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琪,唐雁飛
(太原工業學院,太原030008)
做為鋼中五大元素之一的磷,它來源于礦石和生鐵等煉鋼原料[1]。磷能提高鋼的強度,但使鋼的可塑性及韌性降低,特別是在低溫下使鋼變脆嚴重,一般被認為磷是鋼中的有害元素[2]。然而在有些鋼種中磷可以發揮有益作用,如在低碳鋼中含有較高的硫和磷,能改善鋼的可切削加工性。此外還可以利用磷增加鋼的抗大氣腐蝕能力,提高磁性,減少熱軋薄板的粘結等[3~5]。因此對鋼中磷含量的嚴格控制極其重要。微乳液的用途極其廣泛,在分析測試、材料制備、化學合成、清潔能源、催化、電化學等領域備受關注[6~9]。在光度分析中微乳液作為反應介質,能改變體系的水溶性、增加測定的靈敏度[10~12]。本文建立了在微乳液存在下,結晶紫-磷釩鉬雜多酸分光光度法測定微量磷的方法,并用于多種鋼樣的測定,得到了較好的分析結果。
722 型分光光度計(上海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
4μg/mL磷標準液:由KH2PO4配制。
鉬釩混合液:將26 mL 4%鉬酸銨與14 mL 0.2%的偏釩酸銨溶液混勻,用水稀至1000mL[13,14]。
0.05 %結晶紫溶液;OP∶正戊醇∶正庚烷∶水=3.2∶2.3∶0.5∶94(體積比)。
在25mL容量瓶中分別加入4μg磷標液,2mol/L硫酸液1.3mL,鉬釩混合液9.0mL,2.0mL微乳液及2.0mL結晶紫,搖勻,加水定容,放置20min后,在545nm波長處,以試劑空白作參比,測定吸光度值。
按實驗方法在波長500~650nm范圍,以試劑空白為參比測定吸光度值,由所測數據可知,離子締合物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長為545nm,與參考文獻一致[13,14]。
按照實驗方法測定顯色體系不同時間段的吸光度值。結果表明顯色10min后體系的吸光度值開始穩定,之后至少可穩定1h,本實驗選取顯色時間為20min。
其它試劑不變,改變2mol/L硫酸加入量,按照實驗方法顯色,實驗表明當體系酸加入量1.1~1.6mL時,吸光度值穩定,本實驗選定酸加入量為1.3mL。
按照實驗方法,改變鉬釩混合液加入量,結果表明當鉬釩混合液的加入量為8.0~10.0mL時,體系吸光度值穩定且最大,故本實驗選定鉬釩混合液加入量為9.0mL。
改變微乳液加入量,由實驗數據可知當微乳液加入量為1.0~3.0mL時,體系吸光度值穩定且最大,故本實驗選定微乳液加入量為2.0mL。
按照實驗方法,改變結晶紫加入量,由實驗數據可知當結晶紫加入量為1.9~2.1mL時,體系吸光度值穩定且相對大,故本實驗選定結晶紫加入量為2.0mL。
按實驗方法于25mL容量瓶中分別加入不同量的磷標液,測定吸光度值,得到標準工作曲線的回歸方程為y=0.138 4x+0.0004,相關系數為0.9970,磷含量在0~6.5μg/25mL范圍內符合朗伯-比爾定律,表觀物質的量吸光系數為1.1×105L·mol·cm-1。
分別考察了多種離子對4μg/25mL磷顯色液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當相對誤差小于±5%時,下列倍量離子對測定不干擾:100倍量的Si(IV);1000倍量的Cu2+;500倍量的NO3-;1000倍量的(K+,Ca2+,Mg2+);100倍量的(Mn2+、Zn2+);50倍量的Fe3+;10倍量的Ni;100倍量的Cl-。
2.9.1 樣品前處理[1]
準確稱取0.200 0 g標準鋼樣,置于小燒杯中,加10.0mLHNO3(2+3),在通風櫥中加熱溶解。煮沸15~20s,加熱驅盡氮的氧化物。滴加KMnO4,加熱至有棕色沉淀析出,微沸30s,緩慢滴加NaNO2至褐色消失,微沸1min,待試樣全部溶解后冷卻、定容于250 mL的容量瓶中。
2.9.2 樣品測定
取上述處理后的鋼樣溶液1~3mL,按實驗方法加入其它試劑,顯色20min,測定吸光度值,得到實驗結果如表1。

表1 鋼樣測定結果(n=5)
用722型分光光度計研究了OP/正戊醇/正庚烷/水非離子型微乳液體系中結晶紫與磷釩鉬雜多酸的顯色反應,確定了反應的最大吸收波長,穩定時間,酸度,鉬釩混合液用量,結晶紫用量和微乳液用量等反應條件,測得磷標準曲線的回歸方程為:y=0.1384x+0.0004,計算得到該反應的摩爾吸光系數為:1.1×105L·mol·cm-1,磷的線性范圍為:0~6.5μg/25mL,相關系數為0.9970,該法用于3種標準鋼樣中磷的測定結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