700余名貴州大學學子擺出“100”的字樣,揮舞著黨旗。他們身著喜慶的民族服飾,將青春洋溢的歌聲唱響在校園各處……
6月7日,由貴州大學拍攝制作的《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快閃MV,在多家視頻平臺上線。創新的表演形式收獲不少點贊。
無獨有偶。5月28日,在上海市閔行區群眾藝術館里,耳熟能詳的紅色旋律被上海音樂學院的大學生們演繹出青春的色彩。《紅星閃閃》被配上電子音樂伴奏,《建國大業》的主題曲《追尋》被改編為弦樂四重奏,《我愛你,中國》將古箏和鋼琴大膽交融,增強作品的感染力。
“創新改編豐富了藝術表現形式,讓聽眾耳目一新,起到了更好的傳播效果。”上海音樂學院鋼琴系黨支部副書記于清表示,音樂黨課不只是一場演出,不僅要給群眾上,還要對學生有教育意義,因此表演團隊成員在創編曲目前的第一站就是參觀中共四大紀念館,學習黨史。
創新編排奏出時代新聲。中國戲曲學院師生編排了大型原創京劇《秋瑾》《田漢校長》,以及京劇小戲《黃文秀》;西安音樂學院編排原創音樂劇《戰火青春》;中國音樂學院校友將《唱支山歌給黨聽》改編為小提琴曲,由剛入黨的教師演奏……
“音樂會掌聲不息,都刷屏了!尤其是今年加入黨組織的參演師生,紛紛表示深感光榮。”中國音樂學院管弦、指揮系(直屬)黨支部書記馬磊說。
目前,全國百所高校“音樂黨史”教育展播已同步在云端開啟。清華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蘭州大學等數十所高校紛紛在云端會演,用歌聲獻禮建黨百年。
摘編:《中國教育報》2021年6月12日第01版
網址: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1-06/ 12/content_595984.htm?div=-1(2021年6月15日)
(編輯 吳蘭芳 見習編輯 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