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佳欣
6月23日,俄轟炸機在黑海對“入侵領海”的英國驅逐艦投彈警告,這是俄羅斯自冷戰以來首次使用實彈威懾北約軍艦,而英國的離奇否認又使事件籠罩上了一層神秘色彩。這天在黑海海域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態是否會進一步惡化?
6月23日上午,平靜的黑海突現波瀾,事件中的主角是英俄兩國的海上力量。
俄軍:我開火了!英軍:不,你沒開!
6月23日,俄羅斯國防部稱,英國海軍“保衛者”號驅逐艦于當地時間6月23日11時52分在黑海西北區域活動時穿越俄羅斯聯邦邊境,并進入菲奧連特角區域水域3公里。
俄羅斯國防部宣稱,“俄方此前已經警告英艦,如果侵犯俄領海將對其使用武器,但英國方面沒有作出反應”。于是,俄羅斯一架戰斗轟炸機向“保衛者”號驅逐艦航行方向投下4枚炸彈以示警告。
最終,英國驅逐艦于12時23分在俄黑海艦隊和聯邦安全局邊防部隊的聯合行動下,“離開俄羅斯聯邦海域”。
事發后,俄羅斯外交部第一時間召見英國駐俄羅斯大使。俄羅斯外交部在發表的公告中表示,俄方就英方海軍艦艇侵犯俄羅斯聯邦邊界表示強烈抗議。
然而,英國卻否認了軍艦遭到俄方開火警告。英國國防部新聞辦公室在社交媒體上稱:“我們認為俄羅斯當時在黑海進行射擊演習。該射擊并非指向‘保衛者號驅逐艦,我們也不承認有炸彈被投在該艦航線上。”針對俄方指責“英艦侵犯領海”的說法,英方表示該艦“是根據國際法在烏克蘭領海進行航行”。
盡管英國堅決否認,但俄羅斯方面當天放出的現場視頻似乎又讓外界距離真實情況更近了一步。據悉,俄羅斯國防部公布了三段現場畫面,總時長49秒。
第一段是兩架戰斗機在海面上低空飛行的高空視角紅外攝影機畫面;第二段是從一架俄軍蘇-30SM戰斗機的座艙視角拍攝,當時該機正從英國驅逐艦左側上空飛過,畫面中能夠清晰看到海面上的英國軍艦;第三段開始是一個鎖定英軍驅逐艦的鏡頭,隨后是從高空視角由紅外成像攝影機拍攝的畫面,能夠看到英國驅逐艦后方跟隨著一艘艦船。之后,兩架戰機(型號不明)進入畫面,從左后方逐步逼近英國驅逐艦,然后斜穿到英國軍艦航向的前方。
“一種咄咄逼人的挑釁”
事實上,黑海早已經彌漫著緊張氣氛。
根據通報,6月28日至7月10日,烏克蘭-美國“海風”演習將在黑海舉行,共有來自32個國家的5000名軍人和32艘艦艇參加。俄大使館表示,“‘海風演習的規模明顯具有挑釁性質,與黑海地區的現實安全任務完全不符”。演習將“增加發生意外事件的風險,鼓勵基輔(烏克蘭首都)的軍國主義情緒”。俄大使館敦促美國及其盟國放棄在黑海的軍事演習。
此次黑海沖突事件中名為“保衛者”號英軍驅逐艦,是什么來頭?又為什么會出現在這里?
據介紹,引起爭端的“保衛者”號驅逐艦屬于英國海軍最先進的45型防空驅逐艦。根據英國國防部此前的通報,目前它是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打擊群的護航艦艇,正在黑海執行任務。
此前英國曾公開宣稱,已派遣軍艦前往黑海向俄羅斯示威。同屬“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打擊群的英國“保衛者”號驅逐艦與荷蘭海軍“埃弗森”號護衛艦于6月14日進入黑海海域,并與另一艘美國驅逐艦會合。俄國防部則表示,俄黑海艦隊一直對它們的行蹤進行密切監視。
英軍在黑海執行任務為何會惹到俄羅斯海軍?這就不得不提到這個地點的敏感。
“是(英國)皇家海軍不必要的挑釁,還是合法行使海上通行權?”英國廣播公司(BBC)6月23日評論文章稱,這取決于各方的觀點。在烏克蘭的大力支持下,英國堅持認為,“保衛者”號正在走的是一條穿越黑海最短、最直接的路線。然而這條路線途經之地距離克里米亞半島海岸只有幾英里。
BBC稱,“保衛者”號當天靠近的海岸是俄羅斯一個主要海軍基地及其黑海艦隊的所在地。因此,當一艘來自北約國家的驅逐艦從母港航行超過6000英里駛過這里時,俄羅斯認為這是“一種咄咄逼人的挑釁”。
這只是一場更大沖突的彩排?
在BBC看來,英俄之間的關系已經觸底。兩國此前就有不少矛盾尚未解決,可以說兩國之間幾乎沒有信任可言。“盡管此次事件看起來很具戲劇性,但這最終可能只是一場彩排,為即將到來的更大考驗預演。”
美聯社還注意到一處細節,這是俄羅斯自冷戰以來首次使用實彈威懾北約軍艦。這反映出在俄羅斯與西方的緊張局勢不斷加劇之際,發生軍事沖突的風險越來越大。
不少人聯想到了1988年黑海海域發生的另一起事件。
那時,蘇聯還未解體。當時,美國海軍“約克城”號巡洋艦和“卡隆”號驅逐艦闖入黑海,宣示所謂的自由航行權,這遭到蘇聯海軍的強烈抗議。在警告無果后,兩艘蘇聯戰艦果斷撞向美艦。
那次不是實彈,而是直接撞擊。這次面對英艦,俄羅斯干脆亮出實彈。英國的反應則更令人玩味,大相徑庭的說法似乎讓這起事件成了羅生門。
英國為什么不承認俄方說法
英國給出的說法為何與俄方截然不同?事態發展是否會進一步擴大?
軍事專家李杰表示,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其一,在克里米亞半島問題上,英國一直與北約保持相同立場,即支持烏克蘭,不承認克里米亞半島屬于俄羅斯。盡管途經路線距離克里米亞半島海岸最近時只有幾英里,但英國堅稱自己“是根據國際法在烏克蘭領海進行航行”。可以說,選擇這條路線穿越黑海海域是英國有意而為之的挑釁行動。
其二,英國不承認俄羅斯的說法就是不承認自己違反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相關法律。反之,如果英國證實了俄羅斯方面的說法,即“穿越俄羅斯聯邦邊境并進入菲奧連特角區域水域3公里”,那就等于侵入俄羅斯領海,相當于側面承認問題出在自己身上。英國此舉是在混淆是非,從而降低問題的敏感性。
關于俄羅斯為何要選擇此種方式回擊,李杰稱,最近一段時間,俄羅斯與北約之間的緊張局勢進一步加劇,在包括烏克蘭在內的不少問題上存在較大矛盾。選擇以此種方式回擊英國的挑釁,也是希望借此威懾北約,達到“殺雞儆猴”的目的。盡管俄美之間的矛盾更為尖銳,但是普拜會剛剛落幕,兩國需要保持相對友好的姿態,且與美國動手,俄羅斯需要考慮的問題會更多。英國只是美國的“小嘍啰”,因而俄羅斯選擇以此種方式回擊英國的挑釁。